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相對于社會中存在的其他多元的社會價值體系而提出的,是在社會的各種價值體系中具有主導的、統領的、核心地位的體系,實質上就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外并不存在一個內涵更為寬泛、架構更為龐大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之內也并不存在一個內涵更為精練、地位更為凸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有區別的,不應把兩者等同起來。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B0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8)10-0050-03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核心嗎?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質,學術界有一種看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解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體系,認為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的一個核心部分、核心成分,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一整體中的核心部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從歷史背景和現實背景來看,都是難以成立的。
首先,從歷史背景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外并不存在一個內涵更為寬泛、架構更為龐大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之內也并不存在一個內涵更為精練、地位更為凸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但從共產黨思想理論教育的整個歷史來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和研究并不是從十六屆六中全會始發的。
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的實際中一直都非常重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研究和教育。早在1981年,為響應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提出開展“五講四美”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四條提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中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在學校教育中,實施的教育稱“五愛教育”。
1996年10月,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簡稱《決議》),第一次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問題。《決議》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并且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內容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對青少年道德教育以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等問題也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正式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并強調要大力加強基層公民道德教育,把它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倡導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有利于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以上的“五講四美”教育、“五愛”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八榮八恥”教育,還有平時講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能說他們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部分,也不能說他們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主導傾向。這些都說明,我們黨和國家一直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和研究放在非常重要地位,只是沒有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概念。由此可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并不是因為在講到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時沒有講到,核心突出不夠和主旋律突出不夠,所以今天才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突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因此,從歷史發展來看,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的核心部分是沒有理論上的針對性的。
其次,再從現實背景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相對于社會中存在的其他多元的社會價值體系而提出的,是在社會的各種價值體系中具有主導的、統領的、核心地位的體系,實質上講的就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需要有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來維系。在這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體系,它是維系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指引社會前進方向的精神旗幟。在現實社會中,存在著這樣一些不爭的事實:(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雖然一方面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也給人們的精神世界帶來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的價值觀。(2)西方發達國家意識形態滲透的壓力增大。近些年來。西方國家想對我國“和平演變”的圖謀始終沒有改變,西方文化又在不斷擴張和滲透。隨著各種國外文化思潮和文化產品大量涌入中國,西方資產階級的腐朽意識形態和精神文化也乘機而入,這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是巨大的。(3)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并存,比如新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憲政民主思潮等等,都給我國社會產生了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甚至有些思潮對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思想的核心地位公然進行挑戰。在當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和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以上種種情況,其實反映的就是一元價值觀和多元存在價值觀之間矛盾的現狀。在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一度不敢提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本質上根本不同屬性的價值觀)、多樣化(同一屬性的價值觀表現為不同的存在狀態)的復雜狀態。后來我們逐漸承認了價值觀的多元和多樣的客觀存在性,不再像剛開始那樣,認為一提多元價值觀,就是對改革開放的否定。承認了這種多元和多樣的客觀存在,也逐漸認識了價值觀的多元和多樣的存在應當與一元的指導是有機結合的,應當用國家一元主導的價值形態來引領多元的和多樣的價值形態。允許價值形態的多元和多樣的存在。但不允許影響甚至威脅主導價值形態的地位。當多元存在的價值形態。特別是某些非主導價值形態對主導價值形態起到了一種挑戰或威脅作用時,或影響到了處于主導價值形態的統領地位時,就應該及時限制其發展,甚至控制其發展。
我們一直強調價值觀的一元和多元存在的有機統一的結合關系,但始終沒有很好地破解這一重大理論課題。特別進入21世紀后,在價值體系領域里,如果主流的意識形態不能占到主導位地,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不可以想象的。基于上述這種復雜的背景而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針對多元的價值形態向主導的價值形態做出挑戰而提出的。這個時候強調的是主導的意識形態在多元價值存在的狀態下如何引領,如何占居主導地位。也就是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多元價值存在狀態下如何引領其他價值體系,如何占居主導地位。十七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當代中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是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定,它揭示了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動力,體現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要求,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追溯歷史,結合現實,可以得出結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質上就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相對于多元存在的其他社會價值體系而言的,不是指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占核心地位的價值體系。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等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后。有的學者認為這個提法應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即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是一回事。認為作為一種學說,應當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到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能不能替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呢?
從理論上看。有上述的理解是因為對社會價值體系和價值觀的理解偏差。從哲學的視角來看,價值是一種關系的范疇。一種事物有沒有價值,是講客體能不能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屬性,通過這種屬性關系來判斷其有否有價值和意義。而價值觀是對價值關系的反映,是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根本的價值意識,它不僅具有社會意識的一般本質,而且具有價值意識的特殊本質。價值觀作為一種意識其反映的對象不是一般客體,而是客體屬性和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即價值關系。現在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本身也是放在一個關系的范疇中去討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是一種特殊概念,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是有聯系和區別的。兩者的聯系在于:二者都屬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范疇,受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決定,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兩者的提出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需要突出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問題的兩種不同概括。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又是有區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更寬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主要從觀念人手,更傾向于一般性的總的價值理念的建構。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從體系入手,結構明確,內容具體,是從更加直觀意義上建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強調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有一個更加深入準確的理解和把握,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強調實踐上的操作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但包括一定社會所倡導思想理論、思想理念、道德準則、精神風尚等因素構成的一種社會價值認同整體。同時包括著價值觀的建設問題。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于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嗎?
有學者認為,現在所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實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兩個概念不管是在政治理論界還是學術界都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區分,甚至沒有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概念。即使有人使用過這一概念,也是在同一個意義上來使用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與其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嚴格意義上不如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在筆者看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都屬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范疇,后者跟前者是一脈相承的。二者雖然有共性,但不完全一致。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社會意識形態屬于上層建筑,它反映經濟基礎并受經濟基礎制約,同時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各民族的意識形態各有其歷史形成和發展的特點。“價值體系屬于社會意識范疇,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它受一定社會基本制度的制約。是由一定社會崇尚和倡導的思想理論、理想信念、道德準則、精神風尚等因素構成的社會價值認同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立足于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之上的具有完整結構的價值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上的價值認同系統,它既有社會主義的共性,又有中國的個性,還具有很強時代性。因此。不應將兩者等同起來進行研究。
就其具體內容來看,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表述:“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都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核心與靈魂,起著基本價值導向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共性。是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始終要堅持的主流意識形態。這個指導思想什么時候都不能動搖。在當代中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基本的價值導向原則,特別是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在尊重和包容各種思想價值觀念差異的基礎上,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和和諧文化建設。唯此。才能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指向,起著目標導向的作用。我們正在建設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創造性實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系統工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凝聚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是指引中華民族不斷走向勝利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引領中國發展進步;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著眼于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是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獨創性經驗。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不僅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對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共有精神家園,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緊密結合的,改革開放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顯著標志,全民族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胡錦濤總書記基于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提出的,而確立起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社會主義道德和時代所要求的新型道德觀念的結合。它旗幟鮮明地指明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應當堅持和提倡的,什么是應當反對和抵制的,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對錯、作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是緊緊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樣更貼切,更能體現基本內容所反映的實質。因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以區分,將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我們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其作為全民族奮發向上與團結和睦的精神力量和紐帶的作用。才能切實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
責任編輯 劉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