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著高校為當地經濟服務的宗旨,通過對德州太陽能產業和空調制冷產業的相關企業的實地調研,了解其生產過程中所需人才的知識結構。通過對所搜集資料的分析,合理配置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課程,使其課程設置與地域經濟發展相協調,為德州的經濟發展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
[關鍵詞]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地域經濟 調查研究
山東省德州市暖通空調產業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已成為德州市的第一大特色產業集群。2006年5月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正式命名德州市為“中央空調城”。雖然德州市暖通空調產業近幾年發展較快,但目前仍存在著許多制約企業發展,且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企業中高中級技術人才少,缺乏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能力,產品結構調整和更新換代緩慢。
本著高校為當地經濟服務的宗旨,通過對德州空調制冷產業的相關企業如:雙一集團、亞太集團、貝萊特集團等企業的實地調研,了解其生產過程中所需人才的知識結構,合理配置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課程,在教學計劃、課程課時、專業實訓等方面符合企業發展需求和地域經濟發展要求,使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與地域經濟發展相協調。
一、企業調查
為了能較好地收集在德州市經濟建設中社會各行業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使用和需求情況,主要進行了四個方面的調查:
1.企業的基本情況;2.企業中現有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基本信息;3.企業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4.企業對高等教育在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意見與建議。
(1)企業及現有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基本情況:
深入調查的企業有:山東格瑞德集團、金光集團、中大貝萊特集團、山東雙一集團、亞太集團等德州市屬單位。根據調查表的回收統計,分析如下:
近5年各單位錄用的大專及以上熱能與動力類的畢業生占總錄用人數的百分比
(2)企業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的要求
統計表明,企業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學生要求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是:①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相關的技術基礎理論水平及相關的實際操作能力;②科學研究及科技開發能力;③機械方面的應用和設計能力;④組織管理能力;⑤人際交往能力。
(3)企業對高等教育在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意見與建議
面向社會、面向企業、面向實際,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具有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工程技術人才,開展校企聯合辦學的模式。①專業面要進一步拓寬,要有一定的機械加工、生產工藝、設備、電氣技術的基礎知識;②介紹最新的熱能與動力工程知識、技術和產品,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理論的運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場調試和操作的能力;④增加計算機、機械方面的知識,增強控制方面和機械制造方面的知識教育。⑤跟蹤新技術的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⑥適應環境的能力,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敬業與拼搏精神,合作精神;⑦對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度,溝通與協調能力等。
二、調查反映的問題
1.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集中了機械和熱能與動力工程兩方面的知識。不少企業提出學校的專業教育除了要學習堅實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外,還應學習有一定的電氣技術、軟件編程的基礎知識,了解控制系統的實際應用背景和主要應用領域,這樣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2.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學生知識面狹窄,課程內容落后于時代,缺乏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新知識,不能激發學生思考新問題、探討新知識的創新欲望。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是企業對大學教育提出的又一點建議。
三、調查總結
在當今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教育如何與地域經濟發展相適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1.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無論是在類型上還是層次上歷來都是多樣化和動態性的,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生變化的。高等教育必需冷靜地認識這個問題,要以培養人的高素質和建立牢固的專業基礎為主,同時擴大專業知識面,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職業遷徙能力,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復合型優秀人才。
2.企業對人才需求在層次上是不斷朝高層次發展,類型上是向復合型人才發展。調查中,普遍感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并且對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與先進的生產技術接軌,導致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多樣化,而專業的觀念相對淡化,只懂本專業的知識是不夠的。
3.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遠遠大于基礎學科人才,學生就業后也以生產、設計居多,要求專業課程設置必須與企業要求一致。
4.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是提高人才培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以社會需要為參照基準,調整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途徑,使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