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熊市以來,銀行股跌幅過半。2008年6月10日,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1%,銀行股更是被猛烈拋售。但筆者認為,許多銀行股,特別是中小銀行股的股價已經進入投資價值區域。
中小銀行潛力巨大
K期以來,我國銀行業務被4大國有銀行壟斷,而打破壟斷可以提高金融業運營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在政府支持下,中小銀行煥發出巨大活力,蓬勃發展。得益于行業良好的經營環境,已上市的中小銀行凈利潤更是以年均高于30%的速度成長。可以預見,未來部分中小銀行將會快速擴張,成長為大中型銀行,成為4大國有銀行的有力競爭者。已上市中小銀行大多為各區域運營績效最好的商業銀行,最有機會發展壯大。
中短期來看,銀行業微觀經營環境也非常有利。近幾年來,定期存貸款利率多次對稱提高,而活期存款利率卻幾乎沒變。而我國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占存款總額的比重相當高,這等于給主要依靠息差獲利的銀行送錢。2007年升息幅度最大,許多上市中小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超過20%,2006年預計會超過25%。
隨著銀行業改革的深入,商業銀行可以獲利的機會越來越多(如證券、基金、信托、代理、結算、租賃等),這些中間業務收入正在高速成長。從國外發達國家銀行來看,中間收入占比在40%左右,而我國銀行中間業務正處于起步階段,收入占比還不到10%,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后,紛紛引進發達國家大型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這在促進經營理念轉變、完善公司治理、獲取技術支持等方面有著顯著作用。
投資銀行業的4類風險
投資任何行業都會有風險,銀行業的投資風險主要有4。
1 如果宏觀經濟出現衰退,或是過熱的房地產出現暴跌,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會增加,利潤會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另外,銀行業是高負債行業,如果管理失誤或是某個高管頭腦發熱,貸出大筆收不回來的款項,負面影響是很大的,但這個非系統性風險可以用分散投資的方法降低。
2 為抑制過熱的宏觀經濟,未來央行可能會施行不對稱加息,這也會降低銀行利潤。
3 利率市場化勢在必行,這會明顯降低商業銀行的利潤。但銀行業的穩定發展對國民經濟起著重大作用,我國銀行改革正處于初步階段,在行業筋強骨壯之前,利率市場化暫時還不大可能完全放開。
4 外資銀行已經開始經營人民幣業務,它們憑借管理、產品、服務優勢,開始爭奪核心客戶、新興業務和人才,從而對中資銀行造成不利影響。但由于外資銀行資產總量較小,該影響至少在數年內不會太明顯。
5家銀行值得關注
目前已上市銀行共14家,投資者應如何取臺?可以主要看規模、成長性、市凈率、市盈率等方面。
一般而言,越是小規模的公司,只要經營得當,就越能夠持續超常規高速成長,但同樣風險也越大。比如說,小銀行擴張能力強,組織層級少,決策迅速,但決策失誤的風險也大;資產規模小,對客戶的選擇性較強,有利于降低風險,但是對單位客戶貸款比例也較大,單位客戶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就比較大。進取型投資者應該首選中小銀行股,潛在收益,最大,而風險可以用分散投資方法加以控制,也可適當配置較大型銀行股作為衛星組合。
下面筆者選擇部分成長性高,按7月10日收盤價計算市凈率低于3.5倍、動態市盈率低于15倍的銀行股加以分析。括號中數字為相應銀行股票的市凈率值。
城市商業銀行
北京銀行(3.06)、南京銀行(2.11)
上市前,這兩家銀行的主要業務分別集中在北京和南京地區,資產規模在已上市銀行中是較小的,跨區域經營成為持續高速成長的關鍵。兩家銀行正開始向全國性商業銀行方向發展。北京銀行已經開設了天津、上海、西安分行,獲批籌建深圳分行,計劃控股廊坊商行。南京銀行已開設泰州、上海分行,無錫分行也獲準籌建。
如此快速擴張,自然需要以資金和管理做后盾。兩銀行于2007年分別上市,籌集了大量資金。北京銀行發行新股并上市后,每股凈資產從2.1元增加到4.2元,增加了1倍。募股資金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目前資本充足率高達20%。南京銀行發行新股后每股凈資產從2.16元增加到5.1元,增加了1.3倍,目前資本充足率高達30%。
兩家銀行上市前,已分別引進戰略投資者荷蘭ING銀行和巴黎銀行。這兩家境外銀行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大股東,可見其入股是非常有誠意的。在它們的技術和管理支持下,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成長之路將會更加順暢,且風險更低。
中小股份制銀行
中信銀行(2.59)、興業銀行(3.23)
中信集團旗下擁有證券、信托、保險、期貨、基金管理等多家專業金融公司,在與中信銀行合作中互相推薦客戶、實現交叉經營,為中信銀行客戶提供最佳金融服務方案,這有助于提高中信銀行的競爭力。中信銀行2007年發行新股上市后,每股凈資產增加了近1倍,為以后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目前資本充足率達到15%,為中等規模股份制銀行中最高。
興業銀行是成長最快的商業銀行之一,近4年來資產規模復合增長率為34%,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50%。公司在中小企企貸款領域有較強優勢,中小企業貸款占比高達75%;在恒生銀行的幫助下,零售業務增長迅猛。2007年發行新股后,每股凈資產增加了60%,目前資本充足率為12%,高于8%的法定線。
這兩家銀行的資產質量都比較高,不良貸款率都低于1.5%,低于上市銀行平均水平。并已分別引進西班牙對外銀行和香港恒生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很人支持。
4大國有商業銀行
建設銀行(3.21)
除農業銀行外,其余3家都已上市,毫無疑問,建設銀行最優秀。筆者一向不主張投資大型銀行,4大銀行營業網點已經遍布全國各地,它們還能在哪里開設分行?因此大型銀行的利潤增長更多是內生性的,增長率自然會比中小銀行低。并日,人型銀行管理難度大,贏利能力一般低于中小銀行。
然而建設銀行的贏利能力卻相當高,凈資產收益率絲毫不比中小銀行遜色。建設銀行已引進美國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在美國銀行的幫助下已經施行了零售網點、個貸中心的轉型,轉型后日均業務量、工作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未來雙方的戰略合作將會繼續深化。該股可以作為穩健投資者的組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