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司創業精神在跨國公司的商業開發戰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跨國公司內部市場框架下,分析了子公司創業精神的目標形式,并依據不同的目標和總公司的批準狀態把子公司創業精神的驅動形式劃分成四類,并評估了子公司創業精神的成本和收益,指出子公司創業精神應該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關鍵詞] 跨國企業 公司創業精神 內部市場 激勵
一、導言
企業怎樣才能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實現持續成長呢?實證研究表明公司創業精神有助于企業獲取新的競爭能力、提高公司競爭地位,并通過持續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持續成長。因此,關于公司創業精神的研究熱潮悄然興起。
然而,對于大企業來說,尤其是跨國企業,創業精神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因為在這些大的跨國企業內部,往往存在著高度的層級結構,總部作為決策核心,對子公司具有絕對的支配權。如何在跨國企業內部激勵創業精神則成為跨國企業推動內部治理效率的重要的研究內容。
一般來說,大企業具有激勵公司創業精神的更有力的要素。首先知識在大企業所處的環境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企業必須要有效地管理他們的知識資產。一些重要的趨勢,例如賦予權能活動、管理層削減、網絡組織再造等都是把權力由核心層向第一線雇員轉移,因為第一線的雇員掌握的更加重要的實用知識,這就使得公司從上到下的整體創業精神能夠更加有效地貫徹。另外一個重要的要素是大企業的地域分布多樣性,這尤其體現在跨國公司內部。地域分布多樣性要求重視外國子公司管理人員的觀點,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把這些一點看成激勵公司創業精神的最重要因素。
本文從跨國公司的“內部市場”的角度研究跨國企業的子公司如何通過公司創業精神推動內部市場更加高效率地運行。文章包含四部分內容:在第二部分簡要介紹公司創業精神的內涵;在第三部分構建網絡組織內部市場框架,用這一框架分析公司創業精神的激勵方式;第四部分分析執行公司創業精神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成本。
二、公司創業精神的概念
Miller在1983年的一個研究中首次賦予創業精神新的含義,他認為創業精神不僅可以指創業者(所有人)的個性特征,也可以指企業的行為特征,這樣就提出了公司創業精神這個概念。
Coleman認為公司創業精神主要針對大型公司,他的觀點主要是組織結構、市場環境、人、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對創造公司創業精神有重要影響。然而,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不僅把視角投向大型公司,而且也開始關注中小型企業當中的創業精神。OECD認為,公司創業精神是有利的宏觀條件、設計良好的管理體系以及支持性的文化態度這三個條件共同作用的產物。因而,公司創業精神從經濟、心理,以及社會學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并非僅僅是一個經濟功能。
Shaker A. Zahm 和Donald O.Neubaum(2000)提出,公司創業精神體現在一個公司整體的創新與風險創業行為上,在目前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中,這是必須的。公司創業精神對組織的革新、新業務的開拓、提高公司的業績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創業精神要得到公司高層經理的強烈和持續支持。
綜合以上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對公司創業精神下這樣一個定義:公司創業精神是指企業家精神在整個公司的滲透,即一個公司所具有的創新與風險創業精神,而非僅指公司的CEO或某個人所具有的企業家精神。公司創業精神,主要體現公司的創新與風險創業行為,而創新與風險創新與風險創業是如今公司面對激烈競爭環境所必須采取的策略。
三、公司創業精神的驅動方式
如果把跨國公司的網絡組織模式描述成一個內部市場。在這個內部市場中,跨國企業的一切的活動都通過市場模式運作。也就是說,在資源分配上依據的是價格信號。競爭則是推動市場模式正常運轉的關鍵力量,競爭不僅僅來自于內部競爭,而且來自于外部,所以內部市場應該具有開放性。例如一個汽車制造子公司如果不能從世界上最好的廠商那里購買發動機,而只能從一個低效率的內部供應商那里購買,那么他們生產出來的汽車就不會具有競爭力,中國的早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生產企業就是這樣的。相反,如果給予制造子公司自主選擇外部供應商的權利,那么情況就會改變,生產出來的汽車將會質量更好,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會促進內部發動機供應上不斷提高自身質量來保持在內部市場上的競爭力。
當然,內部市場也存在風險。首先,內部市場強調跨國企業內部的競爭,因此就會忽略合作開發和資源共享的作用。其次,內部市場導致管理者更加關注轉移價格和內部談判,而忽略了為終端用戶提高附加價值的功能。因此,內部市場化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以最小的內部化成本獲得最大的內部化收益,這就要建立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鼓勵各成員分享資源,既參與競爭又保持合作。
在一個內部市場框架下,子公司的作用就變得很清楚了,即發現內部市場中潛在的機會,提高內部市場的效率,不斷推動內部市場實現均衡。子公司的管理者要承擔起這樣的作用,就不能按照常規方式去工作,而必須具備創業精神。
在跨國企業內,子公司的創業精神目標可以分為內部目標和外部目標。外部目標是識別新客戶的需求,開發新的供應商,或者建立新的聯盟關系??鐕咎幵谝粋€快速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總公司的管理者往往不能最先發現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變化,相反,子公司更容易識別當地市場的變動,因此子公司的目標就是尋找在當地市場上的獲利機會,也就是說,這種創業精神的目標就是市場開發。與外部目標相反,內部目標則是促使跨國公司內部已經存在的各種關系更加有效率地發揮作用。具體的途徑包括在現有公司網絡內建立新的關系,改變現存的關系,或者識別沒被察覺的機會,我們稱之為網絡優化的過程。以上兩類目標可以用圖1表示,現實中,外部目標容易被企業所接受,而內部目標卻經常被忽略。
圖1 跨國企業子公司的創業精神目標
根據子公司創業精神的目標和總公司對子公司創業精神的支持狀態,本文把子公司創業精神的驅動形式劃分成四類,即重配驅動、競標驅動、排他驅動和越權驅動,這四種驅動形式可以用圖2表示。
重配驅動可以看作是子公司試圖通過改變跨國公司的資源配置,來開發新的外部市場所做出的努力。這種努力應該由總公司的管理者做出,但是,因為子公司與總公司之間信息的不對稱使得當地的子公司往往比總公司更加了解本地市場狀況。因此,總公司往往依賴子公司的判斷來調整開發外部市場的資源配置。
重配驅動通常會導致其他子公司的損失,因為重新配置資源的過程就是資源有一個部門流向另一個部門的過程,例如,成本低廉的區域往往會造成成本較高地區的失業。現實中,很多跨國公司把生產加工中心移往中國,從而導致本國產業真空出現就是這樣的結果。
圖2 跨國企業子公司的創業精神驅動形式
但是,有一些跨國公司的內部資源是無形的,例如市場知識、技術和組織原則。如果我們把內部市場的范圍擴大,使之涵蓋了知識市場,那么我們就能夠建立一些不會引起其他子公司損失的重配驅動。例如,某一個子公司建立了一個營銷專家系統,當其他子公司在這個方面存在相同疑問的時候,就能夠通過總公司向這一子公司咨詢,從而引起知識的轉移。這樣的驅動是由子公司做出的,通過總公司的批準,結果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在資源重新配置過程中不會造成其他部門的知識流失。
排他驅動和重配驅動相似,都是提高內部市場效率的。然而,他們是在沒有總公司未批準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就會使得造成另一個部門損失的情況變得很棘手。例如,在內部市場中,各子公司有對供應商的選擇權,當一個子公司在沒有經過總公司協調的情況下,直接從外部供應商采購配件,就會造成內部供應商的計劃波動。
競標驅動是在子公司識別出內部效率的不足時,做出認真的收益成本分析,然后努力游說總公司以求得到總公司的認可。因此,這種驅動和重配驅動的不同之處在于機會識別的過程是由子公司和總公司共同做出的。實際上,競標驅動綜合了內部市場和外部市場。因為很多內部的效率變化是由外部市場變動引起的,而且獲得總公司的批準,必須要經過內部市場的競爭,已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最后一種驅動是越權驅動,這種驅動直接面對新出現的商業領域,但是卻沒有總公司的批準。然而,與排他驅動不同,這種驅動在公司內部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因為它不會造成另一方的損失??偟膩碚f,越權驅動代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類。如同競標驅動一樣,總公司的管理者積極地尋找外部市場的機會,同時組織內部市場的資源。這種驅動的挑戰來自于對所有環節的高效率的組織。
每一種驅動形式都對子公司管理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子公司具有創業精神,要努力尋找新的價值增加途徑,而且對總公司產生了不同的期望。
四、公司創新精神的成本
公司創業精神具有很高的隱性成本,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類成本:
1.新領域的建設費用
開拓一個新的領域必然伴隨著巨大的投入,而且對這些投入,總公司往往無法判斷收益情況是否合理。本文認為要控制這類成本,總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子公司更能夠準確掌握新領域的信息??偣緦ψ庸镜膭摌I精神的嚴格控制將會導致子公司的機會主義態度。但是這種信任必須在一定的評估和監控系統下建立起來,從而能夠保證子公司的創業精神符合公司的整體目標,而且還要通過良好的公司文化來加強這種信任。
2.經營主線的缺失
這個問題和開發投入相關,它也是過分推崇公司創業精神導致的結果。如果每一個子公司都具有極高的創業精神,而且不斷地產生新計劃,那么一個跨國公司很快就會在許多方向推出新業務,結果導致資源被分散,不能形成公司的主線。
3.內部市場的管理成本
內部市場需要大量的管理工作,這不僅來自于建立并維持內部市場的活動,而且每一次創業精神的驅動活動都會產生交易成本。因此,在子公司創業精神驅動最大化和管理成本之間存在一個權衡。
4.內部失業成本
公司創業精神的最后一個成本來自于失業。正如外部市場一樣,關閉一個經營不善的煤礦對于整體經濟來說是好事,但是卻會導致煤炭城市中大批的失業者。這樣的情況對于內部市場也一樣,創業精神經常會導致一次性的工人解雇成本,同時更重要的是企業將會失去很多具有熟練訓練的人員。
五、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結論:
1.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創業精神的目標主要是為了實現外部市場的開發和提高內部網絡的運行效率。
2.內部市場對于資源的分配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子公司的創業精神的發揮。尤其是跨國企業,子公司的創業精神需要內部市場模式的驅動。
3.在內部市場框架下,子公司的創業精神可以通過四種方式進行,而這些驅動方式是和子公司的創業精神目標和總公司的批準狀態相關。
4.子公司創業精神存在隱性成本,因此對于跨國公司整體來說,并不是創業精神越高越好,而是存在著一個成本和收益之間的權衡。只有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下,子公司的創業精神對于總公司來說才是最有益的。
參考文獻:
[1]Ginsberg, A. and Hay, M. (1994)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2(4), 382 389
[2]張玉利張維陳立新:創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3]李宏貴陳忠衛:企業提升公司創業精神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6.9
[4]王冬青嚴翠玲王偉毅:大企業如何保持創業精神.商場現代化,2006.8
[5]張映紅:公司創業能力與持續競爭優勢.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