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責任是是關系到每個審計工作者切身利益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審計責任的認定及這冊會計師所面臨的法律責任的討論,提出了注冊會計師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 審計 法律責任 責任劃分
法律責任的出現,經常是因為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沒有保持應有的執業謹慎,并由此導致了對其他人權利的損害。
一、注冊會計師責任的認定及法律責任的種類
1.責任的認定
(1)違約。對注冊會計師而言,主要指會計師事務所在商定期間未按照業務約定數履行責任。
(2)過失。按其程度不同分為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普通過失,對注冊會計師則是指沒有完全遵循專業準則的要求。重大過失,對注冊會計師而言,指根本沒有遵循專業準則或沒有按專業準則的基本要求執行審計。
(3)欺詐。對注冊會計師而言,欺詐就是為了達到欺騙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單位的財務報表有重大錯報,卻加以虛偽的陳述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承擔法律責任的種類
(1)行政責任。包括對會計師事務所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暫停營業和撤消,對注冊會計師警告、暫停執業和吊銷證書。
(2)民事責任。即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對于其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及審計意見違反合同或民事侵權行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它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
(3)刑事責任。即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由于重大過失或故意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舞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般來說,因違約和過失可能使注冊會計師負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因欺詐可能會使注冊會計師負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二、財務報表審計的責任劃分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不能相互混淆和替代。明確責任劃分,才能使兩者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保護各自的權利。
1.會計責任。在被審計單位治理層的監督下,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財務報表是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責任。管理層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責任,通過簽署財務報表確認這一責任。
管理層對編制財務報表的責任具體包括:(1)選擇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2)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3)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出合理的會計估計。
為了履行編制財務報表的職責,管理層通常設計、實施和維護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保證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報。
2.審計責任。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定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注冊會計師通過簽署審計報告確認其責任。(1)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守相關的職業道德規范,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并對執業過程中獲知的信息保密。(2)遵守質量控制準則。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根據質量控制準則并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質量控制制度,以合理實現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3)遵守審計準則。(4)合理運用職業判斷。(5)保持職業懷疑態度。職業懷疑態度要求注冊會計師不應將審計中發現的舞弊視為孤立發生的事項。
因為注冊會計師審計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結論只能做到“合理保證”而不是“絕對保證”。
3.兩者關系。會計責任是對本單位發生的經濟活動直接地反映和監督,對反映經濟活動的財務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合法、完整直接負責。審計責任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一種間接監督,是對會計責任的一種監督。管理層和治理層理應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完全責任。注冊會計師只對自己的審計責任負責。這里含有三層意思:財務報表中如果含有錯報,管理層和治理層應承擔完全責任;如果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通過審計沒有能夠發現,也不能因為財務報表已經注冊會計師審計這一事實而減輕管理層和治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如果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由于注冊會計師的問題而未發現,則表明注冊會計師沒有履行好審計責任。
由此可見,對于注冊會計師是否應承擔審計責任,關鍵是看其是否嚴格按照道德規范,執業準則對報表進行了審計。
三、注冊會計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務活動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已于2007年6月11日發布,該規定對審判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承認了執業準則的法律地位,值得廣大注冊會計師注意。
1.“四要件說”。對于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的法律構成要件,采納“四要件說”,即存在不實報告、注冊會計師的過失、利害關系人遭受了損失、會計師事務所的過失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2.抗辯事由。根據《司法解釋》之規定,在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提出抗辯,在能夠證明事由成立的情況下,可以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減責事由。《司法解釋》第八條規定:“利害關系人明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為不實報告而仍然使用的,人民法院應當酌情減輕會計師事務所的賠償責任。”
4.無效免責條款。《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在報告中注明‘本報告僅供年檢使用’、‘本報告僅供工商登記使用’等類似內容的,不能作為其免責的事由。”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司法解釋上說的這些內容不能作為會計師事務所免責的事由,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報告中注明這些內容,這樣,至少使用者能根據這些說明對報表有一個更合適的判斷和預期,可以從源頭上緩解我們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杜貴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法律辨析[J].工業審計與會計,2007(5):6~8
[2]劉常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中應解決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1999(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