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破思想的牢籠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反映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CPl同比上漲7.9%,其中,6月份CPI上漲7.1%,較上月回落了0.6個百分點。目前的價格水平還處在較高的位置。
且不說價格長期高位運行,會影響國家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目標。單就咱們老百姓而言,高物價指數對社會大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影響,我們是實實在在感覺到了。
CPI一路走牛,而資本市場卻熊氣漫漫,上證綜指僅僅用9個月從6124點雪崩至2566點后,便一直延續低位震蕩格局,截至目前也難以收復3000點關口。
在這一熱一冷、一升一降的現實中,大多數理財品種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最為大眾熟知的基金幾乎全線萎靡,銀行理財產品信任危機的陰云也遲遲難以消散,投資型保險產品還那樣不溫不火。我們似乎陷入了無所作為的尷尬境地。
《孫子兵法》有云 :“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意思是說,善戰者,依靠勢態,而不苛求于個人,能選擇人員從而創造好的勢態。我們是否可以借用為:“善投資者,求之于勢,不擇于器,故能擇器而任勢。”這里的器,就是我們所選擇的投資工具,是我們要找到的應“勢”工具。投資界有一句名言叫“與趨勢為伴”,也闡釋了研究市場大勢的極端重要性。如果我們善于尋找不利中的有利,逆勢中的順勢,并巧妙地加以運用,定會產生借力打力的功效,達到“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的美妙境界。
關鍵是要找到推高CPI的因素,研究它作為投資標的的可行性。再看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20.4%,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6.64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6.9%,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1.02個百分點:其余各類商品價格有漲有落。上半年,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7.5%,漲幅比上年同期高5.1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6%,漲幅比上年同期高4.8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1.1%,漲幅比上年同期高7.3個百分點;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2%,漲幅比上年同期高4.2個百分點。可見,食品、原材料、燃料以及居住價格是造成CPI居高不下的始作俑者。房市目前爭論很多,投資者應謹慎對待。而食品、原材料以及燃料這些初級產品(我們把它歸為“大宗商品”),由于其成本的簡易性以及需求的剛性,或許就是我們可加以利用的“勢”,如果找到了掛鉤的投資工具,從邏輯上看,我們就會成為駕馭CPI這匹烈馬的騎士。
本期封面報道《商品投資指南》,系統分析了幾種大宗商品的市場運行特點,介紹了基本的操作手法。了解商品的投資價值,把商品也放入你的理財籃子,你的投資視野會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