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藝術之家的李小璐,3歲第一次拍戲,17歲獲得了臺灣第35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她主演的《野蠻天使》《紅色警戒》《都是天使惹的禍》《奮斗》等影視作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童年游戲在八一廠大院
翻看李小璐家庭成員的簡歷,就不難看出,她吃演員這碗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李小璐的爺爺當年是八—廠的資深員工。她的父親李丹軍是八一廠的導演、演員,曾在影片《我的九月》《高山下的花環》里扮演角色。而她的母親張偉欣當年是著名演員,代表作有《飛來的仙鶴》《鄉音》《肖爾布拉克》《良家婦女》等影片,曾轟動一時。1986年憑借《良家婦女》一片獲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漂亮的女明星獎。
李小璐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大院里度過的。“童年,我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媽媽很早就出國了,爸爸工作也很忙,我甚至連和爸爸媽媽牽手去公園玩兒的機會都沒有。由于生活圈子很狹小,所以我性格很靦腆,家里來了陌生人從來不敢見。有次買冰棍,我居然給人一百塊錢轉身就走了。那時,我經常只能在電影電視里看見媽媽。媽媽拍戲之余回來看我,通常我只會在媽媽臨走時,偷偷塞進她手里一樣我喜歡的東西,意思就是說:‘媽媽,你能留下來嗎?’至今,媽媽那里還保留了我塞給她的很多東西,乒乓球、糖紙、包裝盒等等什么都有。”
因為家庭的影響,那時候,只要電影里有小孩的角色,或是某一個女主角的童年時代,導演就會想到李小璐。而李小璐對童年最多的回憶就是軍隊大院,因為從小就在八一廠里玩,許多老演員都認識這個文文靜靜、不愛說話的小姑娘。
年紀小小的李小璐已經是一位“資深演員”了。李小璐3歲時就和朱時茂主演了《我只流三次淚》,從此一發不可收,相繼在《孔子》《牛郎織女》《在我們的城市》等20多部影視劇中出任重要角色。“如果不是初中時跟隨父母去了美國定居,終止了演藝生涯,想必我演的作品早就突破了100部大關了。”
從“影后”開始的表演事業
去美國那一年,李小璐才12歲。剛到美國的時候,她遇到的先是語言問題,然后是習慣問題。李小璐生性內向,不愿意跟人交往,而在語言學校里,一切卻都要自己去開口,自己去接觸。但人總是要適應環境的,待了一段時間后,李小璐開始主動與人交往、說話。“除了語言問題之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飲食習慣。從小我是一個吃番茄醬都不習慣的人,到了美國開始的時候很難適應那里吃的東西。”

令李小璐最為愧疚的是:“在美國,有一次我擅自把媽媽的汽車開出去兜風了。美國有規定未滿16歲的人獨自駕駛汽車上路,駕駛者的監護人將會被判刑。那一次,我的‘隨心所欲’差點讓我媽媽蒙受‘不白之冤’。”
在美國文化的熏陶下,李小璐的性格變得獨立、積極、開朗。就在李小璐14歲半那年,媽媽的朋友向同在美國發展的陳沖力薦李小璐出演陳沖新片的女主角,那部影片讓李小璐一舉拿下35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等大獎。那一年,李小璐17歲。
母親張偉欣回憶說:“獲獎以后,喜歡表演的李小璐執意要回中國發展自己的表演事業,考慮到她年齡太小,一開始我不同意。然而,李小璐從小不在我們身邊,所以早早練就了獨立的性格。尤其是在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她義無反顧。或許,我在美國待太久的緣故,也還能適應女兒這種‘勇敢’的叛逆,于是,在李小璐向我保證如果自己在25歲前在中國的表演事業沒有很好的發展,她就回美國念書這個決心以后,女兒快樂而自由地回國了!”
不想當一個流星演員
對于自己的知名度,李小璐坦言并不介意:“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一個有質量的演員,而不是一顆流星。”
在獨生子女享盡父母之愛的這個時代,在李小璐的心里,生活中的一種挫折感卻竟然是身為獨生子女,因為她感覺很孤獨。“小的時候,父母忙自己的事業,不怎么在我身邊,很多東西都要自己承受,而且還不懂得宣泄。所以,我覺得我走到現在,經歷了一些壓力,最終沒有崩潰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在外人看來演員是一個既風光無限、又名利雙收的職業,成長在藝術世家的李小璐卻說做演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壓力很大,每次拍戲都要遠離家,吃不好,睡不好,生活沒有規律。”
現在,李小璐最想演的是歷史感強的角色,“不想演偶像劇,不想搞笑了,希望能讓自己有個突破。”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奮斗》中,李小璐扮演的角色叫楊曉云,用她自己的話來評價這個人物,“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北京小人精兒。《奮斗》中演了一群80后年輕人的生活,這群年輕人分三層,第一層是有夢想,而且夢想實現的人;第二層是正在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奮斗;第三層是夢想沒有實現。楊曉云是第二層的人。她思想直接,本質善良,但是角色卻絕對不花旦。”
電視劇開拍之前,李小璐對趙寶剛說她塑造了太多的這種性格可愛的人物,而且當時她對這個角色的理解是楊曉云就是個瘋癲、蠻不講理的一個人。可是,當聽完了導演和劇本作者石康的分析后,李小璐忽然發現,這個角色在劇中丈夫的面前是那么的真實。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在戲里曉云歷經最早結婚最早離婚,又有了自己的小店,最后才知道真正的愛還是老公,她雖然經常撒嬌欺負老公,說好逛商場老公要聽的那三條規則,自己的衣服不準低于一千,老公不準高于五百,可是最后看見一千多元的西服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下給他,自己卻買了打折的小襯衫。”
電視劇《奮斗》讓更多人認識了李小璐,還讓更多人把她和她的明星母親張偉欣(飾演陸濤的媽)對上了號。
說起自己的母親,李小璐的聲音立刻變得歡快了起來,“她是一個外柔內剛的人,我性格上很大一部分繼承了媽媽的這個方面。”性格中繼承了,經商方面的天分是不是也繼承了呢?日后如果不演戲了,李小璐會不會也走母親的那條路?對于這樣的提問,她給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我不行,沒有經商頭腦,而且即使做了,肯定是投多少賠多少的那種人。”
李小璐自稱比母親敏感,容易感情用事,是很感情化、情緒化的一個人,“當年我媽媽演電影的時候被人私下里評為‘最守紀律的女演員’。”說完,哈哈地笑了起來。

路邊孤獨的老人讓我心疼
“在知道四川地震后,我的心里挺難過的,主動跟公司提出想錄一首歌。《一起擁有愛》的歌詞很好,以前在一個公益活動上很多歌手一起唱過,這次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再錄一遍,心情有些不一樣。我正在懷柔拍戲,跟劇組請假連夜趕回北京錄的,當時情緒有些激動,一聽到歌的前奏自己就覺得被感動了。”
李小璐說她非常希望自己還能夠為災區做點什么,“錢是早就捐了,如果有義演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夠去,就怕主辦方覺得我不是正式的歌手,看不上我。我甚至還想過我也要去災區,想去前線,特別想去看看那里的小孩,我看新聞說很多嬰兒連奶都沒得喝,可是身邊的人告訴我像我這樣跑去,那只會給災區添亂。”
“現在災區最缺物資,我想我會買一些物資捐過去,甚至我也想要領養一個地震孤兒又或者是資助幾個學生繼續念書。總之我的想法很多,我希望自己能夠做點事。重建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愛心的幫助也是需要延續很長時間的。”李小璐說得很實在。
李小璐說她是個特別喜歡小孩的人,如果不當演員,她會去當幼兒園老師。“這次地震,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每天電視新聞里都會有那些孩子們的畫面,我很感動,也很難受,有時覺得都沒法看下去了。還有老人,我記得在地震發生后沒多久,電視里有一個畫面是一個孤獨的老人坐在馬路邊,頭頂上用報紙擋著雨,眼神特別無助,那個畫面真的對我震撼很大。”
“這次地震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中國人的團結,我真的為我是中國人而特別自豪。”
李小璐簽約唱片公司幾年前就計劃了,可是她特別怕被人說是演而優則唱。“我不是專業的歌手,我只是希望真實的性格能夠從音樂上體現,我是用心唱歌的,不是玩票。”
李小璐其實是個很有想法的女孩,當談到歌曲的曲風、形式時,她說自己希望歌曲是向她靠攏的,而不是她去適合歌曲的風格。“要以人為本,體現我自己,我會很慎重地挑選。我的聲線比較弱,我希望能夠和制作人多聊、多磨合,這樣才能真正找準我的路,應該也是先出單曲、EP吧,出一張唱片需要太長時間,目前我的重點還是在拍戲上。”
問到今后的愿望,小璐一口氣說出了三個:拍一部轟動的電影、做個成功的女人、過一個浪漫的人生。
什么樣的女人算一個成功的女人?小璐說:之前我覺得我媽媽就是一個成功的女人,但現在看來我媽媽是一個可能更偏向于事業型的女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成功應該是家庭和事業兼備。如果要放棄事業做一個家庭主婦的話,我不會做那樣的人;但是如果你做一個女強人,一點情感也沒有,忘了家庭,那也是不成功的,我覺得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做你想做的事情,同時也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你的愛人,有你的孩子,我覺得這樣才是一個成功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