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xù)幾年的價格低迷后,世界糧食價格自2006年9月拉開了牛市序幕。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出現(xiàn)了劇烈的波動,國際小麥受預期供給增加影響明顯下行,但仍比2006年初漲120.8%,玉米延續(xù)一波上漲趨勢,較2006年漲139.8%,大豆在本年2月創(chuàng)歷史高點,大米則在全球市場供求偏緊的局面下迎來一波急漲,達到創(chuàng)記錄的962.6美元/噸。
農產品緣何節(jié)節(jié)攀高
近幾年的農產品牛市源于眾多因素的共振。供求首先改變了糧食消費版圖。2005年以來,世界主要農業(yè)生產區(qū)域遇到災害性氣候,導致減產,引發(fā)農產品供應緊張,同時全球庫存水平偏低。利用農產品轉換乙醇的生物能源技術快速發(fā)展,拉動了對玉米、甘蔗、大豆等原料產品的需求,進而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糧食消費版圖。
其次,美元“熊市”引致的商品輪動上漲,最終轉移到農產品方向。而一些國際炒家利用生物能源發(fā)展和美元弱勢,鼓吹糧食末日論,大肆煽動投機資金炒作農產品,將價格逐步推高。其典型例證是并非供不應求的國際大米也被大幅炒高,而我國爾北大米在年初甚至賣不出去。這種制造謠言——拉高價格——逼迫相關國家限制貿易——進一步抬高價格的炒作手段,把很多供求平衡的農產品也變成了短缺品。
農產品期市下半年或調整
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也對此輪行情有所反映。但大漲后牛市能否持續(xù),則需具體品種具體分析。限于篇幅,下文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大豆、玉米期貨價格走勢作一分析。
大豆
中國屬于大豆主要消費國,目前我國進口依賴度已經達到70%以上,所以國內大豆市場主要受制于外盤的走勢,行情較多,可炒作空間大。目前連豆跟隨美豆延續(xù)強勁走勢,國產大豆日益減少及居高不下的進口成本,使多頭牢牢控制著市場的節(jié)奏。但從種植面積及作物近期的生長狀況來看,最終產量仍有大幅增加的可能。果真如此,下半年大豆價格很可能進行明顯的回調。
從供求看,如下圖所示,2008~2009年度中美種植面積同比增加13.4%、13.8%,如果天氣正常,中美大豆總產量將明顯增加。但中國需求依然持續(xù)性增長,2008年1~5月份進口大豆1365,萬噸,同比增加20.4%,另外6月份中美企業(yè)共簽訂了價值50.67億美元的大豆及豆油合同。中國強大的需求支撐著大豆市場的長期牛市。美元貶值使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暴漲,推動了包括大豆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從資金面看,過去5年規(guī)模暴增20倍的美國投機基金看好農產品尤其是大豆,加大做多力度推動價格上漲,但近來減倉可能說明其獲利立場意圖,這可能加劇行情的波動性。目前,產區(qū)余糧已經非常少,成交難上量,中國產區(qū)大豆收購價格仍然保持在5100~5400元/噸的堅挺價位。而大豆進口成本高居不下,6月份理論進口價格已經高達5800元/噸,直接帶動其豆粕、豆油的出廠價格上漲,也令盤面走勢難尋回調的空間。而近來以出臺《出口收結匯聯(lián)網核查辦法》為標志,政府開始加大熱線監(jiān)管力度,市場擔憂政府調控力度會逐步加大,期貨市場資金撤離動作明顯,對包括大豆在內的行情起到了一定降溫作用。
展望后市,在供應增加及周邊市場的影響下,豆類市場很有可能展開大幅回調走勢,但高企的大豆價格已逐漸對需求形成抑制。另外,在成本提高的支撐下,難預測市場回調的空間。
目前天氣是主導性的利多因素,生長期內任何不利的天氣都會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題材。但從美國政府的受災數據看,產區(qū)的情況并不是很悲觀,而高通脹下的政府調控及阿根廷農民罷工向有利方向發(fā)展,都是壓制上漲甚至造成大幅回調的重要利空因素。因此,下半年市場在充分消化天氣的利多因素之后,很有可能展開較大幅度的調整,短期行情需關注美國農業(yè)部7月份的供需報告和8月份的產量報告。
玉米
2008年上半年度CBOT市場玉米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而國內玉米期現(xiàn)貨市場無論漲幅還是絕對價格,都低于國際水平。由于國內玉米進口依賴度不高,外盤對價格影響有限。另外,國內玉米市場連年產量增加,需求相對穩(wěn)定,國家管制玉米加工企業(yè)規(guī)模,故價格相對穩(wěn)定也屬于正常。
但從利多角度看,種植成本增加,播種面積轉移,運費價格高企,雪災、地震、洪水影響到市場長期供需,再加上通脹壓力加大,玉米價格上漲的潛力很大,只是缺少一個能一直支持的契機,在今年下半年啟動可能性也似乎不高。
雖然國內期價與外盤聯(lián)動性較低,但受美豆價格連續(xù)大幅調整,國內大豆期價尾隨下跌拖累,玉米價格下探近期波動箱體區(qū)間底部,目前價格整體波動幅度較小。而自身基本面供需較為平衡,短期內出現(xiàn)對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因素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跌破此箱體區(qū)間(1865~1990年)的可能性同樣較低,若后市大豆繼續(xù)隨外盤調整,玉米期價難免受拖累下行。
高糧價下的股市投資機會
在農產品牛市中,股市的農產品上市公司受益狀況又如何呢?
A股農業(yè)上市公司的涉及業(yè)務主要包括畜牧業(yè)、漁業(yè)、種植業(yè)等,與糧食直接相關的種植業(yè)公司主要分布在化肥、農藥、種子、土地租賃、農產品加工銷售這些間接受益的細分行業(yè)中,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農場型公司,如表所示。同時,這些上市公司多集中于糧食的上下游產業(yè),有些企業(yè)未必會受益于農產品價格增長,反可能因農產品價格的增長而增加其成本。如果相關產品的價格并沒有相應增長或者增長低于成本上升,企業(yè)利潤反會受不利影響。比如說豆粕價格的大幅上漲,對生豬養(yǎng)殖企業(yè)來說就屬利空。
總體而言,農產品牛市對品牌消費品公司和農產品加工類公司是利空,或者受益有限,養(yǎng)殖業(yè)也不直接受益于糧食價格上漲,而唯一的種植業(yè)上市公司北大荒的收租盈利模式也難以從中受益。真正可能受益農產品牛市的是上游種子飼料加工類公司。當然,農業(yè)的子行業(yè)眾多,不同公司受益情況差別很大,投資者有必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種子類公司真正受益
農產品價格上漲,上游公司——種子飼料加工類公司由于成本未受影響或者受到影響較小,且可以向下游農戶部分轉嫁,因而毛利率得到提高,股價也能隨之上漲。而下游的產成本加工業(yè)——如食品和屠宰,如果能夠轉嫁上游的成本壓力,還能保證一定的利潤空間,而如果只能部分轉嫁成本,則利潤空間下降,股價反而會下跌。比如屠宰行業(yè),目前在生豬價格上漲和國家嚴控生肉價格的背景下,實際經營是無利可圖的,應該回避。但如果上市公司在生肉之外,有熟肉加工業(yè)務——比如火腿腸之類,就可以較大幅度的提高價格,轉嫁成本上漲的壓力。
玉米種子公司是新貴
在種子類上市公司中,玉米種子生產相應公司是新貴。這是由于小麥和稻米主要用來食用,因此其需求空間并不大,短期自然因素導致的價格上漲很容易被下一季生產所沖擊。而如上文所述,玉米目前主要用作飼料和燃料,隨石油價格提高,需求空間近乎無限大。因此,玉米種子是很好的投資方向。目前國內敦煌種業(yè)主要從事玉米種子和棉花加工工業(yè),其正在與美國先鋒公司合作生產新的優(yōu)質玉米種子,產品結構有所升級。只要玉米需求提高,播種面積就會加大,玉米種子的銷量就可能增加,對應上市公司的收益和股票價格就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