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資本與實業資本具有完全不同的屬性和運作模式。金融資本的屬性,決定了其投資行為實際上是在追尋高收益、高風險。而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則通過與實體經濟其他產業的相互促進,逐步形成VC、PE產業投資金融集群。金融產業集群不但能提高金融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及風險分攤,而且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行效率,促進新金融機構的建立。金融機構集聚是一個城市成為金融中心的前提和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在許多方面都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加以引導,形成政府推動型金融集群。
關鍵詞:VC PE機構 金融集群 金融中心
各國統計資料顯示,近20年來,金融市場以及相關的金融部門獲得了迅速發展,其發展速度超過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股票市場、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交易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現象已經導致或者正在導致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分離或者說金融向著獨立自主的方向運動,金融市場按照自己的邏輯和規律運行,而實體經濟不得不去適應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
一、VG、PE資本聚集是良性的金融機構聚集
實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在全球流動時在投資目標、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最后引發的結果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同。
從直接投資資本的基本屬性出發,直接投資資本流入與本地優勢察賦資源結合,將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當地經濟的成長。直接投資資本的流入對于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不論在任何發展階段,應該都有積極的意義。這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得到驗證。
金融資本在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過程中,不是通過投資實業、通過創造實業財富的增長來獲取資本的社會的平均收益的,這是金融資本與直接投資的實業資本的最根本區別。金融資本的屬性,決定了其投資行為實際上是在追尋高風險,因為只有高風險才有高收益,找到了高風險才有可能去博取高收益。
風險投資,即Venture Capital,簡稱VC,是指對處于早期項目的權益性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即PrivateEquity,簡稱PE,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對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廣義上,PE按照投資階段可劃分為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發展資本(Development capital)、并購基金(Buy-out/buyin fund)、夾層資本(Mezzanine Capital)、重振資本(Turnaround),Pre-IPO資本(Bridge finance),以及上市后私募投資(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PIVC、PE)、不良債權(distressed debt)和不動產投資(re a1 estate)等等。狹義的PE主要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股權投資部分,主要是指對已過創業期或者在創業后期的企業進行的股權投資,這也是本文所提到的PE所研究的方向,以便和VC相區別。VC和PE的資金來源,既可以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募集,也可以采取非公開發行方式,向有風險辨別和承受能力的機構或個人募集資金。由于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較大,信息披露不充分,故往往采取非公開募集的形式。VC和PE基金的投資方向是企業股權而非股票市場,即它購買的是股權而非股票,VC、PE的這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較長的投資回報周期。
VC、PE投資基金在投入目標企業的同時,還幫助被投資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激勵機制,在以下方面為公司提升價值:幫助企業拓展潛在業務,增加股東價值;幫助企業吸引優秀人才,完善管理團隊;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國際化知名度與公信力;上市過程的全程參與,為最終實現股東價值創造條件。因此,VC、PE投資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良性投資。
二、VC、PE機構集聚是金融產業集群的基礎
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來理解VC、PE機構集聚(agglomeration)問題。一方面,可以把VC、PE機構集聚看成是一個靜態的結果,是指VC、PE機構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區域,使得這些區域內的VC、PE機構達到一定規模和集中度的現象;另一方面,從動態的過程上來看,VC、PE機構集聚是指金融資源在特定條件下向具有一定自然、經濟和社會稟賦優勢的某些特定區域空間集中,進而形成一定規模和集中度的金融市場和VC、PE機構的有機過程。
問題在于,VC、PE機構為什么在一個城市集聚?這個問題說明了VC、PE機構集聚的地域性屬性。不同地域在配置、吸收、傳導和開發金融資源上具有不同的優勢和稟賦,金融資源通過與合適的地域條件相結合在這個地域內形成金融產業,并進一步形成VC、PE機構集聚。
如果地域條件基本相同,那么VC、PE機構在某個地域的集聚就受到一定時間、地點和歷史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許多理論和實證研究都指出,非經濟性的因素尤其是企業家的偏好以及地域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在企業區位選擇過程中起很大的作用,且企業規模越大,受其影響更顯著。因此,某些區位區別于其他區位的某些要素稟賦和人文特征,將是影響VC、PE機構集聚的重要因素。VC、PE機構集聚的實際過程,歸根到底是經濟的空間運動規律在區域金融上的具體反映,表現了VC、PE機構集聚與時空序列的高度依賴性關系。而一個城市的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文化發展、政府正在運作的強力推進措施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VC、PE機構集聚的效應主要表現在風險投資的“空間鄰近效應”上。基于VC和PE的投資特征和自身利益的需要,VC和PE機構總是希望其距離被投資公司越近越好。因此,VC和PE機構在實際投資活動中,傾向于將自己的投資活動限制在一個有限的地理范圍內,這就是風險投資的“空間鄰近效應”。英國經濟學家Ron Martin等在對英國和德國的風險投資業的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風險投資“空間鄰近效應”的存在。在他們的調查問卷中,當被問及“你覺得距離下面哪個選項位置近是重要的?”時,有48%的英國風險投資公司和46%的德國風險投資公司都認為靠近被投資企業比靠近其他如潛在投資者、其他風險投資公司、研究機構或者大型的區域市場更重要。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
1、從本質上講,VC和PE是一種非標準化投資活動,每一筆投資在風險、回報及被投資企業的類型等方面都是獨特的。因此,在VC和PE資本市場,資本家獲取關于潛在投資機會的準確信息對于風險投資的成功運作是及其重要的。在現代化大規模信息技術時代,距離所帶來的主要問題是信息的質量和效應可能會隨著市場參與者之間距離的增大而逐漸減弱。因此,VC和PE投資機構與潛在投資者的空間鄰近有助于提高信息質量,降低信息成本。
2、VC和PE尋找和評價投資機會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個人關系網絡和個人訪問。VC和PE投資公司與潛在投資者的距離越近,關于潛在投資者的信息越易于在個人關系網絡中傳播,個人訪問也越易于進行,從而降低尋找成本和評估成本。
3、VC和PE投資是一種參與性的投資方式,投資者不僅提供資本,它還經常直接參與管理,幫助被投資企業制定發展規劃、營銷策略、提供咨詢服務,并通過對被投資公司運營過程的監督與控制來減少投資風險。而VC和PE參與監管的方式一般是與被投資公司的管理層進行定期會晤以及面對面的接觸。所以,地域距離會影響監管和參與成本,距離越近,監管與參與成本越小。
4、自我強化效應。隨著VC、PE機構集聚程度的提高和集聚區域的進一步擴大,其外部效應和輻射效應更加顯著,對整個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使得集聚區內的VC、PE機構以及其他產業的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加,而且對區域外的企業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這反過來又增加了該區域VC、PE機構的集聚。
由此可見,VC和PE投資機構的代理成本、交易成本、監管成本、信息不對稱和風險都會隨著距離被投資公司的距離的減少而減小。因此,風險投資機構在選址時往往會選擇那些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區域。區域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規模越大,所集中的高新技術企業越多,那么落戶在該區域的風險投資機構就越多,從而使得該區域風險資本的供給也越多。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市,已經形成了一個一定高科技實力的集群區,完全具備了VC和PE聚集的基礎與條件。而區域內VC、PE機構集聚效應,使得區域內其它配套的金融服務機構接踵而至,使得這一產業集群區發展為區域性金融中心集聚區成為可能。伴隨VC、PE機構的空間集聚可以產生集聚經濟效應和溢出效應,這些效應進一步促使VC、PE機構的空間集聚,并在VC、PE機構集聚自我強化效應的作用下形成金融產業集群。金融產業集群通過金融的中介作用,將金融集群的影響力向外擴散,使得金融集群的影響力的地理范圍不斷延伸。這種影響力又反過來加強了中心區域的金融集群,這時的金融集群不僅包括了金融產業集群,而且還與區域甚至區域外圍的其他產業的發展密切聯系起來,集群還常常包括許多政府機構和提供專業化培訓、信息、研究和技術支持機構,如大學、中介服務機構和培訓機構。這樣,以呼、包。鄂城市集群就成為金融資產定價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金融信息集散中心和金融相關服務中心。
三、政府的政策推動是金融產業集聚的重要保證
從動態過程來看,區域經濟發展和規模經濟、市場機制和區域文化以及溢出效應等因素,有力地推動了金融機構空間集聚,金融機構集聚的規模經濟和溢出效應產生了金融產業集群,進而使其影響力進一步擴散,金融成為該集群城市的支柱產業。這個動態過程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上述的金融機構集聚過程和金融中心形成過程是伴隨著區域經濟增長自然形成的,是金融機構的空間集聚的自然形成過程。然而這個過程不是惟一的,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金融產業集群中政府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可以根據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區域經濟和金融發展戰略,優先發展金融產業,加速推動金融機構集聚或金融產業集群,進而使該區域金融產業獲得跨越式發展。這是政府主導型金融機構空間集聚過程或是政府主導型金融中心形成過程。伴隨VC、PE機構的空間集聚可以產生集聚經濟效應和溢出效應,這些效應進一步促使VC、PE機構的空間集聚,并在VC、PE機構集聚自我強化效應的作用下形成金融產業集群。它的這種影響力進一步深化,擴散到周邊地域,也同時為金融中心提供了廣闊的腹地,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各產業與金融產業相互促進,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