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08)11-0511-03
火麻仁系桑科大麻屬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的干燥成熟果實。《中國藥典》認為火麻仁甘、平,歸脾、胃、大腸經,有潤腸通便功能,主治血虛津虧、腸燥便秘。《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屬滋補性潤燥中藥。火麻仁又是常用藥食同源中藥,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才對其藥理作用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
1 鎮痛抗炎作用
中醫古籍記載火麻仁去風痹皮頑;治關節不通,通血脈;治跌打損傷,去瘀血,生新血;治骨髓風毒作痛;治骨節煩疼,肌肉急。這些都提示火麻仁有鎮痛抗炎作用。
給小鼠灌胃火麻仁75%乙醇提取物5和15 g生藥/kg, 可顯著減少乙酸引起的扭體反應次數,抑制率分別為57.8%和40.0%,但不明顯延長熱痛刺激小鼠甩尾反應潛伏期[1]。
給小鼠灌胃火麻仁75%乙醇提取物5和15 g生藥/kg,可顯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腫厚度,4 h平均抑制率分別為35.4%和50.1%,顯著抑制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跖腫脹厚度6 h以上,也顯著抑制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1]。
臨床有人用3%火麻仁餾油,每天2次外涂患處,治療82例局限型和34例泛發型神經性皮炎,以皮損和瘙癢消退程度作為療效指標,火麻仁餾油的有效率分別為80.5%和73.5%,與膚輕松霜對照組(76.7%)相似。3個月后隨訪,火麻仁餾油治愈的58例有5例復發,占8.6%,再次用藥仍可治愈;而膚輕松霜治愈的28例中,復發6例,占21.4%,復發后再用膚輕松霜則療效不佳[2]。
2 消化系統藥理作用
火麻仁有良好的抗潰瘍作用。給小鼠灌胃火麻仁75%乙醇提取物5和15 g生藥/kg,明顯抑制鹽酸性胃潰瘍形成,抑制率分別為38.5%和52.3%;對吲哚美辛-乙醇性胃潰瘍形成的抑制率分別為56.8%和75.7%;對水浸應激性胃潰瘍形成的抑制率分別為38.5%和60.8%[3]。
十二指腸內注射火麻仁75%乙醇提取物10 g生藥/kg,明顯促進麻醉大鼠膽汁持續分泌1 h[3]。
火麻仁在中醫臨床中常用于潤腸通便,筆者研究發現,火麻仁75%乙醇提取物有抑制胃腸推進運動、減少番瀉葉引起的大腸性腹瀉次數的作用,顯示了火麻仁對便秘和腹瀉有雙向治療作用[3]。
用復方地芬諾酯使小鼠便秘,并使灌胃墨汁的首粒黑便排出時間明顯延長,6 h內的排便粒數明顯減少。給此模型小鼠灌胃火麻仁壓榨油6和12 mL/kg,均能明顯縮短首粒黑便排出時間,明顯增多排便粒數[4,5]。
3 抗衰老作用
如果將上述便秘模型連續持續30 d或40 d,造成便秘相關性衰老,6和12 mL/kg的火麻仁壓榨油均能明顯提高
模型小鼠血清和腦組織勻漿低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明顯降低被升高的血清、肝、腦組織的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含量,顯著升高被降低的小鼠胸腺指數和脾臟指數,改善便秘模型所致的小鼠大腦皮層退化程度[4,5]。給D-半乳糖致亞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灌胃火麻仁壓榨
油6和12 mL/kg,同樣能明顯降低模型小鼠血清和腦組織升高的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明顯升高模型小鼠血清和腦組織低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脾臟指數及胸腺指數、胸腺厚度和胸腺皮質細胞數[6,7]。
給高脂飼料致衰老模型大鼠或鵪鶉灌胃火麻仁壓榨油1、2和3 mL/kg,劑量依賴性地降低被高脂飼料升高的動物血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過氧化脂質水平,升高被高脂飼料降低的動物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8,9],劑量依賴性地減少被高脂飼料升高的動脈硬化指數、動脈內壁斑塊的突起面積和減輕動脈壁內膜細胞及平滑肌細胞的病變程度[9]。這些研究表明,火麻仁是通過通便清腸、降血脂、增強機體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產生抗衰老作用。
4 改善學習和記憶作用
給小鼠連續7 d 灌胃0.2、0.4和0.8 g/kg火麻仁提取物(即90%乙醇浸出物上柱后的氯仿-甲醇洗脫物,得率1%),都能有效地改善東莨菪堿、亞硝酸鈉或45%乙醇引起的學習和記憶功能障礙,即延長跳臺試驗的潛伏期,減少出錯次數,也能提高戊巴比妥鈉致記憶缺失小鼠水迷宮試驗的空間分辨力。其中0.2 g/kg小劑量組對學習獲得、記憶保存和再現3種記憶過程的缺失,都有明顯改善。鈣調神經磷酸酶(calcineurin)是唯一的Ca2+/鈣調蛋白依賴性蛋白絲氨酸/蘇氨酸磷酸酶,在突觸功能活動(包括學習記憶)依賴性調控中起關鍵作用。火麻仁這種提取物在體外濃度為0.01~100 g/L時激活鈣調神經磷酸酶活性,10 g/L時激活作用最大,酶活性提高(35±5)%,因此火麻仁是通過激活鈣調神經磷酸酶改善學習記憶[10]。
火麻仁中的大麻素(cannabinoids),包括如有精神作用的Δ9-四氫大麻酚、Δ8-四氫大麻酚和11-羥-Δ9-四氫大麻酚及無精神作用的大麻酚、大麻二酚等,能提高小鼠皮層、海馬、紋狀體、中腦和髓-橋腦區的乙酰膽堿水平和降低乙酰膽堿的更新率[11]。進一步研究發現,大麻素(如Δ9-四氫大麻酚)是乙酰膽堿酯酶競爭性抑制劑,也是相當優良的淀粉樣β-肽聚集抑制劑,通過與乙酰膽堿酯酶周圍的陰離子部位(系參與淀粉樣肽生成的關鍵區域)結合,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阻止乙酰膽堿酯酶誘導淀粉樣β-肽聚集,直接影響老年癡呆的進程[12]。美國另有一些學者認為,大麻素通過激活CBR1(大麻素受體1),強化大鼠腦的內側額葉前部皮層中神經元的情感學習可塑性和記憶形成[13]。因此大麻素是火麻仁改善學習記憶的有效成分。
5 降壓作用
給麻醉貓十二指腸內注射火麻仁醇提取物2 g生藥/kg,30 min后血壓開始下降,2 h后降至原水平一半左右,心率和呼吸未見顯著改變。給正常大鼠灌胃2~10 g生藥/kg,血壓亦可顯著降低。給麻醉狗靜脈注射火麻仁醇提取物0.125、0.25和0.5 g生藥/kg時,血壓分別下降(43.4±3.2)%、(48.2±5.6)%和(49.4±4.2)%,劑量反應曲線平坦,降壓持續時間隨劑量增加而延長。阿托品可對抗火麻仁醇提取物的降壓作用[14]。大麻素可能是降壓有效成分,可能機制是通過抑制乙酰膽堿酯酶[11,12],使支配血管的膽堿能神經釋放的乙酰膽堿免遭水解,產生降壓作用。高血壓患者服用火麻仁亦可降低血壓,且無不良反應。服火麻仁乳劑4 wk,血壓由18.62/13.3 kPa降至15.96/10.64 kPa,繼續服藥5~6 wk,血壓穩定于15.30/10.64 kPa[14]。
6 毒副作用
我國某些地區常用火麻仁壓榨油供食用,但由于火麻仁含有一定量的毒蕈堿和大麻素等生物活性很高的成分,食用過量(超過50 g)可致中毒,多在食后1~2 h內發病,中毒程度與進食量成正比。消化系統的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為初期表現,神經系統一般可出現四肢麻木、煩躁不安,重度中毒時可發生精神錯亂、手舞足蹈、血壓下降、昏睡以至昏迷、抽搐等。因此將火麻仁作為抗衰老保健食品應用時,也應按藥典規定的每天9~15 g常用量服用,不得隨意加大劑量。
7 結語
上述藥理研究進展顯示,火麻仁的藥理作用已明顯超出了《中國藥典》賦予的范圍。火麻仁的胃保護作用證明了火麻仁歸脾胃經中藥藥性。火麻仁的降血脂、抗氧化、降血壓及諸如改善學習記憶等抗衰老作用也證明了《神農本草經》中所稱火麻仁“主補中益氣,肥健不老”的觀點。
大麻素主要存在于大麻的葉、莖、根和花穗中,可能是火麻仁鎮痛、抗炎、降壓和改善學習記憶等的活性成分。火麻仁油中約含Δ9-四氫大麻酚224.6 μg/g、大麻酚18.03 μg/g[15]和大麻二酚15.21 μg/g[16]。20世紀90年代起,發現人體存在有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大麻素受體CBR1(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也存在于胃腸道、眼、前列腺和胎盤)和CBR2(主要存在于外周組織)及內源性大麻素受體激動劑N-花生四烯酰乙醇胺(N-arachidonoylethanolamine, anandamide),國外對大麻素受體的生理功能及大麻素的藥理作用展開了大量研究,一些國家正式批準幾種大麻制劑臨床治療疼痛、惡心、嘔吐、厭食、癌癥、多發性硬化、焦慮、抑郁和癲癇等[17,18]。大麻原產自我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資源廣泛,因此不僅要大力開發火麻仁制劑,也應努力開發大麻制劑造福于患者。
參考文獻
1 張明發,沈雅琴,朱自平,等. 火麻仁的鎮痛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J]. 基層中藥雜志,1999,13(1):13-15.
2 楊素華,馬小牧,馬曉旋. 火麻仁餾油治療116例神經性皮炎臨床觀察[J]. 臨床皮膚科雜志,1997,(1):28-29.
3 張明發,朱自平,沈雅琴,等. 火麻仁的消化系統藥理研究[J]. 藥學實踐雜志,1997,15(5):267-269.
4 任漢陽,張瑜,劉紅雨,等. 火麻仁油對便秘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國醫藥學報,2004,19(2):123-124.
5 曹峻嶺,薛杰,任漢陽,等. 火麻仁油對復方地芬諾酯致便秘模型小鼠腦SOD、GSH-Px、MDA的影響[J]. 甘肅中醫,2004,17(6):9-10.
6 曹峻嶺,李祖倫,陳建武,等. 火麻仁油對D-半乳糖致亞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血清NO、SOD、GSH-Px、MDA的影響[J]. 四川中醫,2005,23(3):29-30.
7 曹峻嶺,陳剛正,任漢陽,等. 火麻仁油對D-半乳糖致亞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腦組織NO、SOD、GSH-Px、MDA的影響[J]. 四川中醫,2004,22(5):17-18.
8 任漢陽,孫紅光,馬建中,等. 火麻仁油的降脂及對過氧化脂質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國中醫藥科技,1997,4(4):200.
9 任漢陽,孫紅光,張瑜,等. 火麻仁油對鵪鶉的降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J]. 河南中醫,1998,18(5):294-295.
10 Luo J, Yin JH, Wu HZ, et al. Extract from fructus cannabis activating calcineurin improved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with chemical drug-induced dysmnesia[J]. Acta Pharmacol Sin,2003,24(11):1137-1142.
11 Tripathi HL, Vocci FJ, Brase DA, et al. Effects of cannabinoids on levels of acetylcholine and choline and turnover rate of acetylcholine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mouse brain[J]. Alcohol Drug Res,1987,7(5-6):525-532.
12 Eubanks LM, Rogers CJ, Koob GF, et al. A molecular link between the active component of marijuan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J]. Mol Pharm,2006,3(6):773-777.
13 Laviolette SR, Grace AA. Cannabinoids potentiate emotional learning plasticity in neurons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through basolateral amygdala inputs[J]. J Neurosci,2006,26(24):6458-64568.
14 陳可冀,李春生. 新編抗衰老中藥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40-341.
15 張崗,郭江寧,畢開順. 正交試驗法優選火麻仁油中大麻酚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J]. 中藥材,2005,28(5):417-418.
16 張崗,郭江寧,畢開順. HPLC法測定火麻仁油中大麻二酚的含量[J]. 中草藥,2004,34(5):415-417.
17 Zhu HJ, Wang JS, Morkowitz JS,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glycoprotein inhibition by major cannabinoids from marijuana[J]. J Pharmacol Exp Ther,2006,317(2):850-857.
18 Holland ML, Panetto JA, Hoskins JM, et al. The effects of cannabinoids on P-glycoprotein transport and expression in multidrug resistant cells[J]. Biochem Pharmacol,2006,71(8):1146-1154.
(收稿日期: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