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 讀者老周來書店購《黃賓虹傳》時說:畫家黃賓虹只要看見中意的古董,哪怕傾盡積蓄買下,也在所不惜,明天沒錢買菜,就白飯果腹。
6月2日,讀者楊先生購《蘇步青傳》時說:蘇年青時以古箏為定情物,娶日本女青年松本米子為妻,數十年后,松本米子因病去世,古箏仍掛在臥室中。
6月3日,讀者孫老淘書購《老年保健》。據他自述:晚年體質大不如前,床頭掛溫度表,以作每天早上穿衣的參考。
6月4日,讀者小林購《晚年齊白石》時說:齊家大門口貼一紙條,上寫“晚過九點不開門”。
6月5日,一高中學生購古代四大名著時,店內一老年讀者說:閱《三國演義》宜于長廊,閱《紅樓夢》宜于暖室,閱《水滸傳》宜于酒后,閱《西游記》宜于茶余。
6月6日,夏先生購《鎮江掌故》時說:前人有詩贊美梁紅玉擂鼓戰金山:“慧眼看低金兀術,纖腰撐起宋山河。”
6月7日,宋先生購《唐詩通論》時說:此書作者四川人劉開楊,喜赴茶樓寫稿,人聲嘈雜,充耳不聞,該巨著即完成于茶樓。
6月8日,小嚴購《曾國藩的讀書生活》時說:曾國藩讀書有一習慣,一本書沒有看完,不看其它書。
6月11日,讀者李老年過八旬,來店購《人體復原工程》,自述每天都飲“小酒”,大塊吃肉,如入快活林。有中年讀者向其請教長壽秘訣,李老答:唯有三字,不動心。
6月12日,讀者秦先生購《魯迅詩集》時說:魯迅談詩,言“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6月13日,青年讀者小吳購《一生的讀書計劃》時,詢問讀書與閱歷的關系,店內一老年讀者說:古人說得好,“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6月14日,顧先生購《劉海粟傳》時說:劉曾論善與美,以德感人者善,以藝感人者美。
6月15日,讀者范曉麗購《慈禧傳》時說:慈禧太后喜吟李白詩,可背誦百分之三四十。
6月16日,張先生來店購《中國書齋的故事》。他家書房門上針對客人貼一紙條:讀過百冊書,才能進此室。
6月17日,蔡先生購《呂思勉傳》時說:史學大師呂思勉,一生閱讀《二十四史》七遍半,他的弟子沈某僅讀一遍半,自言慚愧。
6月18日,青年讀者小江來店淘書時說:昨晚在陽臺上用臺燈看書至夜,結束時親身感受前人兩句詩的意境:熄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6月20日,青年讀者小黃購《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四版)。黃平時喜看古書,近日女友有事,黃代寫請假條,洋洋灑灑百余字,均為文言。女友的車間主任端詳了好一陣,說:“搞得復雜了,下次要寫白話文。”
6月21日,讀者張曉琳來店給小孩選課外閱讀書。據張自述:我丈夫在西南大學當老師,記憶力真好,需用某書,發手機短信指出在第幾櫥,第幾格,第幾排,第幾本,我一眼就看到了,然后寄出。
6月22日,讀者劉先生選購《古代佳人傳》時說:看佳人傳應慢,慢則纏綿悱惻,看俠士傳應快,快則英氣暢達。
6月23日,一老年讀者來店購《鎮江特色文化》時,對書店員工說:不可放棄經營鎮江地域文化圖書,如果放棄,會使鎮江淺薄。
6月24日,讀者老杜選購《紅樓夢人物譚》時說:紅樓中數百人,最讓我佩服者為紫鵑。
6月25日,讀者老馮來店淘書。馮每次買書回家,先把書放在樓梯背后,以后趁妻子外出,趕緊把書東一本西一本分散到各個書柜里,以免太顯眼。昨天,妻子“正色”對他說:書柜里的書多出來了。老馮一臉嚴肅:你不要疑神疑鬼的,這都是以前買的。妻了不吱聲了,但還是一臉問號:最近錢變少了,書變多了?
6月26日,一對新人來書店發喜糖,口中連說謝謝。原來,一年前兩人在開通書店淘書認識,昨天喜結連理,書為媒。
6月27日,讀者許老來店淘書時說:“買幾本書,準備消夏,前人曾言,春秋旅游,冬夏讀書,此是世間福人。”
6月29日,讀者袁老來店購《蟋蟀》。袁老七十多歲,童心尚存,每年夏秋助孫子翻磚揭石,智捉蟋蟀,放進瓦缽,白天斗蟋蟀,夜晚以之清聽。
6月30日,一位中年三輪車工人進店購《唐詩鑒賞辭典》。前幾天,他已來看過兩三次,買書后,他騎上三輪車又去忙他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