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超市“信道費依賴癥”已嚴重影響了中國超市的零供關系和自身發展,為把中國超市做大做強,就必須治愈中國超市“信道費依賴癥”頑疾。
[關鍵詞] “信道費依賴癥” 危害 根源 治愈措施
信道費是指零售商向供應商以各種名義額外收取的費用,常見的有:進場費、陳列費、促銷費、廣告費、條碼費等等。中國超市對信道費的依賴十分嚴重,據統計,在2004年,上海聯華超市主營業收入為2.6億元,而信道費收入就高達7.3億元。相比較而言經營比較好的北京物美超市信道費也占主營業收入的96%。其他如上海華聯綜超、上海華聯信道費占主營業額的比重也非常大。由此中國連鎖超市已出現“信道費依賴癥”,本為就這一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信道費依賴癥”對中國超市的危害
“信道費依賴癥”對中國超市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嚴重影響零供關系,使零供關系緊張
物流系統的暢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和供應商的關系。良好的零供關系是供應鏈的重要保證。我們的許多連鎖零售企業,往往不是通過正常銷售渠道取得利潤,而是通過打價格戰、負毛利運做,靠“信道費”過日子。有的無限制的退換貨,有的隨意扣押、挪用、拖欠供應商貨款,把自己經營管理的經濟損失轉嫁給供應商。這使供貨商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零供關系緊張。2005年物美超市的六大供貨商停止對其供貨,并撤出物美超市,涉及貨物價值達600萬元~700萬元,這就是一個例證。
2.削弱連鎖超市主業務盈利水平,危害到企業生存
一般來說零售商是靠銷量來賺錢的,這種模式是價值鏈盈利模式,它注重的是成本控制來賺取差價。但是現在零售商主要靠收取信道費這種非盈利發展模式,這使得連鎖超市主業務盈利水平大大削弱,到目前,各超市收受信道費有增無減,這不僅僅是削弱連鎖超市主業務盈利水平的問題,一旦供應鏈斷裂,將危及到企業生死存亡。2007年3月的天津家世界連鎖超市有限公司被華潤收購也與此有很大關系。
二、中國超市“信道費依賴癥”存在的根源
1.缺少法制保障
目前,我們國家法規滯后,主要表現一是法規不健全,二是執行不到位。2006年,國家頒布的《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對賬期、促銷及一些費用都做了一定的界定,但是《辦法》中所制止的項目到了許多的零售商那里,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即使有了法規,而執行不到位,就難免促使各超市鋌而走險或渾水摸魚。
2.供需地位不平衡
連鎖超市面對的供應商太多,作為零售商,它面對很多的選擇機會。而且大多供應商是中小企業,沒錢,沒人,人員不夠,因此,供應商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大的商超,這樣一來就把連鎖超市地位捧高了,促成了零售商的優勢地位。但對于供應商,它選擇的機會就小得多。交易中供應商弱勢地位決定了零供關系很難和諧,很難達成共生共贏的局面。同時,在品類里面已經做大了的供應商,為了阻止其他品牌競爭,也會設置一些壁壘,比如進行終端攔截,包括陳列面的攔截、促銷攔截等等,這些都會給零售商爭取更多利益空間,來繼續榨供應商。
3.惡性競爭零售商的生存壓力過大
有人說中國零售業用20年的時間完成了歐美國家100多年的發展過程,尤其是連鎖超市發展迅速。但目前行業發展中的種種畸形現象,如一家營業面積萬余平方米的超市,每天的現金流量上百萬元,這個領域的“資金易得”,催化了部分企業投機心理,經營行為異化為“投機”行為,加劇了行業風險。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05年零售企業破產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05年6月,在過去的18個月內,我國至少已有150家連鎖超市倒閉。現在的大的連鎖超市依然存在這種風險。往上走一點就是發展,往下走一點就是倒閉。不是收購別人就是被別人收購,處于很危險的邊緣。零售商很難靠差價、扣點來盈利。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會更多得去考慮供應商的利益,巧立名目,收取高額的信道費。
三、中國超市“信道費依賴癥”頑疾治愈措施
1.加大法制建設
針對我國商業法規滯后、監管缺位、行業無序發展等狀況,迫切需要從總體上,從法治、規劃、機制等各方面,健全商業法制法規。同時清理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貿易通行規則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促進建立以反對壟斷和促進市場充分競爭為核心、與國際市場接軌、內外貿統一的商品市場法律體系。加快建立連鎖商業發展戰略,這種戰略調整主要應包括市場監控體系、流通法律體系和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會等分層次、專業化的商業損害預警機制也十分必要。
2.建立供貨商自愿聯盟
面對強勢的連鎖超市,各中小供應商應結成自愿聯盟,提升自己在供需關系中的地位和機會,提高自己的議價能力和與抗風險能力,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客觀上消除連鎖超市的“信道費依賴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供應商與地域連鎖超市唇齒相依,中小供應商自愿聯盟與地域連鎖超市建立良性的合作關系,對兩者來說才能達到雙贏。
3.遏制不良競爭
各級流通主管部門一方面要在零售業倡導和推行區域化發展戰略,引導本土企業發揮區域優勢,而非盲目跨區域擴張;并引導零售企業進行盈利模式創新,指導零售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開拓多元化盈利模式,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建立零售企業預警防范機制,使其提早規避商業風險。同時各級流通主管部門加強對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制定內貿領域標準化體系框架和發展規劃。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減少對企業的行政干預,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服務,實行有效的市場監控,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創造寬松的投資和經營環境。
總之,我們應想盡一切辦法,治愈中國超市“信道費依賴癥”頑疾,走良性發展道路,把中國超市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郎咸平:模式—零售連鎖企業戰略思維和發展模式[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2]張曄華:連鎖經營管理原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