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會展業是一種能夠同時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綠色行業,通過舉辦大型會議、展覽活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從多方面帶動和促進了一個城市或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廊坊市會展經濟的發展現狀,指出廊坊發展會展經濟的優勢和劣勢,進而提出廊坊會展經濟的發展戰略,包括明確城市定位、政府定位、促進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等。
[關鍵詞] 會展業 廊坊市 發展戰略
在全國會展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廊坊市的會展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廊坊市利用自身的優勢,抓住機會,提出了建設“會展旅游之城”的目標,把會展經濟作為廊坊市的一個支柱產業來發展。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會展經濟在廊坊已初具雛形。
一、廊坊市會展業發展現狀
廊坊市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環境、低廉的勞動成本等因素成為各種會議的舉辦地。1998年廊坊科技、經貿洽談會等的舉辦成為會展經濟發展的起點。2003年5月,河北省將全省的“5. 18”經貿洽談會、”10. 18”中國農產品交易會的會址水久定在廊坊,同時一些國際會議如“東北亞暨環渤海國際合作論壇”、“國際金融論壇”等也永久性定址在廊坊,為廊坊市會展經濟的更快更好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近年來,廊坊市委、市政府把握市情特點,圍繞變區位優勢為發展優勢,全力打造“科技教育之城、生態環保之城、會展旅游之城”,營造了完善的基礎設施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開的法制環境、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優質便捷的服務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和諧優美的生態環境。
二、廊坊市會展業形成的優勢條件
1.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較強的城市吸引力
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城市形象,發展會展業的城市必須要有鮮明的城市形象。近年來,廊坊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綜合實力和經濟總量迅速壯大,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在全國中等城市中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ISO14000國家示范區”,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十佳和諧發展城市”等一批國家級榮譽。
2.便捷的交通條件
廊坊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是全國交通運輸密集地區和樞紐地帶,境內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市區距北京和天津中心區分別為40公里和60公里,1個小時可到達首都國際機場、天津國際機場和天津新港。京山、京滬、京九、大秦、津保五條國家干線鐵路,縱橫于廊坊市8個區市縣。
3.廊坊市擁有一定的產業集群優勢
廊坊市按照高科技、外向型的經濟發展定位,不斷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初步形成了八個特色產業集群,分別為:以三河燕郊、廊坊開發區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大廠、三河、霸州、大城、安次、廊坊開發區為核心的農畜產品及加工產業集群;以文安、香河、霸州為核心的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產業集群;以三河、大城、廊坊開發區為代表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等。
4.廊坊市具有的會展場館優勢
廊坊擁有的會展場館的數量和面積都居河北省第一位。在河北省除了廊坊、唐山已擁有專門的會展中心外,其他各市均沒有獨立的會展場館,廊坊市的會展場館在全國也有一定的優勢。
三、廊坊市會展業發展的劣勢分析
1.會展行業協會缺位
我國對會展業實行分級分類的審批管理制度,意味著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和行業自律組織,也就是說,與行政干預和計劃管理的“錯位”相對應的是行業管理的“缺位”。廊坊市的會展業目前沒有自己的行業自律組織,會展協會等行業組織雖然常被提及,但沒有被快速發展的會展業催生出來,使廊坊會展小而全、重復辦展的現象很突出。
2.政府地位錯位和管理體制滯后
從1998年辦第一個會展開始,大型展會都深深地烙著政府的“影子”,盡管2004的河北省經貿洽談會是市場化運作的結果,但這個“5·18”也不過是由省政府主辦變為廊坊市政府主辦,就廊坊市而言市場化更不明顯。目前廊坊市會展公司只有廊坊市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一家,并且隸屬于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這種高度壟斷情況是不利于該公司的發展壯大,更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場館資源。
3.不具有專門的會展人才
會展業是一項專業性強、操作性強、政策性強的產業,它既要求專業人員能夠合理安排設計、布展、服務到打造會展名牌等事項,又能夠熟知經濟政策和法律常識。目前,廊坊市的會展業人才存在著數量短缺、專業結構不全、素質狀況不高等現象,這種會展人才現狀極大地制約了廊坊市會展經濟的發展。
四、廊坊市會展業的發展戰略
1.城市定位:成為北京的會展聯動城市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的有利時機,千方百計利用京津、服務京津、融入京津。一是推進交通設施的連接。2006年10月21日,由吳良鏞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正式向外發布,在報告中提出建設“新七環”的設想:將北京規劃中的七環向外擴大到京冀交界處,自西南向東北依次連接涿州、固安、廊坊、香河、大廠、三河,直至平谷。如果京津冀能交通先行,構建更加通暢的交往環境,必將為承接京津產業擴散轉移創造積極條件,使京津的溢出效應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二是建立產業發展互補機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特色產業著重根據京津兩市產業發展方向,積極發展與之向前、向后、向旁側相關聯的互補、配套產業。三是成為京津的生產基地。以第三產業發展為主,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當好京津米袋子、菜籃子和后花園。隨著首都地區經濟圈概念的形成,廊坊與天津濱海新區、唐山曹妃甸將一并成為矚目的新經濟增長極,有“新金三角”之稱。
2.政府定位: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中國國際會展產業研究會副會長姚望表示,剛起步的會展業要想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與指導;但隨著它的日趨成熟,政府應放手讓更多的企業進入角色,引導會展業在競爭中健康發展。針對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廊坊會展業,要想把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會展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不能簡單地實施“政企分開”,完全退出會展業的管理范疇。對那些具有較高社會效益的“公益展會”和在當地有重大影響的大型展會如“5. 8”和“10. 18“,仍然需要由政府主辦,但政府的職能應更多地體現在制定展覽管理法律條例和相關政策,完善會展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辦展軟環境,為重大展會活動提供協調和保障等公共服務上。對于其他展會形式,尤其是商業性展會,可以委托專業化的會展公司來組織,跳出政府單一投資的辦展模式,實現市場化運作。
3.發展戰略:拓展會展經濟的相關產業
新形勢下的展覽業,已不是單純的產品展示,它是集會議、展覽、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行業,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明顯的產業關聯性。會展業的發展除了要涉及到旅游業所包括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行業外,還涉及服務、交通、通信、建筑、廣告和裝飾等諸多部門,能直接或間接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圍繞“借勢京津、加快崛起”這個發展思路,廊坊市抓工業、上項目、建園區,不斷提高特色產業發展步伐,迅速建起了環北京和天津產業帶、清華科技園、中科科技谷等大批高新科技企業園區。
4.人才戰略:建設會展人才隊伍
會展人力資源狀況是關系到會展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環節,是會展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在戰略的高度認識廊坊會展人才開發的重要性,并擬訂、實施一份詳細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規劃,進一步加大會展教育投入,加強在職人員素質培訓,組織若干高級人員到國外培訓。根據廊坊的實際情況,現階段最迫切需求的人才是從事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會展設計、會展營銷與服務、展覽器材的標準化管理、展品運輸操作管理的人員。
通過以上分析,廊坊市發展會展經濟機會與挑戰并存,并且機會大于挑戰。總之廊坊市的會展經濟是大有前途的。
參考文獻:
[1]高 燕:2004中國會展業發展狀況及政策建議[J].中國展覽,2005(3)
[2]李毅超:廊坊市會展經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5
[3]沈丹陽:政府在會展業的發展和管理中應充當什么角色.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 2007.7.11
[4]2006年全市硬環境建設十項工程實施方案.文章來源:廊坊市發改委,200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