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作為唯一的一個“極”,它在國際社會的權勢處于頂點。但阿富汗戰爭余燼未冷,伊拉克戰爭又使美國顏面掃地,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更使美國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隨著各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力量的不斷變化,作為一個“極”的美國似乎正逐漸失去曾經擁有的統治力。而俄羅斯、中國以及印度等新興大國卻成為潛在的“極”,再加上歐洲、日本等舊有大國,這一格局既非單極支配,亦非多極結構,是否預示著另一種“極”時代格局的到來?
2007年1月,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齊普曼,提出了世界走向“無極化”的觀點。他指出:“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極(non-polar)世界之中。美國的權力雖然強大到能設定國際行動日程,但卻無力有效地在全球執行這樣的議程,其他強權無論是國家還是次國家都有力量足以對抗美國的日程,但是卻無力塑造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或推行不受外界影響而又能持久的地區日程。”
冷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從權力在世界各國之間的分配情況來看,世界曾呈現單極(Unipolar)、兩極(Bipolar)和多極(Multipolar)趨勢三種形態。
兩極格局是以美蘇為中心,在歐洲形成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在全球形成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格局,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陣營害怕、敵視并千方百計扼殺社會主義國家和蓬勃興起的世界革命運動,而美國又借此機會謀求世界霸權。
直到20世紀60年代,嚴格的兩極格局出現了松動,在兩極體制內出現了“五大力量中心”,不結盟運動誕生,77國集團出現,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成為獨立的、聯合的國際力量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隨著蘇聯的解體,世界政治關系和權力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美國成為僅存的超級大國。無論從定量還是從定性的分析上看,美國在世界政治結構中的權力優勢都是“史無前例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或大國集團能夠單獨與美國進行全球抗衡,因而形成了一超獨強、沒有對手的世界權力結構和力量對比關系,導致了現代國際關系史上未曾有過的“單極時代”。
“多極化”則是指在世界上存在多個對世界政治經濟具有重要影響的力量中心。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西歐、日本和第三世界國家力量有所發展,世界格局開始出現“多極化”趨勢。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全球中心結構進入“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組”的階段。現在世界的格局可以說是一超多強,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但隨著美國國際地位的日益下降,其他“極”力量暫未形成,一個“無極化”的世界也許正在誕生。
中國對世界格局“多極化”走向的正確判斷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同時,世界仍然很不安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沖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南北差距拉大,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這些對當今世界大變革大調整的潮流和趨勢深刻的論述,既揭示了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又指出了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為制定各項內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是中國對世界格局演變走勢的一個重要政治判斷,是深刻洞悉和綜合評估冷戰結束以來影響世界局勢的各種因素、力量、趨勢得出的重要結論,它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避免大國之間的全面對抗是有可能的,國際力量對比的演變有利于維護世界局勢基本穩定。
這個判斷無疑是正確的。冷戰結束以來,世界格局的演變方向成為各方爭論和斗爭的焦點。“單極”世界秩序不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極化”則是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期待和努力方向。
對“單極穩定論”的反駁
1999年,威廉·C·沃爾弗斯在美國《國際安全》雜志發表《穩定的單極世界》一文,首次明確提出“單極”世界和“單極穩定論”。沃爾弗斯認為,冷戰后的世界是美國主導下的“單極”世界。蘇聯解體導致世界權力關系形成美國一超獨強、沒有對手的實力結構。美國作為僅存的超級大國,擁有獨一無二的地緣政治地位,也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動能力的大國,世界上沒有別的大國能與之抗衡。這個單極世界是和平而持久的,因此是穩定的。單極是沒有戰爭風險的。在單極體系下,美國的絕對力量抑制了全球范圍霸權競爭和爭奪安全利益的傾向,有助于合作動機的產生。“多極”地位的競爭者日本和歐洲等國家是美國的盟友,其安全有賴于美國的支持,這種依附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們提升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單極體系”已經延續了十幾年,從實力角度看,未來幾十年內,不會出現像美國這樣在任何一個力量環節都能居于領先地位的國家。另外,美國與其他大國(例如日本、德國、俄國、中國)之間被大洋隔開,在地理上具有將沖突限制在本土以外的優勢,地區力量失衡不僅不會給美國造成太大影響,反而可以使它充當調停者。
事實上,“單極”世界意味著一個實力超群的國家主宰世界,制訂國際規則,分配世界權力,安排國際秩序。“單極穩定論”是極具危險性的理論,其內在邏輯是:如果單極是穩定的,那么為維護單極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包括戰爭就是有利于穩定的,因而也是合法的。于是,美國理所當然地領導世界、統治世界,世界各國都必須向美國俯首稱臣,各國間的平等、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都將不復存在。美國依據這種邏輯,憑借實力優勢竭力維持一超獨霸的地位,在世界范圍內推行強權政治,借口維護穩定對敢于拂逆其意志者隨意制裁乃至動武。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危及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助長了全球軍備競賽,浪費了有限的資源,阻礙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繁榮。國際經濟舊秩序既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國際經濟領域稱王稱霸的產物,也是其主要表現。其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發展與繁榮以及對世界歷史進步的阻礙、破壞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單極”是以超強的政治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等方面作后盾的。目前,現存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與西方大國及其他重要力量的差距不是在擴大而是在繼續縮小。在國際事務上,美國長期進行多方干預,但迄今尚不能排斥歐洲聯盟及其他泛歐性組織。歐盟同美國經濟上的激烈競爭長期存在,科索沃戰爭后,歐盟設立外交與安全事務代表,英、法、德等國主張建立獨立于北約之外的歐洲防務系統,顯示了歐盟擺脫美國控制的政治決心。在全球事務上,聯合國及其安理會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全球問題的磋商和解決都離不開聯合國。即使是美國要出面去解決這些問題,也要盡可能爭取安理會的批準或授權。而從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深陷于伊拉克戰爭泥沼中的美國尚未脫身,由次貸危機引來的金融風暴又使之威風掃地,在經濟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單極”正在走向消亡。
對“無極化”世界的思考
在世界格局中,各國力量發展不平衡的同時,也出現均衡化的傾向。美國實力與西方大國及中國的差距正在縮小,在各種力量中,既有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有實力次于美國的日本、德國等國,還有地區大國,以及國家集團和國際組織。有很多學者用“一超多強”來概括各大力量的基本狀況。“一超”指美國,“多強”的說法不一樣,一些人認為,應包括日、德、英、法、俄、中等國,還有人認為,美、歐、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撐新格局的雛形。但無論如何,新的“極”還未形成,“多極化”還在形成中,“無極化”似乎更加貼切一些。
日本學者和輿論對“無極化”的說法比較重視,不僅有人對此論說持贊成態度,而且還進一步提出“無極世界”將比“單極世界”更加危險的論點,他們認為:在21世紀如果沒有美國單極的權威,國際體系就有可能如同20世紀前半葉那樣,產生劇烈的動蕩。但是,如果從全球治理或從建設和諧世界的視角來看世界的“無極化”,“無極的世界”完全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安全而不是更大的危險,因為“無極的世界”將是一個霸權主義遭到限制的世界,而在霸權缺失的世界上,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似能更易于實現。
1、“單極”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穩定的“無極化”時期。
由于美國地位下降,無力維持單極秩序,而其他國家或組織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更多的責任,世界將進入一個相對不穩定的過渡的“無極化”時代。從科技與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來看,美國經濟實力相對下降,而其他力量,特別是社會主義中國、新興工業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實力相對上升,這必然導致“單極化”趨勢削弱。同時,科技與經濟狀況日益成為各國戰略發展和世界格局變化的首要因素。美國經濟實力下降,妄圖憑借軍事和國際戰略優勢謀取霸權的舊做法,必然會越來越行不通。在這個相對不穩定的“無極化”的世界中,各種力量不斷增強向“多極化”發展,各種力量同“單極”的斗爭,必將很激烈。各種力量對比的改變,多極制約力量的形成,“多極化”格局保障機制的建立,并能真正遏制美國的霸權主義和構建“單極世界”的戰略,這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決不會一蹴而就。大趨勢是朝“多極化”方向發展,而過程將經歷一個“無極化”的時代。
2、“多極格局”后的“無極化”世界格局設想:穩定的“無極化”時代。在“多極化世界”形成之后,也許最終是一個“無極化”的世界。
第一,“無極化”的世界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發展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建立。“‘極化’思維,主要都是歐洲政治、西方政治的‘遺產’,在很長時間內是強權政治的概念,它代表了西方列強主宰國際政治的趨勢。”“極”本身不僅表示某種獨立的不受其他力量支配和影響的力量,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甚至對立性。無意識中把世界分成了兩個世界,即“極化”國家構成的世界與“非極化”國家構成的世界,眾多的中小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作用和影響被忽視。而未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當是國際關系民主化,國無分大小一律平等,國際事務應由國際社會共同解決。
第二,“無極化”的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世界“無極化”意味著世界上各個國家不分大小,相互平衡、相互倚重和相互監督,能夠有效抑制大國間的沖突和戰爭,促進全球協商合作解決和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國際矛盾與問題,從而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多邊機制廣泛發揮作用、中小國家擁有越來越多的參與處理全球事務的機會,大國處理國際事務的行為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監督和制約,少數幾大國左右國際事務變得更加不可能。全球對話、合作、協商處理國際事務將成為“無極化”世界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范式,世界和平發展更加有保障。
第三,“無極化”世界符合建立和諧世界的要求。中國推介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于世界都有其重要意義并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一個“無極化”的世界更加符合建立和諧世界的要求。和諧世界要求在政治上開放本國政治,加強國際交流,自覺與國際通則接軌,同時積極向國際社會展示自己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經濟上,主張經濟平衡,使全球經濟進入良性發展的態勢。這正與“無極化世界”要求相符。
總之,無論是“多極化”還是“無極化”,世界需要一個公平、公正、民主的秩序,需要一個和諧的世界。
(責任編輯:文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