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推進,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仍面臨對政治參與認識不到位、渠道不暢通、文化未形成等困境。鑒于此,本文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推動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進程。
關鍵詞: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障礙;對策
中圖分類號:D6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8)10-0169-03
目前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在城鎮就業中所占份額已近75%,在社會投資中的份額占到近70%。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我國私營企業已經突破500萬戶。個體工商戶已經突破2500萬戶。僅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就解決了1.1億人的就業。隨著經濟力量的提升,社會地位的穩固,加之自我認同感的加強,勢必使得私營企業主逐步增強其政治參與的訴求。私營企業主的政治參與是指私營企業主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與社會政治過程,直接或間接影響政府的決策行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進行,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仍面臨種種障礙,阻礙了私營企業主政治訴求的實現。
一、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基本形式
1、主動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一章第一條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人民日報》2007年6月11日報道。私營企業主政治面貌為共產黨員的占32.2%,超過私營企業主總數的三成。他們中間的代表人士被選為全國縣級以上人大代表的有9000多人,被推薦為全國縣級以上政協委員的有3萬多人。
2、相關組織推薦。主要是指經有關黨政組織部門的推薦,私營企業主階層的一些優秀分子進入人大、政協、或者在工商聯青年聯合會等組織中任職,通過這些機構參與相關的政治社會活動。私營企業主比較熱衷于這種政治參與,并借此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現自己的利益訴求,這是我國目前私營企業主最重要、最規范的政治參與方式。有調查顯示,私營企業主參加各級人大政協、工商聯或群眾性團體的代表人數呈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
3、群眾選舉。私營企業主憑借個人的力量和資源或者在集團的支持下以個人的名義參加選舉,通過選舉獲取政治職務,這在地方的政治生活中表現得比較廣泛,尤其體現在現在的基層民主選舉當中,像村民自治選舉中的“村官”現象。
4、參加公益事業,擴大知名度。許多私營企業主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起來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并到老少邊窮地區投資、助學、辦醫院,擴大自身在社會上的影響。2004年,蒙牛創始人、董事長牛根生先生捐出他和家人持有的全部蒙牛股份(約占蒙牛集團股份的10%)。成立了面向社會公益事業的老牛專項基金。旨在發展公益事業、構建和諧社會。2006年,為了實現“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宏大夢想。蒙牛投入1億多,率先開啟了富國強民的“中國牛奶運動”。為全國貧困地區的500所小學免費送奶一年,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反響。通過這樣一些活動,私營企業主個人形象不斷得到提升。
二、我國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障礙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進行。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存在種種現實的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私營企業主對政治參與的認識不到位。私營企業政治參與的利益訴求主要表現在:一是希望黨和政府為非公有經濟發展創造更加穩定的政策和法律環境;二是希望降低產業準入門檻,民營經濟也能進入到諸如基礎建設、物流和股份銀行等只向國企和外資開放的領域;三是希望享受和國企同等的政策支持和資源配置,如獲得銀行信貸等;四是希望政府轉變職能,建立服務型政府:五是希望通過各種渠道如參加政協、人大等更多地參政議政,傳達自己的呼聲。從宏觀上可以肯定,私營企業主通過政治參與實現自己的話語權,必然影響國家或地方政府的決策,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多地有利于私營企業主階層的利益,有利于私營經濟的發展。
但在政治參與實踐過程中,有些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目標具有盲目性,部分私營企業主過分追求自身利益,忽視了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些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意識淡薄,認為政治參與是“份外事”,對政治參與活動不積極。不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個別私營企業主打著政治參與的幌子,想方設法和黨政官員拉關系,為自己謀求政治資本。
2、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能力有待提高。私營企業主中,很多一部分來自公有制企業的技術或管理人員、公有制企業轉制的廠長、高校畢業生或海歸派、國家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人員。私營企業主的來源具有的多樣性,私營企業主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比較嚴重。一些私營企業主學歷偏低;政治理論水平不高;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及能力,造成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能力差,政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一些私營企業主在經營上存在假冒偽劣、商業欺詐、偷稅漏稅現象;還有行賄國家官員的現象,影響了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形象。
3、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渠道狹窄。目前,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渠道還不十分暢通,需要進一步拓寬。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渠道主要是依靠工商聯、人大、政協等組織進行政治安排,主動選擇的機會少,政治歸屬感欠缺。私營企業主反映,除了通過工商聯、人大、政協表達政治訴求外,有必要建立同各級黨委、政府和其有關部門聯系的渠道。希望能經常參與由黨政部門和有關單位召集的座談會、研討會、協商會等。以表達他們的呼聲,為政府決策提供相關建議;希望統戰部、工商聯、民營企業協會等部門和組織能夠成為反映他們的要求和愿望的“娘家”;希望通過更多的途徑和正當的程序將其愿望和要求納入黨和政府的決策過程。
4、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環境有待改善。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政治參與的文化環境要不斷完善。一方面。要改變社會各界人士甚至一些黨政部門,對私營企業主這個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存在的模糊認識:即對私營企業主階層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身份認識不足;重視私營企業主在發展地方經濟、提供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方面的作用,而忽視其政治訴求;對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目的無端猜忌。認為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目的無非是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否定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對政府決策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是有些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意識淡漠,不太關心政治,沒有形成主動參與政治的理念;有些私營企業主對政治參與存在誤解,認為政治參與就是以拉關系、走后門等不法手段謀求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因而不愿意參與政治;有的私營企業主在政治參與的過程中確實采用了一些不法的手段,當事情曝光以后,形成對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不良的輿論氛圍。
三、解決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障礙的對策
1、私營企業主應增強對政治參與的認識。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加大宣傳力度使私營企業主認識到政治參與對自身和社會的重要性。私營企業主應認識到政治參與有利于我國政治民主化建設,私營企業主的有序政治參與是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私營企業主參政的主動權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只要是憲法賦予的權利,就可以積極地去爭取,私營企業主的政治參與,還有利于完善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體制。
私營企業主應認識到政治參與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長。通過適當的渠道,將他們的政治參與一定程度上納入現有政治體系之中,不但有助于私營企業主較暢通地解決在生產經營和社會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問題、意見和想法,還有利于私營企業主與外界協調關系、化解矛盾,更能促使他們的政治參與有序化。使其多層次的政治參與需求得到有效釋放,從根本上有利于促進私營企業主階層健康成長,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政治安定。
2、提高私營企業主綜合素質,增強政治參與能力。提高私營企業主綜合素質是引導和擴大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重要前提,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水平、能力決定政治參與的效能和質量。私營企業主要提高政治參與的認識,端正政治參與的態度,激發政治參與的熱情。私營企業主自身建設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從整體上講,私營企業主應增強階層意識,提高整體參政議政水平,使其政治參與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要求相適應,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要求相適應。二是從個體層面來講,私營企業主必須在政治態度、理論素養、道德水平、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各個方面,逐步提升政治參與的水準,展示新一代私營企業主的政治理想和精神風貌。提高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素質。要在政治參與中培養私營企業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我國國情及未來發展目標,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參與觀,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要求的參與理念、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培養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為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3、規范和拓展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渠道,實現政治參與途徑的多樣化。不斷探索和拓展政治參與的渠道,是規范和擴大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基本途徑。私營企業主作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形成后,黨和政府為其政治參與創設了一系列制度化渠道,對鼓勵和引導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發揮了較好作用,但還是不能適應形勢發展和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要求。為了進一步規范和擴大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必須不斷規范和拓展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渠道,實現其政治參與路徑的多樣化,這樣才能逐步克服政治參與中的違法現象和腐敗行為,保證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公平性;才能保證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按照合法的程序和方式進行,實現政治參與的有序性:才能進一步激發全體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全員性。
規范和拓展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渠道,實現政治參與路徑的多樣化,首先要完善現有的政治參與渠道,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使之更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的需要,更有利于私營企業主有序政治參與。其次,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認識私營企業主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及時吸納私營企業主中的優秀分子入黨,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再次是進一步發揮黨委統戰部門在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中的領導、協調作用,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搭建新的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平臺。創建新的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機制,開辟新的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渠道。此外,還要發揮新聞媒體作用,突出宣傳私營企業主在非營利性組織、公用事業發展中的貢獻,爭取更多的社會認同。增強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正視私營企業主的政治訴求。營造良好的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社會環境。為私營企業主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參與的社會環境需要全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首先,作為社會公眾一方要消除對私營企業主階層的偏見,改變以往認為私營企業主“唯利是圖”、“無商不奸”的觀念,要認識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私營企業主階層素質的提高,他們對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尊重和歡迎私營企業主的政治參與行為。
其次,作為政府一方要建設以“和諧”為基礎的政治文化,實現政治參與的環境和諧,要實現這一目標。一要在政策導向上繼續創造有利于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政策環境,不斷推出新的有利于擴大和規范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政策措施;二要轉變政府職能,規范政府自身行為,依法行政,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三要加強和改善黨對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的領導。通過黨組織的政治保證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教育引導私營企業主在政治參與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同時又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最后,作為私營企業主一方必須妥善處理好和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社會底層的不滿和被剝奪感極易指向擁有巨大財富的私營企業主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要通過自身努力來化解這種不滿。一個主要的方面就是擺正政治參與的目的。私營企業主掌握著一定的社會資源,從一定程度上說是社會的強勢群體,要明確政治參與的目的不僅代表本階層反映利益與政治訴求,更多程度上應代表社會公眾的利益,私營企業主要在維護自身利益與實現公共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私營企業主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經濟強勢的新階層,在實現其政治參與目的過程中,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社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責任編輯 仝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