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生存基礎,戰略聯盟是企業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然而,戰略聯盟也有負面效應,可能會使聯盟內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聯盟合作過程中發生縮水或流失。因此,聯盟企業在加強合作的同時,還需要維護好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戰略聯盟 核心競爭力 維護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核心競爭力日益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戰略聯盟作為企業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使用。但是,在建立戰略聯盟的過程中,聯盟企業還必須注意做好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維護,防止核心技能流失。
一、戰略聯盟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或特定事業和職能部門)出于對整個市場的預期目標和企業自身總體經營目標的意愿,以股權或契約為紐帶結成的介于市場與企業之間的一種優勢相長、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松散型組織。在當今世界,戰略聯盟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它已成為企業培育和發展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大體看來,戰略聯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戰略聯盟抑制聯盟企業間的過度競爭行為,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傳統的企業競爭方式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擊敗競爭對手,企業的成功建立在競爭對手失敗和消失的基礎之上,結果不僅會加大經營成本,造成兩敗俱傷,而且還可能因為過度競爭而使已有的核心競爭力效用得不到正常發揮,進而失去現有的市場。相反,通過建立戰略聯盟,聯盟企業可以共同維護有效的競爭秩序,規范市場環境,減少應付激烈競爭的高昂費用,避免企業資源的無效浪費,為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2.戰略聯盟促進聯盟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和互補融合,增強其核心競爭力。通過建立戰略聯盟,企業可以沿著構建和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方向,更有效地獲取本企業原先不具備、難以獲得的關鍵戰略資源,加快對有形資源,以及技術、技巧、信息、經驗等各種要素的組合,從而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而且通過聯盟合作,聯盟企業間的資源得以充分共享和互補融合,更能發揮互補和協同優勢,并使企業的單項核心競爭力得到新的組合和延伸,形成比原有核心競爭力更強的復合核心競爭力。
3.戰略聯盟促使聯盟企業強化自身價值鏈優勢環節,增強和擴展其核心競爭力。戰略聯盟可以很好地將同類產品的生產經營企業結合成一個整體,提高專業化生產和分工程度,進而使得企業可以集中自身資源專注優勢領域,做精做強,不斷強化和發展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彼此之間的聯盟合作又可以使各自在專業技術特長、零部件生產、質量控制、成品組裝、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中的相對優勢得以整合和疊加,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從而在整個價值鏈上實現一體化經濟,取得1+1﹥2 的協同效應。因而通過聯盟合作,聯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變得既“專”又“寬”,這樣不僅提高了其核心競爭力的使用價值,還使其在不斷的合作過程中得到了改進和精煉。
4.戰略聯盟增進聯盟企業間的相互學習,擴充和更新其核心競爭力。戰略聯盟是多個在不同領域擁有不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間的聯盟,它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創造了一個便于知識分享和移動的寬松環境。通過建立戰略聯盟,企業可以學習伙伴的知識,尤其是經驗性知識。經驗性知識深植于企業文化和企業程序中,不易系統地編輯和交流,轉移困難,但卻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立基礎。而通過相互的合作與溝通交流,不易轉移的經驗性知識能有效地植入,從而既可以形成和增強戰略聯盟整體的核心競爭力,又使得單個企業的知識體系大大擴展,核心競爭力不斷擴充和更新。尤其是以學習為中心建立的戰略聯盟,還能夠促進不同價值觀、知識和文化的融合,使之成為組織革新的重要推動力,并推出新的核心競爭力。
5.戰略聯盟加速聯盟企業的研究開發,鞏固和更新其核心競爭力。企業要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不斷進行研究開發,然而研究開發費用通常很高,回收期長,成功率低,而且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使得研究開發的成本與難度日益加大,單個企業由于自身資金,以及能力的制約往往難以進行。而與相關研究機構或企業結盟共同開發,則可以充分集合各自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共同攻克高新技術難關,并有效地分擔開發費用,降低開發風險,縮短開發時間,從而使企業始終保持技術領先地位,核心競爭力不斷鞏固和更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戰略聯盟能有效的培育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它已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取勝并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劑良藥,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用。
二、聯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維護
盡管戰略聯盟能有效的增強聯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戰略聯盟是一柄“雙刃劍”,也會給聯盟企業帶來很大風險。Inkpen和Beamish(1997)認為,聯盟常被用來作為占有對方知識資源的偽裝。由于知識資源的“外溢”效應和防范保護措施不力等各種原因,聯盟企業自身的積累性學識和無形資產可能會在聯盟合作過程中發生流失,從而導致自身核心競爭力下降。因此,聯盟企業在彼此友好合作的同時,還要提高警惕,防止自身核心競爭力流失。具體說來,聯盟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明確合作邊界,防止技術轉移
聯盟企業在合作過程中不能無原則的遷就對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有資源都向對方展示,過于草率地把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獨特技能貢獻出去。而應在結盟之初和結盟過程中明確合作邊界,在合作協議中明確相互提供的關鍵技術,以及合作方式,防止自身不應轉移的有關技術發生泄漏。例如,通用電氣公司與斯耐可瑪公司聯盟共同制造民用客機的引擎時,通用電氣公司為避免發生意外的技術轉移,協議中規定僅允許斯耐可瑪公司參與最后的成品組裝工作。
2.增大時間跨度,增加仿制成本
Prahalad和Hamel(1990)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這表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單一技術、技能和知識的轉化,而是多種技術、技能和知識的交融,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技能和知識的積累往往需要花費較長時間,積累的效率也取決于前期積累水平以及經驗、技術的儲備情況,由此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會因為時間跨度的大小而變強或被弱化。同時,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不斷的投資和學習行為一點一滴累積和發展起來的,與企業特定歷史和文化遺產相聯系,是企業特殊歷史進程的產物,有著時間的積淀,因而呈現出較強的路徑依賴性。核心競爭力的路徑依賴性,決定了想復制結果就必須全盤復制取得成果的路徑。因而聯盟企業若增大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時間跨度,自然會增加競爭對手仿制的成本,從而有效維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3.加大“因果模糊性”,增大模仿難度
“因果模糊” (casual ambiguity)使得潛在的復制者既不能了解真正有價值的核心技能是什么,也無法識別想復制的核心技能的精確構成,是限制其他企業模仿的巨大障礙。李普曼和魯梅特(Lippman and Rumelt,1982)明確指出,資源和能力不可模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們與競爭力之間的關系是“因果模糊”的,即競爭者無法徹底明白競爭對手的資源和能力與其所取得的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里德和德斐利佩(Reed and Defillippi,1990)也認為,持續的競爭優勢來自對競爭者維持相當的模仿障礙,而模仿障礙的難易及退化的速度則由競爭的狀況及因果模糊的程度來決定。因此,聯盟企業可以通過加大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因果模糊性”,增大模仿難度,降低被模仿的程度。
4.維護重要信息,減少信息遺失
聯盟企業在合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與自身核心競爭力有關的重要信息的維護,合理控制信息流動,力爭使這些關鍵信息只為少數人所控制和掌握,減少或避免重要信息的遺失。由于企業的內部員工尤其是高層次技術人員往往掌握本企業較多的信息,知道企業擁有哪些核心技能,以及構成這些核心技能的重要信息,所以聯盟企業還要盡量控制人才的流動,尤其是避免掌握核心技能重要信息的高層次人員流失。
總之,在聯盟過程中,聯盟企業應保持適度的彈性和張力,避免僵化,既要努力維持聯盟的正常運行,又要做好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維護。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通過戰略聯盟之路,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Andrew C.Inkpen, Paul W.Beamish,“ Knowledge,Bargaining Power and The Inst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1997,22(1),PP.177-202
[2]C.K.Prahalad,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May-June),PP.79-91.
[3]孫曉緋李純華:競合理論與企業戰略聯盟核心競爭力[J].經濟管理,2005(3):40-42
[4]Stephen Lippman,Richard Rumelt ,“ Uncertain Imitability : An Analysis of Interfirm Difference in Efficiency Under Competi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13,pp.418-438
[5]Richard Reed, Robert J.Defillippi, “Causal Ambiguity, Barriers to Imitation,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1990,15(1).pp.8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