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于湖北黃岡這樣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如何正確把握“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實現本地區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是筆者和大家共同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 農業 黃岡 建設 新農村
黃岡地處湖北東部,是一個農業大市,人口730萬。改革開放以來,黃岡農業農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是,同全國乃至湖北省相比,發展不夠仍是黃岡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2007年,黃岡全市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僅為3295元,這不僅大大低于全國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的水平,也低于湖北省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997元的水平。
一、黃岡市農業發展現狀
1.黃岡市農業發展的資源優勢。黃岡地處大別山南麓,物產豐富。北部山區盛產茶葉、板栗、甜柿、藥材、花生、紅薯等,南部沿江湖區盛產蓮藕、蘿卜、山藥、大蒜等。其中,黃岡的花生常年產量達5萬噸以上,紅安縣已成為湖北省花生第一縣;茶葉常年生產面積20萬畝,已開發多種名優茶葉品種86個,英山縣已成為全國茶葉之鄉;板栗面積達120萬畝,總產量超過4萬噸,羅田被譽為全國板栗第一縣;中藥材基地面積6.67萬公頃,開發出藥材產品50多個,蘄春李時珍藥市已躋身全國17家國家級藥材專業批發市場;煙葉生產面積達10萬畝以上,年產量1萬噸以上。
2.黃岡市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目前黃岡的農業生產大多還是依托傳統生產方式進行,生產經營機制落后,已嚴重影響了黃岡優勢農產品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由于缺乏技術含量,農產品的深度開發嚴重滯后,嚴重影響了優勢農產品產業鏈條的發展壯大,不能充分發揮出優勢農產品的特色品質和品牌效應;此外整個黃岡市的財政能力非常有限,資金的缺乏和投入不足也制約了黃岡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新農村建設對黃岡傳統農業發展的機遇
1.新農村建設可以為黃岡傳統農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資金支持。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從2006年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到2008年,中央用于“三農“的支出已從3397元增加到4318元,這足以表明中央進行新農村建設的決心。據統計,2007年國家支付的糧食直接補貼和良種補貼共計人均為18元,比上年增加12元。
2.新農村建設可以為黃岡傳統農業發展帶來持續發展的智力保證。要想更加深入和扎實的推進新農村建設,僅僅依靠政府的資金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把“輸血”功能轉化為“造血”功能。為此,黃岡市專門成立了農民技能培訓協會,本協會將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強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能訓練為主要目的,此外,還組織協調社會各方力量,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培訓服務、就業服務、維權服務,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樣,農民不僅可以分享國家的農業補貼資金,還可以學到促進農產品增收的方法,真正地搞好黃岡的傳統農業。
三、在新農村建設歷史機遇下,加快發展黃岡傳統農業發展的對策
1.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為此,就要作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狠抓優質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和水產養殖。根據市場需求,擴大需求量大,經濟效益明顯的茶葉、板栗、藥材、煙葉等優質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農產品的競爭力。二是培育特色產業。繼續鞏固擴大紅安縣優質烤煙產業,主攻質量,提高單產,進一步發揮烤煙在幫民致富、助縣增收中的主導作用。逐步擴大蘄春縣中藥材種植規模,以公司辦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模式,帶動大批藥農增收致富。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特色農業,積極扶植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基地建設和市場建設,加快形成以公司帶基地、基地帶農戶,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格局,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
2.依靠科技,走農產品深加工之路。對黃岡而言,盡管黃州區的水產品、紅安縣的花生、羅田的板栗、英山的茶葉、蘄春的藥材等初步形成了系列加工,但僅僅只是一些最初級、最零碎的加工,遠沒有達到系列化和精深化的程度。因此,農產品系列加工的潛力非常巨大。在實踐中,要高度重視應用高新科技對農牧畜牧產品進行精深加工,走科技興農的可持續性發展之路。
3.大力培植農村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就黃岡市而言,由于地處華東經濟全與武漢經濟圈結合部,公路、鐵路、水路等交通條件便利,輻射力強,適合建立一定規模的農村批發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農業發展的速度才能更快,規模才能更大,效益才能更好。
4.積極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黃岡市自1984年率先在湖北省創立第一個專業合作社以來,全市供銷系統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骨干產品組織、開辦各類合作社38個,涉及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多個領域。這些專業合作社的建立,直接為農民增收達1000多萬元,所生產的產品甚至遠銷日本、韓國等地。因此,我建議政府積極支持這一新生事物,從專業合作社的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推廣及市場網絡給予大力的支持,努力把黃岡的經濟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雪榮:2008年黃岡市政府工作報告[J].黃岡市政府門戶網站,2008-2-24
[2]孫彩虹: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思路[J].江漢論壇,2004年第7期
[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陸學藝:“三農”新論[M].北京:經濟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5]蔣月:中國農民工勞動權利保護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