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存在問題的研究,提出來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我國企業 內部會計控制
一、內部會計控制內涵
內部會計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各項經濟活動的有效進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安全、完整,規避財務與經營風險,防止欺詐和舞弊,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內部會計控制包括資產保護、保證賬目和財務報告真實性和完整性的有關方法、程序和組織規劃。其目標為:保證經濟活動的合法性,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性,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促進內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
二、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不完善。雖然有些企業也建立了相關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但總的來看,仍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1)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組織不健全,把業務規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些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只重視生產經營,輕視組織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約束機制尚未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網不健全,導致既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失效。(2)偏重事后控制。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從總體看,仍然屬于以補救為主的事后控制,忽視事前、事中控制,是在企業違法違紀現象出現后才設法處理。企業并沒有對更能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突出作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成本較高但卻收效甚微。(3)缺乏激勵和約束機制。部分企業對內部會計控制職責劃分、獎懲標準不明確,缺乏明確有力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獎勵無法兌現,懲處也落不到實處,從而弱化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監督體系不完善,財務控制存在漏洞。一部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監督流于形式,考核的范圍選擇以點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1)在內部監督方面,企業會計監督工作仍然停留在應付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的外部檢查上,存在內部會計監督由外部會計監督“代理”的不正常現象。(2)在外部監督方面,政府監督標準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目的,再加上個別黑幕交易,監督弱化問題嚴重。
3.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意識薄弱。企業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得以貫徹實施的重要保證。現在看來,很多企業的管理者,沒有把企業當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認為企業領導層可以獨斷決策。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導致企業有章不循、執法不嚴,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4.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由于歷史原因,目前我國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給會計內控制度的貫徹執行帶來許多隱患。同時,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使現有的一些會計人員在知識結構、業務能理和政治素質等方面也表現出許多不適應。
三、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1.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實現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應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1)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實施應協調好相關部門的關系。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制定涉及到了經營活動的各個部門,只有與銷售部門、生產部門、采購部門、經營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配合,各行其職,各負其責,才能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它是企業各部門在業務運作過程中形成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種動態機制,也只有與相關部門配合,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落實執行。(2)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關鍵是結合企業的實際。衡量一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好壞的關鍵是看這種制度是否結合了企業的實際,是否能給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利益。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只能在立足于企業客觀實際情況下,按照《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基本規范( 試行) 》的要求,修訂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的實際情況主要包括企業內部環境和企業的外部環境。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應符合內外部環境的需要。
2.強化外部監督,督促企業不斷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加大企業違法違規的成本。(1)財政、稅務、審計、證券監管等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對有關企業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嚴肅地處理。(2)要進一步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充分發揮其獨立超然的特性,履行社會公證和監督職能,使企業的財務會計活動一方面受法規制度的規范,另一方面則受注冊會計師的公證監督。
(3)社會各方面參與會計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行為都有權檢舉。這種監督的廣泛性,可以增強企業單位處理會計事務的守法意識。鼓勵與支持新聞媒體對企業違法違紀行為曝光,以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任何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成敗取決于設計水平和高素質人員的貫徹執行。(1)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要重視業務技能的培訓,以提高其工作能力,減少會計業務的技術錯誤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2)提高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道德品質。會計行業本身的性質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很高的道德素質,必須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惟此才能獲得社會的信賴與贊譽。在建立一套系統的職業道德規范的同時,特別要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處理力度,以此來約束和管制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3)制定適當的人事管理制度,通過科學的聘用、培訓、輪崗、考核、獎勵、晉升、淘汰等辦法,優化會計隊伍結構。(4)增強會計人員自我約束能力,履行各項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潔自律。
參考文獻:
[1]王會紅:農場經營與管理[J].2006年3月
[2]趙:關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問題與建議[J].經濟論壇,2008年3月
[3]李小鳳:建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思考.審計與理財,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