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探討了人民幣升值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與影響程度,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后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 人民幣匯率 珠江三角洲地區 經濟影響
一、珠三角地區經濟的基本特征
1.外源性和國際化特征。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是以加工貿易為主體、大進大出的外向型經濟為特征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外貿依存度高,2007年其外貿依存度已超過200%,遠高于國家平均水平。經濟外源性和國際化程度高,珠三角地區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經濟暴露在匯率波動的影響之中。在貿易形式上,主要以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的加工貿易為主,一般貿易為輔。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出口貿易中占比低;在外貿出口市場方面,主要集中于香港、美國,市場布局過于集中。出口商品結構以低技術水平的勞動密集型制品的輕紡產品等為主,出口品附加價值低,價格彈性大,國際競爭力弱,貨幣匯率風險大。
2.產業結構表現為輕型、外向型和中小企業居于主體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區是環太平洋地區一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企業多達6萬余家。同時珠江三角洲地區也是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國際大財團投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其電子信息產業為當今世界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據統計,珠江三角洲地區電腦部件的產量已超過全球產量的10%。電子通訊、電氣機械、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積極發展森林造紙、醫藥、汽車,工業結構由輕型加工為主向輕重并舉轉變,新興服務產業也迅速崛起,教育、科技、咨詢和信息服務業務等知識密集產業和旅游、文化休閑等服務業發展十分迅速,物流業發展方興未艾。
二、人民幣升值對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對珠三角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外貿依存度高,出口商品結構以低技術水平的勞動密集型制品的輕紡產品等為主,出口品附加價值低,價格彈性大,國際競爭力弱,貨幣匯率風險大。這樣的經濟結構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較大。以紡織行業為例,紡織服裝行業原材料主要來自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的國際市場份額又是建立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價格優勢之上,使得紡織服裝行業對人民幣升值異常敏感。因此,人民幣升值削弱了珠三角紡織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根據權威部門測算,人民幣升值1%,服裝行業利潤下降4%,而整個紡織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僅有3.3%至3.4%。現在很多訂單一般都是三個月以后交貨,但三個月以后的價格很難確定。只能按預計來定價,但客戶又很難接受產品價格包含未來人民幣升值的因素。珠三角的紡織服裝行業以服裝為主,服裝行業因出口依賴度最高,受損最大。近來,人們時常可以聽到珠三角的中小型紡織企業倒閉或遷移的消息。網上更有傳聞,珠三角近9萬家中小紡織企業中,有近十分之一的企業已倒閉或搬遷。在珠三角投資的韓國企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業。前幾年,它們來中國生產,將產品銷往大陸,豐富的利潤也使其缺乏改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動力。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極大壓縮了在華韓企的利潤,部分韓企出現了較大的虧損,從而出現了一些在珠三角的韓資企業的管理層夜間集體逃離的事件。
從總體上說,人民幣升值對珠三角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較大,并且這種影響已逐步體現。據廣東海關統計,2007年1-11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為5745.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20.6%,低于全國23.6%的增長幅度。其中出口3345.1億美元,增長22.9%,低于全國出口26.1%的增長幅度;進口2400.6億美元,增長17.5%,低于全國進口20.5%的增長幅度。這些數據說明,人民幣持續升值,影響了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的增長。由于珠三角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人民幣升值對珠三角經濟的負面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繼續升值及升值預期將嚴重影響到珠三角的經濟發展。
2.人民幣升值對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的影響。珠三角地區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是香港和美國,加工貿易的80%以上使用美元計價,受人民幣匯率影響較小。但對一般貿易而言,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其出口。因為以外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原材料、生產設備比以前便宜,這有利于加工貿易企業提升其產業水平。人民幣升值,國外產品價格相對下降,有利于企業花更少的錢引進國外生產技術及設備,使得企業采用高新技術的成本降低,從而提升產業結構水平。理性的企業可以選擇用成本下降的技術去替代勞動力,改進目前的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珠三角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難以將匯率變動的風險因素通過降低勞動力成本來轉移,只能選擇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通過技術升級來規避風險。那些無法提升產品結構的企業必然在競爭中被淘汰,而生存下來的企業,其產品結構將會有很大的提升。總體來說,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珠三角的產業結構升級,雖然這種升級是不得已而為之。
三、基本結論與對策建議
從珠三角地區地方政府出發,考慮人民幣匯率升值可能產生的地區經濟影響,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1.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人民幣升值是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求產業升級的一個信號,也是產業升級的市場自發驅動力。加快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傳統產業進行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產品的技術密集度及附加值,強化技術創新,加快培育自主技術和自己的名牌產品,擴大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增強外向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2.加快推進國際市場多元化。珠三角地區出口地區結構的過于集中,不利于該地區根據世界經濟景氣波動的非同步性,實施多元化、分散化的出口貿易戰略。這要求政府努力優化投資環境,完善各部門各環節的服務質量,提高效率,探索創新引資方式,擴大引資范圍;同時鼓勵企業走出去,擴大出口范圍。
3.加強國內市場開拓,占據國內市場的居高點。人民幣升值使得珠三角地區出口和引進外資的增量減少,但對國內其他省份地區的輸出不受影響。珠三角地區生產的高檔消費品在國內市場并非處處領先,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應盡快開發引進先進技術,進一步開發國內高端市場,用國內市場的擴大彌補國際市場的萎縮,在國內國際的平衡發展中求進步。
4.改善出口退稅政策,認真應對國外技術和非技術貿易壁壘。近年來,國際競爭加劇,國外貿易壁壘趨嚴,各類反傾銷制裁對珠三角地區出口的影響嚴重。因此,要完善出口退稅政策,縮短出口退稅時滯,及時清償應退稅款,提升出口企業的動力和積極性,促進出口產業的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同時,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國外技術性和非技術性壁壘的應對策略研究,及時將相關國外貿易的技術和非技術壁壘信息傳遞給各部門和企業,節約企業在對外貿易的應對過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升外向型企業對珠三角地區外源性經濟發展的國際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廣東省統計局:2007年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8~02~29).2006年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7~02~26)
[2]梁碧波 雷友發:對外貿易對廣東經濟貢獻的實證研究[J].南方經濟,2004年第2期
[3]宋建軍:人民幣升值對廣東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3年第12期
[4]王 聰:美國放棄強勢美元政策的經濟分析及人民幣匯率政策選擇[J].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5]范言慧 潘慧峰 李 哲:人民幣升值預期與我國的貿易順差[J].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