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了解2005~2007年來上海市樣本醫院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應用的情況。方法:應用用藥金額排序法和用藥頻度排序法,對這3年來上海市83家樣本醫院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3年來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常用品種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和紅霉素。用量和金額增速最快的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2006年用量減少,2007年則又有回升;羅紅霉素用量呈緩慢下降;紅霉素有所增加;其他如交沙霉素、琥乙紅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地紅霉素呈下滑趨勢。結論:阿奇霉素前景看好,應注意合理應用。
關鍵詞 上海醫院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9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08)11-0509-03
歷年來,抗感染藥物始終是國內醫院用藥中最主要的一大類藥物,在抗感染藥物中最大的部分就是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雖然不及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那樣在抗生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但由于其近年來表現比較突出,變化較大,引起人們的關注。為此,筆者調研了2005-2007年上海市83家樣本醫院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應用情況,并對其進行分析討論,供合理用藥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資料來源于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科技情報研究所用藥數據庫關于2005-2007年上海市83家樣本醫院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購藥數據,包括藥品品名、規格、金額、用量等。這83家樣本醫院中有三級醫院27家,二級醫院42家,一級醫院14家。
1.2 方法
統計2005-2007年上海市83家樣本醫院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主要品種、金額、用量、用藥頻度及增長率等,結合臨床應用的情況進行分析。
限定日劑量(DDD)參考上海市藥學會編輯的《臨床實用新藥手冊》(2002年第2版)和藥品說明書的用法用量。用藥頻度(DDDs)為用量/DDD。藥品用量由于品種規格繁多,換算成主藥的重量。
2 結果與分析
2005-2007年上海市83家樣本醫院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金額和用量變化情況見表1和表2。
阿奇霉素占了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總金額的2/3以上,總用量的2/5以上,是上海市醫院的暢銷藥品(2005年金額排序16位;2006年排序14位;2007年排序16位)。阿奇霉素對革蘭陽性菌、某些革蘭陰性菌如流感桿菌、卡他莫拉菌等作用強,大多優于紅霉素,對厭氧球菌、脆弱類桿菌等以及支原體、衣原體、包柔螺旋體等細胞內病原作用也優于紅霉素,口服吸收好,組織內濃度高,明顯高于血藥濃度,消除半衰期較長,每日服藥次數少,不良反應中肝毒性低于紅霉素,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軍團菌病、淋病、非淋球菌泌尿道生殖系統感染與敏感菌所致的皮膚組織感染。針劑有粉針、溶液劑和靜脈滴注劑;口服制劑有膠囊、片劑、散劑和干混懸劑。
阿奇霉素由克羅地亞普利瓦醫藥公司首先開發生產。之后由輝瑞公司生產的商品名為希舒美的阿奇霉素制劑,多年來一直處于全球暢銷藥前50位之內。在我國,眾多廠商仿制的國產品占了市場的一半以上的份額。在上海醫院市場內除了大連輝瑞和克羅地亞普利瓦公司的產品以外,還有江蘇齊川、沈陽一廠、江蘇金絲利、上海亞東等30多家公司生產的產品,盡管阿奇霉素是暢銷品種,但如此多的生產廠商使其進入了一個激烈競爭的局面。
克拉霉素,又名甲紅霉素,2006年比2005年金額和用藥量都有所下降,2007年又出現增長。該藥抗菌譜廣,可耐酸,對需氧菌、厭氧菌、支原體及衣原體都有效,活性比紅霉素強,口服吸收良好,達峰快,在血液和組織內濃度高,不良反應比紅霉素小,推薦與奧美拉唑等聯用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本品由日本大正制藥株式會社首先開發,雅培公司的克拉仙是克拉霉素的品牌。上海醫院市場使用的國產品主要由江蘇揚子江、江蘇恒瑞、珠海麗珠、陜西西安等10多家廠商生產,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羅紅霉素近年來金額和用藥都呈緩慢下降的趨勢。該藥是一種具有口服吸收活性的半合成紅霉素A衍生物,能較快進入巨噬細胞、肺泡細胞、中性粒細胞內,在血液和組織內濃度高,消除半衰期長,用量小,不良反應少,對嗜肺軍團菌、支原體及衣原體的作用較好,但對其他抗菌作用與紅霉素相仿。制劑有片劑、膠囊和散劑。該藥由安萬特公司首先研發,該公司生產的羅紅霉素制劑的羅力得品牌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上海醫院市場使用的國產品主要由江蘇揚子江、江蘇恒瑞、海南惠普森、上海亞東等廠商生產,其市場前景也并不樂觀。
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琥乙紅霉素等抗菌作用均未超過紅霉素,用藥量逐年減少,呈下降趨勢。紅霉素作為經典老品種,有注射劑、片劑、膠囊劑和軟膏劑,用量呈上升趨勢,不過使用時要注意不良反應。
地紅霉素是新品種,抗菌譜與紅霉素相似,它對酸穩定,半衰期長,組織濃度高,但價格較貴,臨床使用有待進一步觀察。
由于2005-2007年國家陸續出臺了降價政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都在降價之列。表中顯示3年來金額變化與用藥量并不能同步。
3 討論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中,第二代產品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占了主導地位,特別是阿奇霉素,增速最快,不僅在日趨增多和不斷變異的細菌性感染治療和預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對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及寄生蟲等非細菌感染也有較好的療效[1],且不良反應比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和多肽類抗生素低,也極少有青霉素類抗生素的嚴重過敏反應,因此近年來得到臨床的重視。但是也要注意可能會導致敏感菌耐藥性的出現,因此要防止濫用。合理使用應遵守以下幾點基本原則:1)診斷準確,方有指征應用;2)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藥物;3)根據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4)治療方案應綜合病情制定。
隨著致敏感菌耐藥性的出現,近10年來對紅霉素及其衍生物結構改造的研究,獲得了對第三代耐藥菌有效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酮內酯類的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和cethromycin等。第三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敏感菌、耐藥呼吸道病原體(如肺炎鏈球菌、金葡菌、流感桿菌、釀膿鏈球菌、肺炎支原體等)均有很好的活性,已成為抗生素新藥研究的重點[2]。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雖然不良反應較少,但也要警惕下列不良反應:1)肝毒性。在正常劑量下,肝毒性較小,但酯化紅霉素則有一定的肝毒性,故只宜短期少量應用。同類藥物也有一定的肝毒性反應,主要表現為膽汁瘀積、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藥后即可恢復。2)耳鳴和聽覺障礙。靜脈給藥時可發生,停藥或減量可恢復。3)過敏。主要表現為藥物熱、藥疹、蕁麻疹等。4)局部刺激。注射給藥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類藥物不宜于肌肉注射。靜脈滴注可引起靜脈炎,故滴注液濃度宜<0.1%,滴入速度不宜過快。5)紅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與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臟不良反應。本類藥物可抑制茶堿的正常代謝,不宜聯合應用,不然易致茶堿血藥濃度異常升高而致中毒。
此外,近年來大環內酯類藥物也可用于非感染性疾病,比如用于腫瘤、類風濕關節炎、支氣管擴張、哮喘、胃腸動力障礙等方面的報告[3],需要進一步臨床觀察,拓展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 程書權.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非細菌性傳染病中的應用現狀[J].世界臨床藥物,2006,27(8)485-489.
2 葛涵,沈舜義.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研究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07,28(6):376-380.
3 程書權。紅霉素類藥物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嘗試[J].國外醫學(內科分冊),1999,26(11):488-490.
(收稿日期:200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