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多數處理文化沖突的策略是基于對文化沖突的消極認識,目的是消除或避免文化沖突,而不是利用文化沖突。實際上,適度的企業文化沖突對合資企業是有益的,是實現企業文化多樣性優勢的前提。因此,對于合資企業文化沖突而言,最佳的策略是控制企業文化沖突,即把企業文化沖突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而不是消除或避免企業文化沖突。我們認為,控制企業文化沖突的基本策略是:信任、尊重、包容和溝通。
[關鍵詞] 企業文化 文化差異 中歐合資企業
在中歐合資企業中,由于管理人員和員工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具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管理態度和不同的管理行為。當他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合作時,難免發生沖突。
大多數處理文化沖突的策略是基于對文化沖突的消極認識,目的是消除或避免文化沖突,而不是利用文化沖突。實際上,適度的企業文化沖突對合資企業是有益的,是實現企業文化多樣性優勢的前提。因此,對于合資企業文化沖突而言,最佳的策略是控制企業文化沖突,即把企業文化沖突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而不是消除或避免企業文化沖突。我們認為,控制企業文化沖突的基本策略是:信任、尊重、包容和溝通。
一、信任
一般來說,信任是合資企業各方在面對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時,能夠信賴對方,并做出讓對方信賴的行為,從而產生的合資企業各方相互認同的心理狀態。從合資各方相互接觸、洽談合作,到決定合作、建立合資企業,再到共同管理合資企業的過程中,信任是逐漸產生、發展、強化的過程。
1.信守承諾。言而有信是企業具有良好信譽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企業獲得合作伙伴信任的重要途徑。在合資企業建立前,企業做出的承諾,必須在合資企業發展中切實履行,否則,它將失信于合資企業的其他合作伙伴,難以獲得其他合作伙伴的信任。
2.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指站在合作伙伴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有自己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企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習慣于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行為模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而往往忽視其他合作伙伴的價值觀、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以及它們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在中歐合資企業中,如果中方和歐方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說明雙方能夠尊重合作伙伴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考慮對方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愿意放棄短期利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強化彼此的信任。
3.保持合作行為的一致性,避免欺騙行為和機會主義行為。在中歐合資企業中,合資各方要保持彼此的信任,還必須保持合作行為的一致性。無論面臨什么問題和困難,它都必須一如既往地以合作的態度和合作的行為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同時,它必須避免一切欺騙行為和機會主義行為,否則,雙方的信任可能毀于一旦。只要有一次欺騙行和計劃主要行為的記錄就會給雙方的信任關系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合資各方應該著眼于長遠利益,不能因一時的得失做出有損信譽的行為。
二、尊重
尊重就是具有不同形態的企業文化的組織成員之間互相尊重對方的企業文化。在中歐合資企業中,由于合資伙伴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企業,它們都有各自獨特的國家文化和企業文化,中方和歐方都希望受到對方及其組織成員的尊重。相互尊重既是中歐合資企業合作的基礎,也是合資企業避免過度的企業文化沖突的基礎。要做到尊重對方首先要克服“自我中心主義”。中歐合資雙方及其組織成員接受的都是本國民族主義的熏陶,從而形成了以本民族文化為中心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自我中心主義”的心態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由于“自我中心主義”心態通常是無意識中習得的,因而它也就會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事實上,在中歐合資企業各方交往和合作中,中方和歐方成員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自我中心主義傾向。因此,在中歐合資企業文化沖突管理中,雙方成員都應該克服自己的自我中心傾向,不僅要從表面上尊重對方,更重要的是,要從心底里尊重合作伙伴。
三、包容
包容簡單的說就是和而不同。我們知道,各國民族文化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且這種差異是無法消除的。中歐合資各方應該具有開放的、靈活的思維方式,樹立全球化的視角,與合作伙伴共存共榮。合資企業各方的文化差異類似于有機體中的不同系統、器官、細胞,不同的企業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適應不同的環境。由于企業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單一思維方式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中歐合資企業各方只要精誠合作,齊心協力,就能夠發揮巨大的企業文化多樣性優勢,更好的適應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
四、溝通
溝通是控制企業文化過度沖突的重要策略之一。一般來說,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傳遞思想、交流情報和信息的過程。它不僅是指意義的傳達,更重要的是指意義必須被理解,即溝通包括意義的傳遞和理解。中歐合資企業文化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溝通障礙或溝通不足。因溝通障礙和溝通不足導致不同企業文化的組織成員之間對不同企業文化的錯誤認識和誤解,進而導致企業文化失衡,伴隨不良的情緒情感反應。良好的溝通可以改善合資企業各方對不同企業文化的認知,消除誤解,避免合資企業各方的企業文化認知失衡和不良的情緒情感反應。
在中歐合資企業各方之間進行溝通時,首先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克服組織溝通面臨的溝通障礙問題。
1.使用統一語言。在組織溝通中,人們主要是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和事實。語言是有效溝通的基礎,是有效溝通的手段。但是,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語言。在中歐合資企業中,由于合資各方來自不同的國家,組織成員使用不同的文化語言,如果不使用統一的語言,可能無法進行溝通。一般地,中歐合資企業使用的語言應該是所在國的語言。
2.運用簡潔語言。在中歐合資企業中,雖然使用統一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合資各方及其成員之間的溝通,但由于它們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且部分成員使用的是第二語言,對第二語言的熟悉程度有限,因而合資各方在進行溝通時應該盡量使用簡潔的、易懂的、通俗的語言,使合資企業各方能夠很容易地相互把握對方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從而減少跨文化溝通中的語言歧義和誤解。
3.發展跨文化培訓。提高中歐合資企業各方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一個有效措施是發展跨文化培訓項目。這些培訓項目應該注重培訓效率和效果,避免搞形式,應該根據培訓目標和受訓對象選擇培訓內容,根據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方法。
4.建立靈活的跨文化雙向溝通機制。跨文化溝通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在中歐合資企業的跨文化溝通中,必須創造一個寬松的雙向溝通環境和溝通渠道。具體溝通渠道包括:(1)文化沙龍。在合資企業中,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沙龍或不同形式不同層次和規模的文化聯誼活動。這些沙龍可以為合資企業成員進行跨文化雙向溝通提供機會,可以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之間的友誼與交往,促進相互了解和溝通。(2)文化專題研討會。定期和不定期地舉行合資企業文化問題或企業文化問題研討會,就某些合資企業經常遭遇的文化問題或企業文化問題進行交流和研討,以便達成共識。(3)企業網站的文化交流區。利用企業網站,設立文化交流區,為合資企業成員提供跨文化溝通的信息互動平臺。(4)跨文化咨詢熱線或企業文化咨詢信箱。在合資企業內設置文化咨詢熱線或企業文化咨詢信箱,以便于企業組織成員在遭遇企業文化問題時,為他們提供咨詢,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企業文化問題。
參考文獻:
[1][美]查爾斯·甘瑟爾艾琳·羅杰斯馬克·雷諾:并購中的企業文化整合.干春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陳至發:跨國戰略聯盟企業文化協同管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3][美]弗恩斯·特朗皮納斯,彼得·伍爾萊姆斯.跨文化企業.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4]馬春光:國際企業跨文化管理.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