摘 要:塑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不僅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市場競爭向深層次發展的必然結果。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形象的樹立創造良好氛圍,是培植企業精神最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形象 CIS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234-02
一、企業形象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企業形象是社會公眾和企業員工對組織總體的認識和評價,或者說是企業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它是社會組織所作所為在社會公眾心中的一種客觀性反映。在當今國內市場中,企業競爭已經從過去單純的商品質量、價格競爭發展到企業形象的競爭。當今企業經營已經進入了形象戰略的時期,企業形象不僅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市場競爭向深層次發展的必然結果。
1.企業形象已經構成企業發展的最大資產。企業在經歷了質量競爭、服務競爭的階段后,當今是形象競爭的年代。企業形象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的一種特殊資源、無形財富和信譽證明。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對內可以形成凝聚力,形成一個共同目標,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外則具有吸引力,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物質等各個方面的支持,從而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可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構成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和興旺發達的重要資源。
2.企業形象是企業競爭的利器。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后,科技不斷進步,商品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各企業在產品性能、服務、信譽等方面難分伯仲,消費者也很難從日趨相似的產品中感到企業的獨特貢獻。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今天,企業和競爭對手都可以創造出功能相同的產品。這樣,消費者在決定購買的時候,唯一剩下的選擇標準是企業形象。企業具有良好的形象,其產品和服務就能受到消費者的信任和肯定,其經營思想和經營模式就能獲得社會公眾的信賴與合作。企業就會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競爭力。當然,企業形象良好與否,最根本的是企業所作的貢獻。
3.企業形象也是適應消費者價值觀念變化的要求。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國民消費能力的增長,出現了消費者追求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結合。消費向著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一般消費者已經不能滿足于以往的物美價廉的追求,而是轉向服務性消費和高附加值消費。于是名牌消費成為一種時尚。人們追求名牌不再單純的為了其使用價值,更多的是對自身的肯定。企業推行名牌戰略,塑造新形象,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在國外名牌沖擊我國市場的情況下,我國企業應該盡快樹立自己的名牌形象。
二、思想政治工作對樹立企業形象的必要性
企業形象由企業外在形象和企業內在形象構成。企業外在形象對社會公眾的選擇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企業內在的形象左右著員工對自己工作的選擇和他所從事工作的態度,并且通過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大小反映出來。良好的企業形象可以使員工產生與企業榮辱與共的思想,賦予企業員工自豪感,堅信企業和個人的前途,從而自覺地把自己的命運同企業命運聯系起來,產生強烈的責任心,形成強大的企業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正是以員工的思想為對象,圍繞企業的戰略目標,用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原則、方式,把員工思想和行為引向正確的軌道,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思想政治工作是純精神領域的塑造,引導員工轉變觀念,自覺擺正全局與個人利益的關系,為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通過引導員工個體樹立良好的形象,發揮帶動效應,從而實現企業整體形象的提升。
1.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企業樹立良好形象的關鍵。我國社會主義企業的優勢和顯著特點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同時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的作用。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形象,必須以思想政治工作為導向,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遵循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既關心企業經濟效益,又著眼于員工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從而保證國有企業的價值觀不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著力建立起為員工、企業、國家三者利益相一致的命運共同體。在此基礎上,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我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企業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2.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形象的樹立提供前提。企業形象的樹立以思想政治工作為前提,是符合我國企業現狀的。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一些企業的整體素質,企業的經營管理尚處于較低的水平,這就要求我國企業樹立形象時,必須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我國企業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作,經營觀念和經營行為比較落后,必須克服觀念和行為上的障礙,樹立企業正確的價值觀。要實現這個轉變,也必須依靠思想政治工作。企業形象的樹立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大多數對其功能、作用和效應比較陌生,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領導不了解企業形象的內涵。因此,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普及企業形象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是新時期企業形象樹立的前期工作的關鍵。另外,企業經營理念是企業形象樹立的核心部分,要讓全體員工都能夠認同這個理念,并且用他們的行動反映出來,就必須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3.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形象的樹立創造良好氛圍。良好的企業形象的樹立,依靠的是企業內部員工的努力。企業形象,首先取決與企業領導的形象。成功的企業領導,不僅是優秀的管理者,更是優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企業領導廉潔自律,聰明睿智,剛毅果斷,就會在員工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員工以領導為楷模,在長期的工作中就容易接受和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和道德規范,從而樹立起理想的企業形象。其次,企業領導要關心、尊重員工,樂于為員工辦事,要有民主意識,注意內部員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三、思想政治工作對塑造企業形象的作用
如何塑造良好的組織形象,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是CIS戰略。CIS戰略是corperat identity system的縮寫,也就是企業識別系統。它包括MI,VI和BI;也就是理論識別,視覺識別和行為識別。其中MI是塑造企業形象的核心戰略。因為企業理念的制定和完善,是整個企業識別系統的基本精神所在。經由企業理念的內在推動,企業形象塑造的有關活動、制度、組織、管理和教育才能統一起來,為完善企業形象服務,并擴展到社會公益活動和企業形象視覺識別的傳播,從而達到塑造企業形象的目的。而這些工作無不與思想政治工作天然發生緊密的聯系。
中國的思想政治工作,鮮明的堅持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企業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統一,企業員工物質與精神的滿足和社會公眾物質與精神的滿足的統一。企業的發展深層次上依賴于良好企業形象的建立,而企業形象的建立有賴于企業識別系統的充足展開和鞏固。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也必須為之作出努力。
1.思想政治工作是培植企業精神,樹立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凝聚力的有力武器,是確立合適人心,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企業理念,并將之貫徹到每一個員工心目中的最有效的途徑。企業理念,作為企業精神的集中體現,它的產生必須有群眾基礎,必須符合企業產品文化品位的內在需求。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圍繞企業理念來凝結士氣,增強企業凝聚力,養成視企業如家的觀念,集結人心,開拓進取的有效途徑。
2.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動化,是企業理念和實現的必要途徑,也是企業行為識別的實際體現。口頭的企業理論無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理念的行動化是企業精神的物化載體,而企業行為識別也因此達成。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其多變的途徑,多樣的形式承擔了這些任務。
海爾之所以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成長為今天中國著名品牌和海爾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分不開的。張瑞敏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海爾第一次走入人們的視野是“張瑞敏怒砸76臺冰箱”的故事。鐵錘不僅是砸在冰箱上,更是砸在海爾所有員工的心上。張瑞敏說:“有缺陷的產品就是不合格的產品”。在張瑞敏身體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全體員工樹立了堅定的質量意識,在生產過程中兢兢業業,海爾的產品質量得到極大的保證。
思想政治工作對企業形象的塑造貢獻莫大,對企業發展的作用不可估量。在企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國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削弱,而是必須加強,為我國企業形象的改善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羅長海.企業形象原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8)
2.周朝霞.企業形象策劃實務.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7)
(作者單位:應天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