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知識型中小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來獲得核心競爭力已迫在眉睫。但知識型中小企業人才、資金和技術匱乏等制約著自主創新。引導企業自主創新從而提升區域,以及國家的競爭優勢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使命,政府行為將有助于知識型中小企業擺脫目前困境。
[關鍵詞] 知識型中小企業 自主創新 壁壘 政府行為
進入21世紀,自主創新已成為上至國家、下至企業的熱門話題,其已成為打造核心能力的根本途徑。在企業大軍中,知識型企業以知識性、創新性和擁有大量知識員工為特點,自主創新是這類企業的應有之義。我國知識型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數量眾多,完全依靠企業自主創新存在多重壁壘,而這類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會影響區域乃至國家核心能力提升。因此,政府援助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一、外部因素分析
中小企業在自主創新上對外部環境的依賴性高于大型企業。
1.市場動力因素。國內消費者需求層次的節節提升、出口市場的技術壁壘,以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都是知識型企業面臨的嚴峻考驗。以往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及高昂的專利費也使國內企業界清醒,擁有自己的技術意義重大。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推動和市場拉動很大。
2.政策環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已被確立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總體上,國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政策環境寬松。
3.法律環境。知識產權法是影響企業自主創新最重要法律的因素。它能將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技術獨占權并最終轉化為市場壟斷權。長期以來,人們專利保護意識缺乏、法律條款漏洞大,打擊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4.融資環境。中小企業融資難,特別是民營企業,上市難、貸款難、投資難。
二、內部因素分析
1.自主創新的硬能力。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首要因素。人才素質、人才規模、人才供給結構都對自主創新成功與否產生很大影響。知識型中小企業較大型特別是知名企業更難吸引高素質人才。無論從人才的質量、數量和穩定性方面,中小企業都先天不足。
資金是自主創新的保障。目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是靠內部積累,少量的銀行貸款和股票上市融資。自主創新活動的規模和數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一定的技術積累對知識型企業是必須的,但其專利發明都很缺乏,自有知識產權少,沒有獨占優勢。
2.企業家素質和管理水平。中小型企業的決策更多取決于企業家的素質和喜好。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和用人方法很難建立創新機制。作為知識型企業的領導者一般素質要比早期企業家素質高,但創新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現有水平可能無法適應自主創新的需要。
三、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壁壘
企業要創新、能創新受多種因素影響。通過以上分析,將其重新歸類為動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其中難以完成的就成為壁壘。如表
表 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壁壘
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要沖破重重壁壘,有些單純依靠知識型中小企業自身很難跨越。
四、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與政府行為模式
基于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壁壘,我們構建了政府行為模式。
圖 對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壁壘的政府行為模式
1.法律的完善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是知識產權法對于知識型企業意義重大,直接影響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因此政府要借鑒歐美國家的先進經驗,對知識產權法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2.由于人才流動的市場化程度較高,這一問題在目前還不能得到根本解決。只能通過政府的就業和落戶政策來引導。這一問題會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逐步解決。
3.資金不足是知識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的最大阻力。政府可通過市場手段加大對自主創新企業的直接投資、強化稅收支持政策以及實施金融信貸支持和政府采購傾斜等方式幫助知識型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匱乏、融資困難的障礙。
4.政府通過促進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以及知識型企業之間技術共享平臺的搭建來解決技術積累問題。實際操作中,可運用產業集群發展的方式,最優配置資源。
5.政府要認真監測知識型中小企業整體發展動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整合現有信息資源,為企業提供綜合式的、一站式的政策咨詢、行業指導、項目評估、市場開拓、產業供求等信息咨詢服務。并通過培育和完善職業經理人市場和實施中小企業企業家的培訓工程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該模式中未提到自主創新本身具有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這需要企業去克服,政府只能對企業自主創新行為進行激勵和引導,但是卻無法為企業規避風險。為幫助知識型中小企業擺脫發展中的困境,也為了整個國家完成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政府在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上必須 “科學有為”。
參考文獻:
[1]王恕立胡元媛:企業自主創新的條件與能力分析[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7年第7期
[2]宋愛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政府支持行為選擇[J].重慶行政,2006年第2期
[3]花愛梅: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與融資支持探討[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年第1期
[4]張景安:中小企業如何自主創新[J].中國建設動態(陽光能源),2006年第2期
[5]周萍萍: 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J]. 安徽科技,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