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 馬賽爾·羅內爾(Marcel Rohner)

幾十年前以激進步伐登陸華爾街的瑞銀集團再一次被迫為自己的冒失買單——自去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瑞銀的資產減記累積達430億美元,最近一次是在8月12日宣布的減記50億美元次貸資產;而第二季度3.58億瑞士法郎的虧損不僅大大高于預期,并且已經是連續第四個季度的虧損。
所有這些數字都讓瑞銀越來越難以面對客戶和投資者。今年第二季度,其客戶撤走了173億瑞士法郎的資金。這也是近8年來瑞銀首次出現客戶撤離資金的情況。雖然花旗與美林分別高達560億和450億美元的減記都更甚于它,但這家歐洲銀行巨頭向來以保守、穩健的投資策略著稱,如此的失敗顯然讓其顏面掃地。一年前從彼得·烏夫利手中接過這個“爛攤子”的馬塞爾·羅內爾不僅要防止危機繼續在內部蔓延,還要保護財富管理等業務免遭牽連。為了走出次貸噩夢,瑞銀再次作出一個“激進”的決定:將千瘡百孔的投資銀行業務與王牌業務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剝離開。
這樣或許能賦予這3項業務更大的自由和最大限度的戰略靈活性,但人們又開始懷疑瑞銀是否會出售被剝離的業務。對羅內爾而言,眼下沒有什么比重振客戶,投資者及市場對瑞銀的信心更重要的工作。但能讓他感到些許欣慰的是,被認為是華爾街受次貸危機影響最小的摩根大通也不能幸免于難——第三季度伊始,后者便宣告因“交易環境嚴重惡化”在7月份再度減記15億美元,這一數字還可能隨著市場波動擴大。
悲劇前夜 楊致遠
楊致遠會成為商業史上最受投資者怨恨的創始人嗎?很有可能。
在8月初的股東投票中,反對楊致遠的票數約為14.6%——這個比例并不算高?幾天后,雅虎官方承認計票系統出現誤差:重新計算之下,反對票的比重提升到33.7%。而公司董事長羅伊·波斯托克所獲的反對票高達39.6%。
雖然票選本身并不會影響什么,但外界已經傾向于相信楊致遠主政的日子可以開始倒數計時。這幾乎是一場悲劇:這位曾備受雅虎員工愛戴的酋長,自2007年6月重新坐上CEO位置以來,在過去一年多里,絕大多數時間部在和做空股票的套利者及試圖收購雅虎的微軟抗爭,而真正用于梳理公司業務、改善管理、引進人才的時間少之又少。這讓楊難以完成力挽狂瀾的偉業,而在未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機會也相當渺茫。
必須捍衛名譽 巴菲特(Warren Buffett)
盡管講述巴菲特如何投資、管理乃至勵志的書早已汗牛充棟,定于今年9月29日出版的《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商業人生》仍然值得期待。幾乎可以預見這本976頁的巴菲特官方傳記會成為本年度最暢銷的經濟類書籍之一,作者艾麗斯·施羅德不僅閱讀了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的大量文件、采訪了很多董事會成員,巴菲特更花費“數千小時”與之交流自己的人生和投資心得。
現實中的巴菲特正在忙于堆積財富“雪球”:買人低迷的銀行股票、進行各項財務投資、尋找合適的海外并購對象,就在上個月還在陶氏化學對羅門哈斯的收購中出手相助。這些抄底行動在眼下顯得非常必要,因為美國保險市場的持續走低,伯克希爾連續3個季度利潤下滑,通常占據伯克希爾·哈薩維利潤來源一半以上的保險和再保險業務收入在第二季度下跌了43%。在低迷的經濟環境中,即便是“股神”的光環也受到影響,但巴菲特的行動并非沒有效果,剛剛公布的7.6%的利潤降幅已經比3月前的64%大大縮小。
疲倦的勝利 宗慶后

持續一年多的達能與娃哈哈之爭即將接近終點。63歲的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幾乎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而對法國達能集團而言,這卻是一個苦澀的失意時刻。
在獲得境內外十多宗相關訴訟的勝利后,8月4日,娃哈哈在杭州終于迎來戰役的關鍵轉折點——當地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了達能關于撤消娃哈哈商標仲裁結果的申請,這意味著“娃哈哈商標歸屬娃哈哈集團”最終有效,也使得達能對非合資公司非法使用娃哈哈品牌的指控不再成立。宗慶后的代理律師表示,宗對很多問題都留了“后手”,所以在應訴時并沒有給律師留下太多需要彌補的法律漏洞。
對達能而言,無論最終結局如何,敗局其實早已注定——不僅是其損失的商譽無法估量,更將原本脆弱的政府關系和行業關系破壞殆盡。下一步,是打點行裝還是從頭再來?這是個問題。
夢想成真 姜建清
幾近巧合,在奧運會開幕前3天,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收到來自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好消息——經過1年零4個月的“申請”后,美聯儲正式批準其在紐約開辦首家分行。作為中國最大的銀行,工行此前已經在倫敦、東京和香港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設立了分支機構,但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工行卻始終無法在美國正式經營業務。
事實上,工行此番獲批不僅僅是經營狀況改善的成果,更可以將其視為中美兩國數次戰略對話后達成的默契:在花旗、高盛等美資銀行在華急速擴張的同時,中國金融企業也理應獲得在美國施展拳腳的機會。而在越來越多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看來,工行的出現無疑是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
MOTO拯救者? 桑杰·賈(Sanjay Jha)
摩托羅拉的移動業務需要一個什么樣的CEO?他應該對客戶需求富有洞察力、能夠率領團隊開發出一流產品、精于全球的品牌與營銷,當然,他最好還是個削減供應鏈成本的高手。空降兵桑杰·賈符合這些需求嗎?答案似乎是“不”。這個技術出身的高通前COO長期與手機廠商合作,卻從未獨立推出過終端產品。
在IT產業內,至少有幾個人比桑杰·賈更適合這個職位:比如惠普PC業務負責人托德·布拉德利、蘋果公司COO蒂姆·庫克,還有Palm公司執行董事長約翰·魯賓斯坦——但現在的摩托羅拉已無力將他們招致麾下。當然,桑杰·賈并非全無優勢,他與全球各大電信運營商關系頗佳,而且知道如何管理一家技術公司。摩托羅拉手機的衰敗,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在軟件領域實力太差,如果能夠在這一領域擁有真正的競爭力,桑杰·賈至少能讓這家正在不斷失去市場份額的巨獸擁有繼續與諾基亞們賽跑的資格。而想要勝利的話,他應當記住,察覺并適應消費者的喜好永遠是商業游戲的第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