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五九醫院首批災區康復傷員歡送座談會上,即將返川的7名傷員和6位陪護家屬,面對真誠關愛、體貼照顧過自己的院領導和醫護人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紛紛贊道——
35名四川災區傷員乘坐專列,來到了第359醫院愛心病區接受治療,6月19日,他們中的7名傷員達到了衛生部《四川汶川地震傷員出院指導原則》規定的出院標準,該院為他們舉行了歡送儀式。朝夕相處了21天的醫護人員和災區傷員齊聚一堂,共談往事,共敘情意,共話未來,話越聊越多,情越聊越深,路越聊越廣。記者有幸旁聽其中,捕捉到了這些感人對白。
“在這里,我們過得很‘安逸’!”
“我們都是一家人!”座談會上,51歲的傷員李祖瓊指著墻上的橫幅,有些羞愧地說起了自己初來時的顧慮。李大媽是四川綿竹縣農民,她從成都轉院時,個人行李不慎全部丟失。“自己受了重傷,身上一分錢也沒有,外省消費那么高,飲食習慣又不一樣……”講完這些當初的擔心,李大媽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服說:“這身新衣裳,也不知道是哪個大好人悄悄放在我床頭的。”記者清晰地看到,講著講著,李大媽眼眶里閃爍起了淚光。
醫院政治處殷俊主任說:“早在傷員到達之前,我們醫院就派出人員前往已接受地震傷員的地方醫院考察,學習他們收治的經驗做法。”接到收治命令后,在南京參加軍區理訓班的劉文華院長,立即請假趕回醫院,連夜召開后送傷員救治專題會議,爾后,騰出了醫院一個最好的病區作為“愛心病區”,成立由院長、政委擔任組長的醫院救治傷員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后勤保障組、心理干預組等7個小組。溫馨環境布置、先進醫療器械設備的籌備等,這一切都在第一時間內快速完成。
76歲的傷員卓開珍奶奶,是4名無人陪護傷員中的一個,她激動地說:“雖然我家里沒來人,但是這里的護士們待我那是確實好,都搶著來陪我……”愛心病區值班護士人數是平日的一倍,下了班輪休的護士都搶著來當陪護志愿者。卓奶奶摸著手中的拐杖說:“這個拐杖是蔡樹梅護士長外出旅游時買來收藏的,看到我走路不方便就送給了我。”
傷員和陪護親屬們紛紛細數起醫院的“好”來:醫院特意請駐地星級酒店營養師制定了川菜譜,讓伙房師傅每天走到每個病床,向每個病人和陪護詢問飯菜質量和口味情況,給每個床頭放置了一罐辣椒醬;給每個病房安裝了液晶電視機,發放了愛心問候卡、災后心理自助手冊;在病房里安裝了親情電話;院領導、專家組成員們每天都深入病房,關心了解傷員的病情,給他們鼓勁打氣,及時妥善處理各種需求……面對這一切,傷員和親屬們都說:“在這里,我們過得很‘安逸’!”
“你們的照顧,‘巴巴實實’!”
“我們有些傷員來之前,已幾天解不出大便,護士們不怕臟不怕臭,一點點地幫我們摳,真不知道該怎么感謝這些娃娃。”座談中大家對醫院護士們的護理直伸大拇指,感觸最深的要算是傷員舒大強,他右髖骨骨折,大小便失禁,全靠護士幫忙,小便靠擠壓腹部膀胱的辦法,大便只好用手慢慢摳。
61歲的黎昌菊大媽說,剛來時,自己褥瘡的臭味在走廊上都能聞得到,可是護士們并不嫌,總是耐心地為我翻身擦洗、敷藥,終于一點點好了起來,可這么多天聽不到護士們一句抱怨話。
座談會上,葉錢玲和胡敏燕這兩位大著肚子的護士格外引人注目,再有二十來天小葉就要生了,可干起活來她們一點也不比別人遜色。一些傷員傷勢好轉后,對于她們一如既往的細致護理,心生不忍動情地說:“你們快要生娃了,還每天幫我們抹背、洗腦殼,我們的兒女都比不得,我們自己來,自己來。”
“你們的照顧,‘巴巴實實’!”面對康復傷員這樣的贊譽,醫院政委金彩曦說:“國之殤,民之哀,救治地震傷員我們就應該當政治任務來完成,無論身體上的傷殘,還是心理上的問題,都要求格外地細致、格外地關愛,這是我們該做的。”
剛入院時,傷員田雪梅情緒十分低落,這被醫院心理干預小組成員姜林副主任醫師很快發現,經過耐心交流得知,原來田雪梅的丈夫是地方政府公務員,此時正工作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在擔心自己傷情的同時,更牽掛著遠方丈夫的安全。在姜主任的牽頭和多方協調下,醫院很快聯系上了她的丈夫,并為她辦理了手機號碼,讓她們在電話中互相鼓勵,小田積極配合起醫院的治療來。
“他們的手術,做得‘飛好’!”
這批傷員受的傷多為復合傷、多發傷、擠壓傷,且危急、重、難的并不鮮見,救治中,醫院調集全院最強的技術力量、最好的設施設備、最有效的藥品,一切為了傷員的康復。
傷員來院當天,專家組就對所有傷員進行了一次會診,當查看到55歲傷員劉漢明時,專家組很快形成一致意見:右內外踝骨折術后嚴重感染,必須馬上進行清創手術。進入病區不到兩個小時,醫院就給他實施了手術,有效避免了組織壞死致殘的危險。
“手術第二天,我就能下床走路了,他們的手術,做得‘飛好’!”71歲的傷員朱玉清奶奶在電話中對遠方的親人這樣說。地震中,朱奶奶不幸腰椎體壓縮性骨折,來陪護她的是提前放假的13歲小孫女萬小娟,家里人總是不放心,天天來電話詢問治療情況。看到手術這么成功,小萬感動之余也萌發了學醫的想法,他在座談中說:“以后我考大學的時候,就考到江蘇學醫,像解放軍叔叔一樣治病救人。”“飛好”是座談中傷員對醫院治療褒獎最多的一個詞,面對這樣的褒獎,愛心病區主任陳步俊很誠懇地說:“人命關天,治療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一位護士悄悄告訴記者,陳主任的兒子今年高考,可他一直堅守病房,大小手術不知做了多少臺。
“今天,你們就要返川了,剩下的28名傷員,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全心全意進行救治,爭取讓他們也早日投入到重建家園的戰斗中去!”醫院金政委話音剛落,大家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作者單位:三五九醫院政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