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翡翠行業,經常會講到“老”的概念,也經常會說“老”的東西好。有人以為,“新”翡翠就是新開采、新加工出來的翡翠,“老”翡翠是舊時開采加工出來的翡翠。既然老的比新的好,那就買民國的,買清代的,夠老吧?
翡翠的開采、加工制作出現在清代,這些收藏者所說的老翡翠,實際上指的是老工翡翠,也就是清代至民國階段開采并進行加工的翡翠。那么,老工翡翠真的比新工翡翠好,更值得收藏么?
實際上,由于早期開采條件的限制(完全人工開采),翡翠產量很低。開采時,只要是綠色的,不管質地如何,顏色是鮮艷還是黯淡,都會被加工成成品。因此,老工翡翠雖有精品,但數量很少。另一方面,翡翠屬于私人化的收藏品,具有家庭的傳承性,被收藏后很少會流通到市場上。我在北京嘉德拍賣公司時,曾用8年時間從全國各地收集翡翠拍品,結果收上來的老工翡翠總共只有幾十件,而且質量良莠不齊。所以,老工翡翠一是不好找,二是品質大多也不高。
一般來說,翡翠開采加工的年代對價格影響并不大。這一特點與軟玉差別甚大,目前拍賣市場上清工白玉的價格是同等品級新工白玉的10倍左右,而清工翡翠的價格比同等品級新工翡翠的價格僅高出10%~50%。現在,新工與老工白玉的價格正逐漸接近。因此,作為收藏者更應看重翡翠本身的材質,對于加工時間不用過于計較。
從專業收藏的角度看,有一種老翡翠是真正值得收藏的,它就是行家所說的老種。翡翠行里說老的東西好,實際上指的也就是老種翡翠。
種是翡翠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所謂種,就是翡翠顆粒的結晶細膩與透明程度,結晶越細,透明度越高,種份就越老;結晶越粗,透明度越低,種份越新。因此,新種翡翠、老種翡翠,是指翡翠本身質地的區別。
老種翡翠的價格要遠遠高于新種翡翠。也就是說,種份細膩、透明度高的翡翠價格要遠高于種份粗糙、透明度差的翡翠,這一價格的差別是由翡翠本身的材質決定。把顏色暗淡的翡翠說成是老種,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收藏者不要受其誤導。
鏈接
2008年10月18日(星期六)、19日(星期日),第四期“收藏家翡翠課程”即將在國家寶石監測培訓中心開課,是國內首個專門針對收藏家和消費者的高端翡翠課程,由國家注冊珠寶評估師、萬瑞祥翡翠俱樂部首席鑒賞專家萬珺女士和國檢中心的國家珠寶玉石注冊質檢師,HRD鉆石分級師沈崇輝先生共同主講。此課程的樣品的實踐特別強,有近百件具備收藏級的天然翡翠,翡翠原石原料、B貨、C貨以及翡翠的其他替代品。此外,還提供國內先進的珠寶玉石檢測、鑒定儀器,幫助學員理解翡翠鑒定最基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