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當全世界決定暫時放下紛爭,關注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一場戰爭卻在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吹響號角。
經過10年的經濟增長,普京和梅德韋杰夫本已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讓俄羅斯徹底走上現代化正軌(《環球企業家》2008年3月20號《繼續前進》),盡管五天之后雙方宣布暫時停戰,但普京從鳥巢直奔戰場的舉動仿佛令這個國家重回冷戰時代。
表明看,戰爭源于蘇聯時期對自治區獨立傾向的抑制,早在1992年,南奧塞梯便要求獨立,但直到今年,真正激烈的戰爭方才爆發。實際上,自2003年格魯吉亞建立了親美政權,前蘇聯國家紛紛進入北約,俄羅斯與美國在后冷戰時代的對峙在逐步加劇,而現在,南奧塞梯成了格魯吉亞的“科索沃”。
因此,后冷戰時代的格局很可能因此被重新劃分。與舊世界的游戲規則不同,新格局將政治與經濟利益進行空前捆綁。事實上,南奧塞梯是歐洲到中亞的一條繞過俄羅斯的石油走廊,而俄羅斯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可見,如果將這條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極大增加俄羅斯的籌碼。對俄羅斯來說,這是一場對來之不易的經濟增長和重新提升的政治影響力的捍衛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