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曹紀平的辦公室里貼著兩條醒目的座右銘:一條是“測天為民”,還有一條是“時有所憂,則策有所應。”
2008年6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專門講了防災減災問題。“自然災害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地震、洪澇、臺風、干旱、風雹、雷電、高溫熱浪、沙塵暴、地質災害、風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災、植物森林病蟲害等災害在我國都有發生。我國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這些年來發生的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澇、2006年重慶和四川特大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澇、2008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更是給我國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因此,我們必須把自然災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工作作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進一步抓緊抓好”。
揚中市氣象局立即組織學習,開展“整頓工作作風,建設和諧揚中氣象”活動。每個同志都參與到活動之中,激發了工作熱情,執行力顯著提高,精神狀態得到根本好轉。局長曹紀平的辦公室里貼著兩條醒目的座右銘:一條是“測天為民”,還有一條是“時有所憂,則策有所應”。
創新思維,只為成功找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
小天地如何發展?揚中區域小,全市建筑面積少,防雷產業總量自然就小;揚中人口少,96121的發展空間自然就窄。創新思維,只為成功找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破解難題的辦法才能更多;只有更多地比服務,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思路決定出路,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1.新農村建設氣象服務網的建設:
思路:分管鎮長——農服中心成員——村委會主任、農技員——村民小組組長、特種農業專業戶。
形成樹狀服務網絡:移動服務平臺、聯通服務平臺、小靈通服務平臺。
服務形式:天氣公報(期刊)(預報+措施)。
2.市政府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網建設:
網絡:決策服務網、校園安全氣象網、新農村建設氣象信息網、防汛服務網、危化企業安全生產氣象網、專業服務網。
爭得市政府撥款10萬元用于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網建設。
3.跳出揚中謀發展:
大力爭做綜合防雷工程,把防雷工程作為氣象科技服務的突破口,加強與丹陽、丹徒、泰興氣象局合作,發揮揚中氣象局防雷技術優勢。
堅持為民服務是立業之本,抓制度建設,業務質量穩定
氣象工作的根本宗旨: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全福祉提供服務。服務是立業之本,必須把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中心位置,充分發揮氣象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保障作用,對國家安全的基礎支撐作用和對持續發展的前瞻指導作用,千方百計地提高氣象服務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把業務能手放到測報、預報服務第一線,節日天氣服務準確及時;低溫冰雪預報服務得到市領導的充分肯定;6·21暴雨預報服務效果好。上半年該局決策服務材料22期,發布天氣公報21期。測報沒有出現錯情,預報沒有明顯失誤。
臺站面貌一新,新的“揚中觀測站”建設有序進行
想方設法整治臺站環境,總投資69萬元完成了環境改造。
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局、站分開方案,將觀測站搬到城外。市政府同意征用10畝地用于新的“揚中氣象觀測站”建設。揚中市人民政府已打報告給省氣象局要求搬遷氣象觀測站,等中國氣象局批準后實施氣象觀測站整體搬遷。
目前已取得選址規劃許可證、用地規劃許可證,農民土地補償費已全部支付。6月30日建成自動觀測站,7月1日實施對比觀測。正在實施回填表土。
揚中市氣象局“不斷創新思維,臺站面貌一新”,一直保持著“江蘇省文明行業”的桂冠,2008年6月再次被中共揚中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