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借鑒區域循環經濟發展一般模式的基礎上,從生態工業導向、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建設、循環經濟的市場化運作、新能源開發與循環利用四個角度構建河北省臨港工業區域循環經濟的模式。
[關鍵詞] 河北省 臨港工業區 區域循環經濟 模式
臨港工業是依托港口資源或依托與港口相關優勢而發展起來的產業集群,包括以港口裝卸業、海運業、倉儲業,以及臨港工業為主體的港口依存產業和港口服務業。作為海陸產業銜接的載體,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己成為促進沿海地區經濟騰飛的普遍規律[1]。河北省有著曹妃甸、滄州、秦皇島等優良的港址資源,這些地區也是河北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河北省臨港工業的發展對整個河北省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發展力一向的選擇及資源的優化配置均具有重要影響。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得到了河北省的高度重視。《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2]指出,將按照循環經濟要求重點規劃建設包括滄州臨港化工園區、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臨港工業區。如何依靠臨港產業集群,促進區域平衡和諧發展,實現更高層次的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以提高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競爭力,成為研究的熱點。
一、區域循環經濟的涵義
所謂區域循環經濟是指一定的行政區域內, 以循環經濟理念和生態學原理為指導, 通過原料、廢棄物的互相交換建立生態產業鏈, 組成若干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流程, 實現區域內企業群體之間的循環,從而達到資源利用的減量化、產品生產的再使用和廢棄物的再使用的效果, 最終實現整個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健康、持續發展, 是社會循環經濟的基礎。
二、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若干模式
1.工業生態整合模式
在傳統的工業產業發展戰略中,強調同類型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而對于不同類型產業之間的集聚也主要強調企業之間產品與原材料間的轉換關系,從而通過實現簇群式發展來推進區域經濟整體水平的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區域工業產業發展的規模越大,相應地對于資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的排放量也越大。但從循環經濟的角度看,要改變這種區域工業發展模式,必須實行區域工業布局的生態整合模式,即在工業區建設的過程中,以某種產業為主導,在配置一些以該產業排放物為原料或將排放物作為主導產業的原料的共生企業,以構建區域循環經濟的運行體系。在這一生態型的企業簇群中,每個企業可能擔心由于個別環節或者個別企業的銷售出現問題,而造成整個企業簇群經濟運行受阻,這就要求不僅建立一種生態共生型企業,還要建立一種簇群式企業運行風險分擔的機制。
2.清潔生產模式
目前大多數企業主要采取末端治理的模式,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清潔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由于領導任期責任制導致的諸侯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國有經濟企業負責人的任期責任制導致一些地區和企業缺乏進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的經濟激勵,而更愿意追求任期內的經濟效益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清潔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而從未來企業發展的成本看,若采取了末端治理的方式,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其治理成本將上升;而采取清潔生產的技術,雖然在開始階段,企業的投入會增加,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污染治理投入并沒有相應增加,卻大大降低了企業發展的成本,保持了區域經濟未來發展的潛力。由此可見,清潔生產技術的推廣,還有賴于進一步提高企業排污的外部性成本,從而促進企業技術改造。
3.可再生資源利用為核心的區域循環經濟模式
在我國的沿海灘涂地區,一方面電力設施建設投入大,另一方面當地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又存在巨大的流失。因此,對于這些地區可以建立以可再生資源利用為核心的區域循環經濟模式,從而既能節約投資,又能建立一個符合循環經濟原理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4.商業化回收處理模式
要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必須建立具有利用價值或污染損害大的廢棄物的回收制度。對于廢紙、塑料、玻璃、鋼鐵等必須建立一個社會化的回收渠道;而對于一些其它產品則必須建立專業化的回收渠道。例如,當前高科技產品污染問題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如何實現高科技產品的回收利用,如何實行“誰生產誰回收”,必定會大大增加高科技產品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影響其創新與改造。因此,這就要求建立專業化的回收渠道,由專門的回收公司替高科技產品生產企業進行代理回收,并通過返還出售產品時征收的環境污染稅來鼓勵人們將廢棄物的高科技產品主動移交給回收公司,由此將廢棄產品集中到生產企業,進行再利用或作相關處理。
三、河北省臨港工業區域循環經濟模式的構建途徑
1.河北省臨港工業區區域循環經濟模式構建途徑
河北省臨港工業區區域循環經濟模式的構建應從企業和企業間兩個層面展開,在企業層面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消減所產生廢物的數量和毒性;在企業間層面,各企業要以生態共生為原則,采用廢物交換、清潔生產等手段把一個企業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另一個企業的投入或原材料,形成自然共生的生態工業系統,達到物質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2.河北省臨港工業區區域循環經濟建設策略
(1)堅持逐步遞升的生態工業導向。在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戰略原則。生態工業導向主要通過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閉合物質循環、低物質化以及能源效率最大化等措施來實現。
(2)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借鑒發達國家完備的循環經濟法律制度體系,構建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政策法規框架,主要包括抑制廢物形成制度、循環名錄制度、技術與工藝標準及技術性指導制度、入區企業的綠色資格核定制度、 政府扶持制度、市場準入與許可制度、經濟刺激制度。
(3)強化循環經濟的市場化運作。將政府的作用局限于指定規劃、政策和產業導向,注重新區開發主體的發展,把企業化運作機制注入產業園的運作全過程。
(4)新能源開發與循環利用并重。實現循環經濟的原則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在物質的循環利用上,以化工、冶金、建材等行業為重點,組織實施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再生水回用技術、廢渣和廢氣利用技術、能源和原材料節約利用技術等資源綜合利用開發項目。同時,積極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工程建設,盡快形成再生資源回收網絡。
四、結論
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是一個巨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法律的保障, 政府的支持和全社會的參與。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和推進必將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必將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做出巨大貢獻。本文以河北省臨港工業聚集區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區域循環經濟的模式構建途徑,對促進區域平衡和諧發展,提高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文榮:河北省臨港產業發展策略探討[J].港口經濟,2007.3:36~38
[2]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
[3]丘兆逸:區域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成本-收益矛盾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6(6):92~93
[4]陳麗娜:區域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44~45
[5]王海龍:區域循環經濟模式研究[M].昆明理工大學,2007:28~30
[6]程梅珍: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7,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