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決定財政,財政收入的增長主要取決于經濟的發展。本文在分析唐山市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的彈性系數及二者之間的聯系的基礎上,提出通過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民營經濟、提高經濟效益和強化稅費管理等途徑提高財政收入占GDP比重。
[關鍵詞] 財政收入 GDP 經濟
經濟決定財政,財政收入的增長主要取決于經濟的發展,一般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逐步提高的趨勢。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發達國家在40—50%之間,發展中國家在25—30%之間。目前唐山市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11.9%,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乃至全國平均水平均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唐山市財政收入與GDP增長的關系,對于促進財政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唐山市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的彈性系數
從1998—2007年,唐山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加,經濟實力持續增強。GDP由1998年的781.2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779.14億元,財政收入由1998年的43.9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330.81億元,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5.62%提高到2007年的11.9%。根據統計數據計算出唐山市十年間財政收入增長對GDP增長的彈性系數見下表:
從表中數據可見,十年間財政收入增長對GDP增長的彈性系數波動較大,彈性系數的最大值(5.84)與最小值(0.46)相差了5.38。當然,由于經濟發展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彈性系數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波動既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關鍵要看經濟是否發展了,財政實力是否增強了。從唐山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現狀看,2007年才達到11.9%,與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二者之間的聯系,以探索提高唐山市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途徑。
二、唐山市財政收入與GDP二者之間的聯系
我們利用數學回歸分析,對唐山市1998—2007年間財政收入與GDP的關系進行分析(GDP和財政收入都是按現價計算的)。現以X表示GDP,Y表示財政收入, 首先計算相關系數r
從Y和X之間關系的表現形式來看,二者為直線相關。也就是說GDP發生變動(增加),財政收入隨著發生大致相勻等的變動(增加)。二者關系的密切程度說用相關系數來反映,從相關系數看二者之間存在高度密切的正相關。
其次確定回歸方程。設回歸方程形式為Y=a+bX,則:
b=[n∑XY-∑X∑Y]/[n∑X2-(∑X)2]=0.146
a=[∑Y-b∑X]/n=-74.88
即:線性回歸方程為Y=0.146X-74.88
這個方程的意義是:GDP每增加100億元,財政收入平均增加14.6億元。唐山市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5年后人均GDP達1萬美元,預計到2013年GDP在2007年的基礎上增長0.87倍,財政收入將超過684億元。
三、提高唐山市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途徑
1.產業優化升級
唐山作為一座資源型重工業城市,三次產業發展很不協調,主要表現在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目前,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70—80%。而唐山市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2.3%。可見,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是唐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突破口。政府應盡可能多的提供信息、技術、培訓、融資等方面的服務, 做優做強第一產業。做強鋼鐵產業,下硬功夫發展裝備制造業,謀劃推動化工產業,加大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的力度,提升二產層次。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消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新型高端服務業,協調發展城鄉服務業。
2.發展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作用越來越大,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最具活力的支撐點和增長點。現階段唐山民營經濟規模偏小,知名民營企業不多,產業相對集中,多數民營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產品附加值低。政府應營造發展民營企業的良好氛圍,放寬市場準入,加快產業調整,拓展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提高行政辦公效率,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一溜的軟環境,同時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制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依靠人才做大做強民營經濟。
3.提高經濟效益
唐山工業大多在冶金、機械、建材等傳統產業,整體經濟效益狀況不很理想,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盈利能力強的企業不僅規模小,而且數量也少。政府應將經濟效益和結構調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努力開拓效益財源,推進經濟由“速度型”增長向“效益型”增長轉變。要樹立效益優先的觀念,努力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轉移到經濟效益上來,努力挖掘效益財源,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骨干企業,要重點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高的高利產品,政府要在政策、資金、服務、信息等方面對其予以支持,提高工業經濟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
4.強化稅費管理
加強稅收征管工作,堅決堵塞稅收漏洞,對增加稅收總量以及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至關重要。首先要抓好稅源管理,切實做好稅源的調查、摸底、分析和預測工作,加大稽查力度,規范企業納稅行為。二是建立科學嚴密的稅收管理制度,加快稅收網絡化建設,采取金稅工程、一窗式辦稅服務、網上納稅等便民措施提高納稅效率。三是轉變工作作風,在稅務干部中普遍開展警示教育,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使他們主動接受納稅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提高稅收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勇:以創新的精神務實的作風把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J].唐山經濟,2008(1):15
[2]唐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室.關于加快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調查與建議[J].唐山經濟,2007(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