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網絡時代的版權保護越來越依賴版權間接責任制度。我國民法及版權法中尚不存在系統的間接責任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用于解決版權間接責任問題的“共同侵權”制度實質上并不完全適宜。本文從法經濟學視角,運用博弈理論證明了版權間接責任制度相對于共同侵權制度的優越性。
[關鍵詞] 法經濟學 間接責任 共同侵權 博弈
一、我國版權間接責任制度現狀
在版權領域,未經版權人許可而進行受版權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構成直接侵權,行為人應承擔直接責任,除此之外的其他行為和情形所可能導致的法律責任均屬于間接責任。間接責任包括兩種情況:(1)“幫助侵權”,是指在知曉一種行為構成版權侵權的情況下,引誘、促成或實質性地幫助他人進行侵權行為;(2)“替代責任”,是指如果對于他人的侵權行為具有監督的權利和能力,卻沒有及時發現和制止他人的侵權行為,并從他人的侵權行為中獲得了直接經濟利益時,所應承擔的責任。在數字科技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版權人與廣大公眾、網絡服務商及復制設備提供人之間的利益沖突越來越激烈,版權人多通過間接責任制度為自己獲得利益補償。遺憾的是,我國現行《著作權法》中并沒有對“間接責任”的一般性規定,只是鑒于司法實踐的需要,有關版權立法中已經出現了關于間接責任的少許內容。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參照美國《新千年數字版權法》,集中列舉了幾種網絡服務商承擔間接責任的情形。這些關于版權間接責任的規定內容相對零散,并不能滿足司法實踐的要求。在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當中基本上是以共同侵權制度來解決版權間接責任(主要是幫助侵權)案件的,但是,共同侵權制度在概念、構成要件及責任承擔形式方面與間接責任制度不同,這些不同使前者不適宜用來解決版權領域的間接責任問題。例如,共同侵權對主體的復數性要求排除了替代責任的情況;共同侵權人之間的過錯形式在理論上尚無統一定論,司法實踐中若采用主觀說則完全沒有辦法解決復制設備提供人的幫助侵權問題。
二、不同侵權責任制度體系下的版權人策略選擇
在今天,著作權的實質被版權人認為是“為商業目的而復制作品的權利”,是簡單而純粹的產權,版權人將巨額資金或智力投資于某一領域的創作,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獲得高于投資的收益。而社會公眾借助包括P2P軟件在內的各種復制設備非法大量復制享有版權的音樂、影視等作品(從而成為直接侵權人),使版權人的利益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對于版權人來說,直接侵權人數目眾多且遍布各地,針對單個侵權人的取證調查成本、訴訟費用成本和時間成本累計起來會讓版權人不堪負擔,在這些以普通公眾為被告的訴訟中獲得的賠償與損失相比卻相去甚遠。而為直接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提供幫助的復制設備提供人(以P2P軟件開發商為例),如果由他們承擔間接責任,則版權人的訴訟成本降低并能獲得比較滿意的賠償。在不同的侵權責任制度體系下,版權人的訴求實現的情況不同。筆者將通過兩個展開形式博弈圖說明這一問題。設在網絡環境下,直接侵權對版權人造成的損失等于直接侵權人在非侵權情況下使用版權作品的花費,這種損失是版權人本應獲得的收益,以a代表版權人本應獲得的收益;P2P軟件開發商生產銷售P2P軟件的收益記為b;版權人起訴P2P軟件開發商的訴訟成本以c代表(設a、b、c均大于0)。如圖1:
圖1 共同侵權制度下版權人的策略選擇博弈
圖中每個終點結后的括號內為采取此策略時版權人和P2P軟件開發商的收益。版權人在利益受損后如果不起訴,收益為-a,P2P軟件開發商的收益為b;如果起訴,在共同侵權制度體系下版權人存在敗訴的可能性,一旦敗訴則版權人收益為-a-c。因此,版權人不起訴比起訴損失小,而不投資創作則無損失(這時版權人與P2P軟件開發商的收益均為0)。對于P2P軟件開發商來說,無論版權人起訴與否,都不影響其收益。因此P2P軟件開發商必然會選擇生產、銷售P2P軟件,而版權人可以預料到這一點,所以在一開始就會選擇不投資創作。由于我國現有侵權制度體系對于版權間接侵權的情況無法妥善解決,版權人的損失無法得到補償,這將最終導致抑制創作的結果。
在版權間接責任制度體系下,版權人的策略選擇會發生變化(圖2):
圖2 間接責任制度下版權人的策略選擇博弈
版權人不投資創作就沒有任何收益,如果投資并在被侵權后起訴間接侵權人P2P軟件開發商,則其損失可從P2P軟件開發商處獲得賠償,收益為a;而P2P軟件開發商的收益為b-a-c,即他們必須承擔敗訴風險,賠償版權人損失a和負擔訴訟費用c。顯而易見,在間接責任制度下版權人會選擇投資創作并在被侵權后起訴,如果版權人損失a和訴訟費用c之和與P2P軟件開發商的收益b相當甚至更大,則P2P軟件開發商不會再生產和銷售P2P軟件,公眾將會轉向通過合法方式付費使用享有版權的作品,版權人將獲得合理收益并更加積極地投資創作。
三、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侵權責任制度體系將會影響版權人和各類侵權人的決策。一項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法律制度必須能夠使當事人在相互作用開始時調整特定策略組合下的收益狀況,同時確保雙方都選取對他們更為有利的策略。共同侵權制度在解決版權領域的間接責任問題時會產生一些對版權人相當不利的情形,與之相比,版權間接責任制度具有明顯的優越性,能夠更好地促使版權人與公眾及復制設備提供人之間達到利益平衡。我國應當盡快在《著作權法》中明確版權間接責任相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