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服務業比重隨著經濟發展不斷上升是一個普遍認可的規律。但是近些年來,我國經濟保持幾乎是全球最高的增長速度,服務業卻沒有取得預期的增長,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沒有顯著提升。這種現象的產生,除了我國經濟體制、觀念、政策和統計口徑等方面的原因,必定還與其他經濟因素有關。本文選取1985年~2006年的統計數據,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得出對服務業發展水平影響最大的是城市化水平,其次是工業化水平和城鎮人口規模,最后是城鎮居民消費和人均GDP,并對此結果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 服務業 影響因素 灰關聯分析
一、引言
當今世界經濟中一個顯著的現象,就是服務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逐年提高,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關于服務業的發展與其他經濟變量的關系問題,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Kuznets (1971) 通過對17個國家(14個發達國家和3個發展中國家)的時間序列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與服務業比重之間并沒有一種線性關系,也沒有一個明顯的發展趨勢。江小涓,李輝(2004)利用我國2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數據,選取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人口規模四個指標,通過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得出人口規模對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影響最大,人口密度對服務業就業比重影響最大,城市化水平是影響服務業增加值的重要因素,但對服務業就業比重的影響為負,人均GDP對服務業的發展幾乎沒有影響。李江帆(2004)通過建立服務業所占比重和人均GDP之間的模型,得出服務業所占比重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嚴格的正相關關系。這些研究各自分析的方法不同,結論也不相同。因此,本文在綜合借鑒以上研究成果基礎上,利用灰色關聯分析的方法,進一步分析包括人均GDP在內的各影響因素對我國服務業的影響程度,以便為我國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步驟
1.指標的選取
2.求各序列的初值像Xi'
式中為i因素k年的原始數據。
3.求差序列
即求出k時刻各因子與服務業發展水平和的相宜程度。
4.關聯系數和關聯度
若記經數據變換的母數列為,子數列,則在時刻時,定義和的灰色關聯系數為:
其中為分辯系數,其作用在于提高關聯系數之間的差異顯著性,,這里令。則灰色關聯度為。式中為子數列與母數列的關聯度,n為數列的長度,這里n=12。
三、我國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選取常用的反映服務業發展狀況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并借鑒相關文獻,選取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工業化水平、城鎮人口規模、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等因素作為服務業發展狀況的影響因子,運用灰關聯分析法進行研究。利用1985年~2006年的統計數據和MATLAB6.0編程,運行結果如下:
表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與各影響因素的關聯度及排序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宏數據庫
從計算結果來看,所選的五個因素對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影響程度最大的是城市化水平關聯度分別達到0.9841。這是由于城市化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基礎,城市化過程誘發第三產業新行業出現和推動傳統行業的發展。城市化過程中的工業集聚促進了服務業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口聚集還促進了生活服務業規模擴展,與勞動力配置相關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培訓、中介市場的發展。就此而言,城市化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城市化的過程就是服務業不斷發展和升級的過程。第二,對服務業的發展影響僅次于城市化水平的因素是工業化水平和城鎮人口規模。這是由于服務業提供的服務產品具有非儲存性,生產、交換、消費同時性的特點,使服務需求集聚的特性。只有生產要素和人口集聚到相當規模,產生對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服務的強大的市場需求,因此,城市人口規模是服務業的發展先決條件。同時,近些年受到廣泛關注的現代服務業主要指生產性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制造業,制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制造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就失去了需求來源;因此,工業化水平對服務業的影響也非常重要。第三,對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影響相對較弱的是城鎮居民消費,當生活水平的提高足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時,居民的消費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消費更多的是對服務產品的消費,只有當人們對服務產品有了較高層次的需求,才能刺激并促進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第四,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份額將逐步上升,并逐步成長為整個國民經濟中份額最大的部門,這是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普遍規律。但在本文所選的影響因素中,人均GDP對服務業的影響最弱。但從關聯度來看,影響程度也很大,關聯度達到0.6816。這可能是由我國人均GDP與服務業發展的非線性關系決定的。
四、結論及建議
1.加快城市化進程,擴大城鄉居民消費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擴大內需、提高經濟總量、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區域中心和次中心建設,有重點地培育一批中心鎮。加強城市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調整城市用地結構。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費信貸辦法,促進城鄉居民的服務消費能力提高。改善服務消費環境,完善消費政策,營造有利于擴大服務消費的社會氛圍。
2.努力提高工業化水平
服務業作為一個獨立產業是從工業中分離出來的,是社會分工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社會專業化和協作化的程度越高,與此相應的服務業的發展越快。只有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產品的豐富,社會生產才會提出專業化生產的更高要求。在工業化社會,與商品生產有關的生產性服務迅速發展。其中在工業化初期,以發展商業、交通運輸、通信業為主;在工業化中期,金融、保險和流通服務業得到發展;在工業化后期,服務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新型業態開始出現,廣告、咨詢等中介服務業、房地產、旅游、娛樂等服務業發展較快,生產和生活服務業互動發展。在后工業化社會,金融、保險、商務服務業等進一步發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現代知識型服務業崛起為主流業態,而且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3.采取相應的措施,擴大城市人口規模
農村是農業發展的基地,城市則是服務業發展的基地。而服務需求來自人口,由于服務產品的生產、交換與消費的同時性,使服務行業的需求只能來自服務的產地,而不是外地,人口密度高,其服務需求聚集在有限的地域,就容易達到支撐服務行業形成和發展的規模。易于產生積聚效應。因此,政府要制定相應的發展政策,如加快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加大投資融資的力度,迅速提高中小城市的規模, 以促進我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4.努力發展經濟,以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20世紀中葉以來,服務業異軍突起,比重迅速增大,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從橫向來看,經濟越發達,居民越富裕,服務業比重就越高。目前,低收入國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約為30%~40%,中等收入國家約為50%,高收入國家約為60%~70%。從縱向來看,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國服務業的比重都在增大。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促進我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屹山張代強: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C].2006數量經濟學理論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
[2]程大中:中國服務業增長的特點、原因及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 2004年第2期
[3]江小涓李輝:服務業與中國經濟:相關性和加快增長的潛力[J].經濟研究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