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我國的確立先后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舊《公司法》出臺前的股東補足出資責任階段、股東有限制地承擔公司債務階段,以及新《公司法》確立公司人格否認原則階段。但新《公司法》規定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內容簡單、抽象,必須在實踐中對該制度進行細化。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細化應該包括司法解釋細化和公司特別法細化兩個途徑。
[關鍵詞] 公司人格否認 確立 具體化
一、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確立過程
公司人格否認的實質是在特定情況下對股東有限責任的排除,意在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使公司經營風險和收益的分配更加科學合理。該制度最終為我國法律所認可,大致經歷了下述三個主要階段:
1.1993年舊《公司法》出臺之前,人民法院在處理公司及其股東損害債權人利益案件時,主要依據《民法通則》第37條關于法人設立條件的規定,以及國務院在1990年《關于清理整頓公司中被撤銷公司債權債務清理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規定。適用《民法通則》解決公司股東損害債權人利益的糾紛,僅從公司欠缺獨立人格條件的角度對公司人格予以否認,屬于公司設立不能時,設立者承擔連帶責任的范疇,根本不同于公司人格否認原則。而國務院《通知》中要求:對被撤銷的公司,開辦單位仍應在出資范圍內對債權人承擔責任,這與公司人格否認要求股東承擔連帶責任區別較大,不能完全解決股東濫用控制權、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問題。
2.1993年舊《公司法》出臺之后, 2003年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改制的規定》)第35條規定:“以收購方式實現對企業控股的,被控股企業的債務,仍由其自行承擔。但因控股企業抽逃資金、逃避債務,致被控股企業無力償還債務的,被控股企業的債務則由控股企業承擔。”《改制的規定》要求控股企業在特定情況下完全承擔被控股企業的債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司人格否認原則。當然,在舊《公司法》頒行后,公司形式逐漸走向規范,但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況并未消除。《改制的規定》已具有法人人格否認的意蘊,但還不夠清晰和明確,而且適用范圍有限,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3.2005年新《公司法》第20條、64條確立了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經過司法實踐的反復探索,加之法學界關于公司人格否認理論研究的推動,2005年10月《公司法》修改時,在總則部分第20條確立了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并在第64條規定了一人公司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情況。其中,《公司法》第20條第一款規定內容確立了“股東權利濫用禁止”原則,第三款規定內容則明確了公司人格否認適用的基本情形,即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惡意逃債、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透過(或曰無視)公司獨立人格,否認公司股東有限責任,由股東對公司債權人直接承擔責任。
二、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特點
我國新《公司法》關于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規定具有簡明扼要、高度概括的特點,不但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的具體情形未作列舉性規定,而且對適用程序、權利主體、責任主體,以及責任形式均未作明確界定,只是對法人格否認原則的確認。《公司法》之所以作此原則性規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法》作為公司領域的一般法,發揮著一般性規范的功能,意在解決公司規制的方向性問題,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規定上只能抽象和概括,才符合立法技術的要求。二是我國公司實踐仍在不斷發展,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形也在發生變化,如果采用列舉性規定,反而會使股東規避法律的行為升級,并對新出現的股東侵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無法規制。三是公司人格否認制度規范簡單化的特點,能在適用于各種類型公司時提供更多的空間,能在未來為公司特別法詳細規制或者司法解釋細化時預留接口。如何對公司人格否認原則進行細化,使公司人格否認原則的適用更具有可操作性,是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下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向。這也與整個公司法律制度司法化的取向相一致。
三、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具體化的兩個基本路徑
1.《公司法》司法解釋對法人格否認制度的具體化。其實,在公司實踐中,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情形不止惡意逃債一項,不斷出現的新情形是《公司法》難以預計、難以窮盡的,可以通過司法解釋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情形進行具體化。我們認為,就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英美國家的運行情況來看,經過判例法的成功創造,比較穩定、成熟的公司人格否認情形已經成為相關國家法院審理類似案件的依據,我國學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曾借用國外關于公司人格否認情形的實證統計研究,充分說明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應當適用的四種基本情形,即資本不足、惡意逃債、規避法律、人格混同等。之后,這個結論也得到了法學界和法律實務界的普遍認同。因此,可以考慮將法學界關于適用情形的研究結論納入《公司法》司法解釋,使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更具可操作性。
2.公司特別法對法人格否認制度的具體化。根據所涉行業的不同,類型公司間的差別很大,比較典型的是金融類公司。這些類型公司間的差別直接決定了各類型公司在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時的特殊性。而這些特殊性是無法在《公司法》司法解釋中體現并予以充分考慮的。因此,我們認為,這些特殊性只能在針對各類型公司進行專門規制的法律、法規或規章中予以體現,即在公司特別法中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進行具體化。在特別法法律規范中就具體類型公司的特殊性,在不與《公司法》確立的公司人格否認原則相違背的情況下,規定該類型公司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具體情形、責任主體和責任形式等等。
總而言之,新《公司法》關于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規定為我們開啟了另一扇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大門,為公司人格否認在各類型公司中的具體適用提供法律依據。而在下一步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細化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費曉光李曉娟:從新《公司法》看我國的“人格否認”制度[J].經濟論壇,2006(10):128
[2]石少俠: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司法適用[J].當代法學,2006:20(5):3
[3]朱慈蘊:公司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