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中國市場落后于百度的谷歌的新“武器”:音樂搜索。
2003年,當微軟工程師郭去疾考入斯坦佛大學MBA,他在自己的同學中發現了一名來自中國的網絡工程師:原百度首席架構師雷鳴。不可避免的,接下來一年的交誼中,他和雷鳴經常談及百度,進而,他認識了雷鳴的夫人——百度音樂搜索的首任產品經理——這讓他早早了解到,音樂對于中國的網民們究竟意味著什么。
當時沒有人能夠想到,一年多之后,百度成為了中國網絡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而谷歌也終于選擇在這一年進入中國市場。格外巧合的是,郭去疾成為了谷歌中國最早的成員之一。
雖然在過去三年里,幾乎每一個對谷歌搜索質量的調查中,用戶們都反復強調谷歌缺乏音樂搜索功能是個致命缺陷。但“不作惡”的原則讓它又始終必須繞道而行——直到2007年初,時為谷歌大中華區總裁助理的郭去疾和產品經理洪峰走進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的辦公室。

讓正版免費
2008年8月5日,谷歌與巨鯨音樂網合作的音樂搜索測試版在國內上線。從此后,在谷歌上搜索歌曲、歌手或者是專輯的名字,第一條搜索結果便指向巨鯨頁面的正版歌曲,你可以免費試聽和下載這些音樂,唱片廠商則通過頁面廣告獲得分成。據稱,歌曲庫中包括一百多家唱片公司的音樂。從目前頁面搜索結果來看,谷歌和四大唱片公司中環球、百代的合作已經順利達成,索尼BMG大部分音樂未提供下載,和華納還未達成任何合作。
雖然歌曲數量仍有局限,這無疑已是谷歌本地化進程的重要一步。近期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網絡音樂是中國網民的第一大網絡應用,使用率達到84.5%,用戶量高達2.14億人。而業內人士估計,谷歌的競爭對手百度有20%的搜索流量便是來自于音樂搜索。
但其價值并不止于此。“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結合了不加密的mp3格式和免費下載的產品。”巨鯨音樂網創始人陳戈表示。
想象一下,全球最強大的互聯網公司,首次介入到正版音樂生意中,且為用戶提供免費產品。其中的顛覆效果和示范效應均難以被忽視。
而這還是一個在2007年初,仍被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視為不太可能的努力。
李的判斷是符合常識的。早在2005年,巨鯨音樂網的創始人陳戈就試圖在中國復制iTune8的成功。陳曾創辦明星經紀公司,為崔健操辦演唱會,不可謂沒有資源。而他的合伙人為姚明的經紀人章明基,并引入了姚明的投資,也稱得上“根正苗紅”。當時,陳戈的判斷是,隨著唱片公司紛紛開始重視數字版權,在線正版音樂市場即將迎來一個井噴期。
但在簽下數百萬首正版歌曲之后,陳戈并未迎來井噴式的成長。即使巨鯨每個月只對用戶收取7元錢的包月下載費用,在“免費”這種殺手級應用面前,它仍顯得不夠便宜。
陳戈給出了一個數據:2007年,巨鯨、九天、華旗等幾家做正版音樂付費下載的網站在耕耘幾年之后,收入加起來仍不超過1000萬人民幣。
陳戈的積累需要一個催化劑。2006年中,經人介紹,仍在有意無意尋找曲線進入音樂下載領域的郭去疾認識了陳。
如果說2004年以來對于百度音樂搜索的留意讓郭去疾已經得出了什么結論,那就是“沒有哪個行業的上下游玩家之間是不停打官司的。那么,谷歌要做音樂搜索,就必須要有唱片公司的參與。”但唱片公司太多,如果谷歌必須逐家進行談判,無論從學習曲線角度還是從精力角度,都頗不現實。
陳戈究竟在唱片業有多少影響力?這是谷歌考量的重點。第一步的答案是,他能讓那些“一聽到搜索引擎就拍桌子”的唱片公司負責人,和郭去疾坐下來吃飯,聽他介紹谷歌在中國的商業模式,以及雙方交流對于盜版問題的看法。
但隨后的推進就困難得多。有兩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能否免費?能夠不采用“數字版權管理”(DRM)?
此前,即便在百度和百代的合作中,也只用了免費試聽的形式,對于唱片公司來說,若是提供不加密的免費下載,這將會導致其傳播。因此,唱片公司對此非常忌諱。而這個觸及唱片公司核心利益的合作,必須和四大唱片公司的總部達成協議,中國區并不能做主。而即使在美國幾乎顛覆了唱片銷售方法的iTunes,仍在使用著DRM。
前一個問題相對容易解決。“讓他們看到錢(show them money)”陳戈說, “實際上我們肯定是用錢的方式說服他們,就是將來它的商業模式是什么,這是最基本的東西。”在新的框架下,雙方采取直接分享廣告收入的模式。
后一個問題則更需要一點運氣:中國是個太特殊的市場。如果說美國市場,每年仍能賣出超過220億首正版歌曲,在中國,唱片公司幾乎“輸無可輸”。所有唱片公司的中國區都已經意識到,簡單的訴諸法律并不能改變這個市場。在很長時間里,它們已經面對一個兩難困局:在一個毫不在意版權、充分享受免費音樂的市場,即使它們能夠靠法律限制百度,仍會有成百上千家盜版音樂網站。這讓它們有相當大的動力去游說自己的總部。
“這件事真的是‘重力作用’,我們做的只是在懸崖邊輕輕一推,給它一個初始速度,然后遇到什么小石子擋路就跑過去踢一下。”郭去疾回憶說,“在我們談的過程中,唱片公司的人從總部到亞太區到中國區換了好幾茬了,但我們還是談成了。所以這里面沒有偶然性。”
開先河?
讓這款產品頗具想像力的,是它是否可能借助谷歌,被復制到中國以外的市場。全球音樂產業的上一個顛覆者,是喬布斯的iTunes音樂商店。
這些年來,固體CD銷量的急劇下降已不再是這個行業的新鮮話題。根據尼爾森公司的調查,美國2007年的固體唱片銷量與上年相比同期下降了19%,降幅遠遠超過眾人的預期。而2008年年初國際唱片協會的報告稱,當一首正版音樂被下載的同時,也有20首盜版音樂被下載,這給唱片業帶來了37億美元的損失。
雖然iTunes音樂商店并未消除盜版產業鏈,但它至少通過便利的用戶體驗,以0.99美元的價格出售了50億首正版歌曲。
谷歌和蘋果一直擁有著截然不同的策略:它更希望信息能免費流動于世界各地。
但短期內看來,谷歌在中國的音樂搜索嘗試很難被復制出去——美國市場的利益格局太過復雜,歷史包袱太大。
不過,在陳戈看來,即使在中國市場里,和谷歌的合作還能讓這種商業模式更具想像力。比如,谷歌在廣播廣告、視頻廣告方面都有著合作和技術積累,未來的谷歌音樂搜索便可能包括音樂下載和試聽、廣播、MTV視頻,在其中都插入廣告。“我們未來要做三合一的媒體”,陳戈說。他也希望能在這個平臺上建造一站式的音樂生活模式,比如隨音樂匹配演唱會門票、CD銷售;以及按照音樂人群來實現廣告產品的精準投放,比如聽朋克音樂和古典音樂的人群對服裝、電子產品的喜好都會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