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是拽著牛尾巴入市的,2007年9月一口氣拿出數萬積蓄,認購了5只基金。2008年股市一瀉千里,她卻堅信牛市誓不割肉。為了彌補部分損失,小芳決定拿自己新積蓄的一點錢抄底。不過看著在4000、3000點“抄底”的姐們紛紛被套,小芳也有點犯迷糊。
股市的底部在哪里?2600點,抄底還是不抄底?這可能不僅是小芳,也是所有場內被套和打算抄底的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恰逢近來各大券商紛紛發布2008年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而本刊亦有讀者來稿闡述對股市的看法,機構與個人投資者的看法如何?本刊又有何建議?且聽下文分解。
申銀萬國、中信、安信、國信、招商等券商素以策略研究而著稱,他們眼中的A股底部在哪里?又當如何應對呢?
中國經濟將軟著陸
各大券商幾乎一致認為,GDP增速可能將進入1~2年的調整期,但仍將保持8%~10%的較快增長。通脹雖不太可能惡化,但一段時間內仍將高位運行。
比如中金公司就認為,由于中國政府措施得力,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未來5年仍將穩定較快速增長(8%~10%),通脹得以有效控制,但將保持在高出以往的水平(4%~8%)。招商證券則認為,中國目前正謀求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在轉型壓力期,通貨膨脹、經濟減速和企業盈利能力下滑并存的陣痛難以避免。
申銀萬國的分析邏輯較具代表性。策略分析師陳李認為,儲蓄等于投資加順差,由于中國的儲蓄率只升難降,投資與順差之間存在“蹺蹺板”效應。政府既想抑制投資,又想抹掉順差,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現行的政策必然尋求調整,相應的政策選擇及遠景效應見下表。
顯然,要走出兩難困境,只能要么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要么放松物價,推動通貨膨脹。前者不僅沖擊出口,而且將幫助已進入中國的海外熱錢兌現收益,將經濟增長成果送給他人。而后者將能緩慢增加出口部門成本,慢慢減少順差;盡管造成了通脹壓力,但漲價收益留在了國內;同時避免了補貼全球。目前糧食供應趨于穩定,也為放松物價管制創造了條件。因此政府的理性選擇將可能是放松物價。
在物價松動的政策假設下,申銀萬國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兩年將軟著陸,但投資和順差都得到了理順,避免了大起大落。CPI仍將處于6.4%、4.7%的高位。
信達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向記者指出,中國經濟大約7~8年一個上升或下降周期,自1999年開始的上升周期到2007年實質上已達到景氣高峰。政策層近來提出既防通脹也防經濟下滑,說明經濟進入下降周期的可能性很大。由于保增和減少失業是宏觀調控4大目標之二,而前期政策的效果也有待觀察,下半年政府繼續出臺政策會比較慎重,從緊政策甚至會有所松動。通脹的一個上升或下降周期通常會維持2~3年(如下圖所示),政策也恐難立竿見影。因此經濟預計將逐步實現軟著陸,而在1位數下的較高通脹預計將維續至2009甚至2010年。的政策必然尋求調整,相應的政策選擇及遠景效應見下表。
資金面
減持兩年后見止
大小非減持對市場信心沖擊很大。代表性券商對此表示,只有大小非認為投資A股的收益高于投資實業的收益時,才可能停止減持并逐步增持,資金面和市場信心才可能真正反轉。而這意味著A股還要往下跌。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本刊編委巴曙松認為,A股步向全流通,資金流向取決于實業投資與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對比。目前A股估值還不夠低,產業資本認為投資股票不如投資實業,因此傾向于將金融資本轉換為實物資本,即減持、增發或者重組上市,從而使得股市的估值一降再降,降到他們的觀點改變為止。
申銀萬國持相似觀點。在中國,經濟周期波動、貿易順差對實際股權投資回報率(以下簡稱實際ERP)有正向影響,而股改解禁量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未來兩年經濟仍面臨周期性調整、貿易順差和信貸減少,2009年也將迎來股改解禁股的高峰,因此近期實際ERP將繼續受到壓制。到2010年經濟擴張加速,解禁高峰也過,實際ERP將可能回升。股市可能在2009年底提前反應這一預期。2008年四季度的解禁低潮期,實際ERP也可能出現反彈,引發股市的一波反彈。
估值面
反轉關鍵在通脹
目前通脹高企,緊縮調控持續,代表性券商認為A股的真正反轉將取決于通脹走勢,而通脹短期內仍將居于高位,故幾乎一致下調企業盈利預期,并認為A股低走的趨勢短期難以扭轉。
如中金公司認為,如果通脹得到控制,宏觀政策轉向,股市拐點就可能出現。而一旦通脹走勢失控,緊縮政策可能更為嚴厲,則A股公司盈利可能出現負增長,A股估值可能繼續下調30%甚至更多。保守估計,2008~2009年整體企業盈利增速仍有望保持在14.9%和10.7%,則A股(一年期動態市盈率16倍)即使下行,空間亦有限。
招商證券則相對樂觀。該行策略分析師趙建興認為,雖然全流通后,A股的成長性溢價將逐步消除,但潛在的調整幅度已經有限,3000,電以下即可戰略性建倉。該行的測算結果表明,滬深300指數2008年合理市盈率上限23倍,下限13倍,核心波動區間15~20倍。
申銀萬國的陳李則認為,只有投資實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即ROE)低于隱含股權成本(即當前PE的倒數)時,產業資本才可能停止減持,進而回購股票,啟動A股見底回升。而目前隱含股權成本(8.3%)低于2008年預測ROE(13%)和歷史平均ROE(10.5%),因此股票對于產業資本的吸引力還不夠強。只有隱含股權成本上升到10%,即市場2008年PE降低到15倍,對應滬深300指數為2600點時,市場才可能逐步企穩并回升。
劉景德認為,只有宏觀面、估值面、技術面和市場面出現大的共振時,市場才可能出現熊牛轉換式的反轉,而其中的某些方面發生小的共振時,則只會引發反彈而非反轉。目前階段性的政策松動、奧運經濟的刺激和技術性底部,可能會在奧運前后激起一輪較大的反彈。但GDP拐點、政策拐點、企業利潤拐點、大小非開始增持等因素要發生大的共振,可能要到2009年甚至2010年能出現,到時才可能出現真正的熊牛反轉。
重配上游資源
在通脹高企的背景下,代表性券商一致建議重視上游資源行業的機會,而削減對投資品的配置。
如安信證券認為,放松物價將引致第二次通脹上升,中游行業將是受害者,建議提前減持中游企業,而關注能源、能源替代品及高端制造業的機會。中金則建議,關注受益價格松動的石油和電力行業,謹慎對待受制于從緊政策的金融地產行業,而減持有色等高能耗的投資品。
申銀萬國證券除建議買人石油、石化、電力、鋼鐵等原材料,而賣出機械、電氣等資本設備外,還認為長時間通脹的受益主體是政府,所以醫藥、災后重建、鐵路飛機等財政投資重點是重要的投資主題。而資金充沛,可能導致金融類資產表現好于很壞的預期。另外,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領域的資產注入值得關注。
劉景德根據10余年的研究和實戰經驗指出,通脹受益、管制價格松動、自主創新、央企整合及A/H股價格倒掛等題材性機會仍然值得關注,但熊市中這些機會的演繹形式可能迥異于牛市,如重組股復牌后可能大幅度補跌,利好出盡就見光死等等。對于散戶而言,最好的操作就是不操作,留下籌碼等待黎明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