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空間產業布局相似、分散,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規律進行調整和完善。在調整和完善的過程中,加強國際國內經濟合作,讓各客商參與空間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實現共贏。但在開展國際國內經濟合作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許多障礙。要消除障礙,一是建立區域協調機制,合理引導產業布局;二是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對接,形成合理的空間產業布局格局;三是夯實基礎設施尤其是新興基礎設施;四是完善制度建設。
[關鍵詞]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空間產業布局 調整和完善 國際國內經濟合作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南寧市包括市轄區、武鳴縣、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北海市包括市轄區、合浦縣;欽州市包括市轄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包括市轄區、上思縣、東興市。今年1月16日國家正式批準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正式納入國家戰略。由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與東盟、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其開發不僅有利于推動廣西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必將受到國際國內眾多客商的關注并開展經濟合作實現共贏。
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空間產業布局的現狀及特點
1.已經形成以南寧為首位城市的城鎮產業系統,但各中心城市的產業布局相似
各中心城市的市轄區都形成以建材、食品、飼料、制糖、機械、醫藥工業為主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所管縣以亞熱帶農業和資源性工業為主,工業總量、規模小,基本沒有著名品牌和企業。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個港口城市都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港口運輸歷來競爭激烈。在廣西交通廳的規劃中,雖然北海港定位以集裝箱運輸為主,防城港以大宗散貨運輸為主,欽州港以大宗物資運輸為主,但一直以來,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三港互搶貨源,惡性競爭阻礙了港口的發展。該區域的旅游資源呈現多樣性和多層次性,三個港口城市除了港、島、海風韻外,還有亞熱帶山水景觀,防城港還有濃郁的邊貿異國風情;南寧市除了亞熱帶山水景觀外,還有千年古城民俗和壯民族風情。但由于景點分散,開發不夠深,宣傳不到位,旅游服務質量差,游客留駐時間短。
2.已經形成一定的區域基礎設施系統,但基礎設施尤其是新興的基礎設施仍很薄弱,產業布局分散,主要是原料地指向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大發展,但基礎設施仍很薄弱?;ヂ摼W、信息高速公路是新興的基礎設施,由于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該區域新興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依靠國家支持。而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的落后,又會制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千萬噸級大型鋼鐵項目落戶防城港和千萬噸級煉油項目落戶欽州,基礎設施的“瓶頸”即顯現出來:廣西是缺煤少鐵的省份,大量鐵礦石需要港口運輸,而目前三大港口已是超負荷運轉,港口需拓寬拓深;鋼鐵、石化產業是高耗能產業,需要大量電力支持,而廣西并不是電力很豐富的省份;盡管國家已批準興建以國外燃煤為主的防城港火電廠,但電煤同樣面臨供應和交通運輸的壓力。由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布局主要以靠近原料地為主,布局分散,不利于工業的規模發展。
3.城鄉系統內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經營布局十分分散,農業產業化落后,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農業生產周期波動強烈,農民增收困難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鄉系統內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優勢如甘蔗、木薯,以及亞熱帶水果等,但由于分散生產,農業產業化落后,農副產品加工落后,農業機械化程度低,這個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表現出來,往往形成漲價——大量種養——掉價——少種養——漲價強烈周期波動,農民苦不堪言。近年來,人工收割甘蔗成本上漲,成為廣大蔗農不小的負擔,使用甘蔗收割機已是廣大蔗農的迫切要求,然而,最大阻礙就是農戶的分散經營和丘陵地貌。作為乙醇汽油原料的木薯生產經營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初級產品附加值低,農民增收困難,已是不爭的事實。通過現代農業園區進行農業生產經營基本在市轄區內布局,以觀賞農業為主,對推動農業規?;a沒有起到實質作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遇到土地制度流轉方式的制約,土地不容易集中,很難改變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經營布局。
二、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參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空間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實現共贏
1.臨海型工業布局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空間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的重點,港口經濟集聚重化產業帶來無限商機
我國已經進入重化工業階段,經濟發展對鋼鐵、機械、煉油和石油化學工業等需求旺盛,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臨海型工業布局是促進重化工業發展的成功實踐。國家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新一輪的國家產業布局調整看,為加強能源安全建設,國家正在沿海地區布局一批重化工業項目,防城港千萬噸鋼鐵基地與湛江鋼鐵基地同時獲批。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三個港口有區位、自然資源、電力、土地、勞動力和政策上的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是區位優勢,特點是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既是我國沿海地區資源進入東盟市場,也是東盟國家資源進入我國沿海地區的最便捷之路,正是基于這樣的優勢,廣西與東盟貿易額中北部灣經濟區與東盟貿易占“半壁江山”;從自然資源來看,三個港口有豐富的海上石油天然氣資源,可重點建設油氣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基地;從電力供應來看,廣西是全國水電資源最豐富的省區之一,大工業用電基準價是0.49元~0.53元/千瓦時,包括生活用電在內,電價略低于鄰近的省份。(1)從土地價格上看,隨著國土資源部制定的《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實施,將逐漸克服我國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中競相壓低地價甚至以零地價、低于成本出讓工業用地的問題,使工業用地逐漸以市場定價為主,作為落后地區的廣西,未開發的土地資源豐富而且價格較低,77個市/縣工業用地最低價格均在每畝10萬元以下;(2)從勞動力資源來看,廣西勞動力資源豐富而且價格低,自2004年泛珠三角九省區簽訂勞務合作協議以來,廣西向泛珠三角地區轉移大量農村勞動力;從政策上看,有多方面優惠政策支持的特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可以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少數民族自治區政策、沿海開放政策以及貧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的政策。
2.交通運輸樞紐產業布局促進物流園區形成和發展,腹地經濟與港口經濟互動發展創建國際區域物流中心
由于交通運輸樞紐兼有原料地、燃料地、消費地指向的優點,現代的產業布局越來越趨向交通運輸樞紐指向,工業園區、物流園區一般會布局在高速公路附近,廣(州)深(圳)高速公路兩邊布局連片企業,綿延不絕,使這條高速公路成為我國最繁忙的公路之一。但此類景象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看不到,只是偶爾看到幾個工廠,說明該區域交通運輸樞紐聚集產業的能力有限,腹地經濟薄弱又無力支持港口經濟的發展。改變這種狀況的關鍵是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國際國內經濟合作促進物流園區形成和發展,建成貫穿東西南北的國際區域物流中心。廣西從1999年開始,就與越南開展道路運輸交流與合作,目前廣西在東興、友誼關、水口口岸與越南開展了國際道路運輸業務。 到2007年底,廣西與越南廣寧、諒山、高平三省簽署了運輸協議。為了保障國際運輸的順利開展,廣西還與越南廣寧、諒山、高平三省建立了交通合作磋商機制,每年定期舉行運輸例會,協調國際道路運輸中出現的問題。(3)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工業化的發展,資源產品“瓶頸”將越來越凸現,充分利用三大港口優勢,以及越南豐富的資源,延長腹地經濟線,建立進口越南煤炭和鐵礦石的轉口口岸,發展轉口貿易及干散貨第三方物流服務業,構筑越南和廣西,以及沿海發達地區的市場網絡,達到三贏的結果。
3.鄉鎮交通運輸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農業經濟依靠基地和市場獲得發展機遇
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中,農村地區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56%,農業經濟仍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一個重要產業,關鍵要解決農業生產布局分散問題。根據《廣西綜合交通“十一五”規劃》,廣西將全面加快通鄉鎮油路、通行政村油路或等級公路等農村公路的建設,重點實施國家農村公路改造“通暢工程”計劃和“通達工程”計劃,五年計劃建設和改造農村公路50000公里。隨著鄉鎮交通運輸設施建設,國際國內合作,以及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將有利于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優勢產品生產基地,基地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市場,將使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農業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4.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促進旅游景點的合理布局,傳統旅游業依托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發展喚發生機
港口經濟不僅集聚重化產業,還可以產生旅游產業的新形式——工業旅游;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會產生旅游產業的新形式——農家樂。自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以來,長期制約廣西和東盟旅游的空中航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南寧、桂林兩個國際機場已開通了到東盟各國的空中航線;鐵路方面,桂林、南寧至越南河內、下龍開啟了旅游專列;公路方面,南寧有直達快班直達越南河內、下龍、海防等地;海上有中國第一條跨國海上豪華油輪航線北海至越南下龍,并將延伸到泛北部灣各主要旅游港口城市。在當前的大好形勢下,開展國際國內旅游合作,推動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既能避免旅游行業無序競爭,又能使傳統旅游業依托工農業發展喚發生機。
三、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參與空間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的障礙
1.同質性競爭的壓力
由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產業布局相似,三個港口長期以來存在典型的同質性無序競爭,此外,農業、加工業、旅游業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質性無序競爭。三個港口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廣東湛江港,三個港口的年吞吐量不及湛江港一個港口的年吞吐量,廣西及整個西南的大部分貨物會選擇湛江港;從工業基礎來看,重工業已占湛江工業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而且其背靠經濟發達的廣東省,在招商引資方面占據優勢。此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的很多項目甚至政策與海南相同,將來也會形成互爭項目的同質性競爭格局。
2.“飛地經濟”的缺陷
所謂“飛地經濟”,是指重化產業或高新技術產業在落后地區建立時,由于當地的產業配套能力不強,不能與當地傳統經濟對接,而是成為揳入當地傳統經濟中的一些現代化的“飛地”,形成一種經濟的、技術的、城鄉結構的“二元結構”。港口經濟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經濟增長極,集聚重化產業,有利于提高該區域的工業化水平,但由于原料和市場兩頭都在外,不可避免有“飛地經濟”的缺陷。如何克服“飛地經濟”的缺陷,使港口經濟真正發揮其集聚效應,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3.基礎設施的制約
由于資金、技術、人才的制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等新興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是一個較長時期,而基礎設施薄弱聚集產業的能力有限,導致產業布局分散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將會影響重化、物流、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也可能會影響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參與空間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的積極性。當前,在國家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條件下,不能單純依靠國家的資金支持,如何籌措項目建設資金,繼續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尤其是新興基礎設施建設刻不容緩。
4.制度建設的滯后
工業化發展必然涉及開發海洋資源、使用土地、環境保護等制度的評價——審批——監管等建設,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實際來看還不盡人意,不利于加強國際國內的經濟合作,需要加強制度建設。自2001年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頒布實施以來,該區域的海域使用管理工作逐漸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但是海洋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建設還較為滯后,如何既保護國家海洋資源所有權益和投資者使用權益,又保護漁民的漁業權益有待進一步研究。由于1992年、1993年間的房地產熱,北海成為廣西閑置土地數量最大的城市。北海的經驗教訓警示:如何建立有效使用土地的制度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我國于2003年9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國家環??偩职褟V西北部灣經濟區正式列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試點之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工業化進程要與環境保護并行,要平衡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必須要有一系列從評價——審批——監管的制度保證,此外還應有針對珍貴資源和產業的詳細制度,如紅樹林濕地保護制度、旅游產業環境保護制度等等。
四、促進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參與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的政策建議
1.落實規劃,建立區域協調機制,合理引導產業布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港口總體發展目標是要逐步形成以防城港為主要港口,欽州港、北海港共同協調發展,滿足腹地經濟及臨港產業對以礦石、石油、煤炭、集裝箱等大宗型貨物為主的貨物運輸需求,具備綜合運輸樞紐、現代物流、臨港工業、商貿服務和現代信息服務等功能,機制順暢、能力充分、布局合理、資源集約、環境友好、服務高效的現代化港口群。要真正落實規劃,必須建立區域協調機制。區域協調機制的成功運作就是充分發揮各方的比較優勢,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平衡各方的經濟利益關系,促進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參與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最終實現合理引導產業布局。三個港口通過港務集團統一運費,分工合作,防城港真正發揮西南第一大港的作用,通過上規模降成本;欽州港和北海港同樣可以發揮港口經濟集聚重化產業的作用,而且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鼓勵這兩個港口城市發展旅游產業,使其成為支柱產業,一樣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區域協調機制應鼓勵廣大農村地區以農村經濟為重點,輔助開發鄉村旅游。
2.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對接,形成合理的空間產業布局格局
我國東部發達地區“飛地工業園”成功經驗是:發展“飛地經濟”不僅要創造工業產值,更重要的是以信息化為紐帶,培育當地的品牌企業和產業。以清華紫光(南方)有限公司目前在建的工業園為例,清華(南寧)電子科技工業園發展模式是:依托“清華紫光的著名高科技民族品牌”和中國—東盟合作平臺,通過實施“百企入桂”等政策,在當地政府直接參與下,將服務、土地、科技產業轉移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利用品牌企業發展大服務,小空間創造大經濟,使園區形成產業集群輻射效應,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發展重化工業、物流和旅游等產業時,要考慮產業配套能力,與當地傳統產業對接,產品才會有市場,才能可持續發展,也才能促進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形成合理的空間產業布局格局。
3.夯實基礎設施尤其是新興基礎設施,良好的投資硬環境是加強國際國內經濟合作的基礎
經濟環境是評價投資硬環境中最根本的組成要素,主要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總水平、經濟增長狀況、產業結構及其變化、經濟發展的技術條件、基礎設施、市場環境,以及財務環境等。其中基礎設施的改善對于貧困地區來說非常重要。貧困地區一個普遍的特點是自然資源豐富,但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經濟優勢,所以基礎設施的改善能夠聚集生產要素,把貧困地區與外界聯系起來實現優勢互補。基礎設施越好,形成良好的投資硬環境,越能加強國際國內經濟合作。而且,信息網絡的發展,還有助于克服“飛地經濟”的缺陷,實現空間產業布局的調整和完善。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應多渠道籌措項目建設資金,比如構建有效的金融支持體系,擴大利用信貸資金;促進企業發行債券融資,擴大直接融資規模;BOT建設方式等等。
4.完善制度建設,增強政府公共管理能力,良好的投資軟環境是加強國際國內經濟合作的保證
政治法律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是評價投資軟環境的重要因素,政治法律環境主要包括政治環境、政府的產業政策與外資政策、法律制度與行政制度等,社會文化環境主要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安定狀況、人們的思想開放程度、自律精神和積極進步的社會風氣,以及各項社會秩序的建立和健全狀況等。其中完善的制度建設包括要根據實踐的變化不斷深入細致地進行科學研究,制度制定后有效執行,執行過程中有監督機制,事后有評價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投資者信心,形成良好的投資軟環境。良好的投資軟環境,是促進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參與產業布局調整和完善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孫久文編:區域經濟規劃[M].商務印書館,第146頁~第149頁,2004年11月
[2]廣西區統計局編:廣西統計年鑒2007[M].中國統計出版社
[3]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區政府網,2008~06~17
[4]廣西綜合交通“十一五”規劃.廣西區發展和改革委網,2007~06~20
[5]廣西壯族自治區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廣西區政府,200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