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務英語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確立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理論為實踐服務、區域經濟服務、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關鍵。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不能忽視綜合素質的養成,將人文素質、職業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訓練分階段融入到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商務運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實訓當中,為社會培養技能全面、素質過硬的高等商務英語專業人才。
[關鍵詞] 商務英語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職業技能
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對學生職業能力目標的實現是非常必要的。作為一個教學系統,它本身是教學體系的一部分,是在教學觀念、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的關照下形成和建立起來的,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理論為實踐服務、服務區域經濟、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關鍵。在構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過程中,要體現對“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的貫徹:著重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結構,使學生能適應廣東省乃至泛珠三角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保障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體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性;著眼于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學習能力,人文素質、職業素質及心理素質,使學生通過動手獲得實際經驗,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研究和闡述。
一、確立以就業為導向、職業能力為核心、綜合素質為主線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育培養的是從事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所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人才,因此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綜合素質為主線,并能滿足學生職業生涯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筆者所在的學院已將實踐教學在整個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的比例擴大為55%,充分體現了理論為實踐服務、知識為能力服務的指導思想。確立了實踐教學的核心地位。
1.以就業為導向的崗位群的調研
國家教育部高教司要求所培養的高職高專人才應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為深度了解珠三角及整個廣東省對商務英語專業所面向的崗位和崗位群以及其所需的職業能力要求,課題組對此通過以下的形式做了相關的調研。首先,我們對2005屆~2008屆的畢業生企業就業及崗位分布情況進行了問卷或走訪形式的跟蹤調查,并建立了“商務英語專業校友會”,隨時更新反饋信息;其次,聘請了珠海市進出口商會,以及一些大型企業的管理人員、行業協會的代表擔任委員,成立商務英語專業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聽取一線專家意見,收集有關信息;第三,組成專業調查小組,多次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專業調查;最后,派遣人員走訪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的同專業院系,調查學習。
通過上述一系列調查發現,課題組所在的學院的兩校區——廣州和珠海是連接粵港澳與珠三角的紐帶,遍布各種規模的涉外機構和企業。我國經濟體制轉軌和改革提高了國內商業的國際化經營程度,大批操作性和服務性較強的金融、保險、服務等涉外工作崗位也將吸納更多應用型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生。2008年舉辦的“奧運會”和2010年將在廣州舉辦的“亞運會”將會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來華投資。為珠三角地區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較為廣闊。下列崗位群被認為是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外貿跟單員、外貿業務員、外銷人員、報關人員、貨運代理人員、企業基層管理人員、涉外文秘。
2.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綜合素質為主線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定位
針對畢業生所面向的崗位群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進一步分析其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通過科學的歸類分析發現,具有較強的英語表達能力,熟悉國際貿易知識與業務,具備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層次、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同時,必須重視對畢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素質”是指個人的才智、能力和內在涵養,即才干和道德力量。除了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創新意識、競爭能力、實踐能力、管理能力、交際能力、身心素質、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業心、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和教育。使畢業生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健全的人格、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處理能力,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就業環境。
人才市場是高職教育的指南針。要提高就業競爭力,就必須對原有的實踐課程進行優化組合建立起以培養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綜合素質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人文素質;商務運作能力+職業素質;創新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心理素質。注重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結合。
二、商務英語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以職業邏輯建立的知識結構要求學習者采用完全不同于學科理論的學習方式,這一學習方式是主張以職業主題為軸心,用職業來吸納并整合學習內容,以實踐為先導和主線,以‘在做中學’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性學習。在實踐中,知識與工作任務緊密聯系,因而學生能夠理解它的價值,并能有效的結合情景發現和解決問題。
1.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與人文素質的培養與實踐
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規格對英語方面的要求為:具有較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較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是指較扎實的英語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語言能力,各單項教學要求應接近或達到大學英語四級的要求;“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是指在日常的社會生活和商務活動中能用英語比較熟練地進行交際。只有掌握扎實的語言技能,才能使高職高專的學生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在涉外商務工作中有更穩、更快的發展空間。
實踐教學主要通過英語語言主干實踐課程,在課堂上運用任務型教學方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并結合利用多媒體、語音室及語言實訓室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借助圖片、音像、動畫等直觀教學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故事情景、生活情景中,有些學課程實踐活動采用分組討論、游戲、比賽等互動方式營造外語氣氛,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除此之外,在各項語言能力進行單項訓練的同時,為加強和鞏固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設置了‘語言技能綜合訓練’這一特色實訓課程。在課堂外,教師借助網絡平臺(如博客、QQ空間)及時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在課外實踐中的問題;同時,學生通過社團及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CCS英語之角、“GOODEN BAY”英文報刊等補充了課堂實踐的不足,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內容。
在語言能力實踐的同時要時刻體現人文素質的養成。教高[2006]16號文件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高職教育是以技術為主的教育,但這并不否定進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時代發展到今天,科學至上的教育價值觀受到了質疑,忽視人文價值取向的科學教育陷入了功利主義的傾向。所以,必須借助于人文教育,如軍訓、兩課及第二課堂活動都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通過人文教育使大學生真正認識科學的價值、創造的意義。這次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發生后,學生自發的組織捐款、獻血,并為罹難同胞進行燭光悼念等活動充分展示了學生對災民的人文關懷。
2.商務運作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與實踐
熟練的商務運作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求職的優勢和立足點。從人才市場的調研情況來看,多數外貿企業不重學歷重證書,從業人員如:跟單、報關、貨運代理、報檢、外銷等要持證上崗。因此商務實踐課程的設置要注重與主要商務職業資格證的聯系,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綜合檢測,也是學生順利就業的基本保證。
在實踐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工學交替等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專業操作能力。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并行,教師指導和學生獨立策劃與運作并行,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并行,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并行。在課堂教學方面,討論式、模擬式、案例式、問題式等教學法綜合利用使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助性加強;組織模擬實踐,如在商務英語談判課程教學中,課堂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以公司經營方式進行活動;在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對節假日的大型賣場參觀,做市場調查,從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商務原則變得具象化,較深奧的商務原理變得直觀,從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利用商務單證實訓室,商務談判實訓室和商務綜合能力實訓室為學生營造仿真工作環境,讓學生在有限的實踐實訓時間內,作好走進社會前的專業實戰演習。在課外,邀請相關的行業專家和業內人士進行講座,圍繞專題進行系統的講解和研討。給學生專題講授外貿跟單、商務單證等考證,講授單證與跟單工作的具體要求及其業務流程,講授現代企業職業素質要求,使學生對就業崗位有比較明確的認知;邀請往屆畢業生回校,分享企業工作經驗,交流跟單工作的體會;在校園文化活動中,以職業技能競賽為突破口,開展商務技能大賽、電子制單競賽、迷你廣交會等活動,為學生創造了發現自身價值、找到學習動力、獲得成就感的機會。
高職高專培養的是一線服務+管理工作的人員,高職人才除了要完成崗位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參與現場組織管理工作。這也就要求了高職畢業生要有過硬的技能,還要有團隊合作、責任心、溝通能力等職業素質。職業素質是驅動員工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各種個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過不同方式表現出來的員工的知識、技能、個性與驅動力等。
3.創新及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實踐
創新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探索和創造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是能力培養的終極目標。在商務英語第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當中,在學生已具備了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和商務運作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創造性的運用,自如的應付來自外界變化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個性。在實踐教學形式上通過假期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初步體驗未來的實際工作環境;以一年春秋兩季的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為實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在這個中國第一展的實習基地頂崗實習進行實踐鍛煉,實行工學交替。通過直接與外商交流,學生在專業技能和語言溝通方面都得到了綜合提高,特別是對現場的突發事件進行有效的處理鍛煉了學生的應急反應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最后,通過半年的畢業實習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去并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檢驗,能夠通過知識的學習積累實際進行創新,完成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習任務。
雖然在前兩個階段的實踐教學中,已著重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質,但考慮到他們初入社會,知識經驗積累還不足,考慮問題還不夠全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認識和實際缺乏穩定的意識傾向。為此,要相應的通過心理咨詢開展適應性教育,幫助學生調整社會交往中的心態,提高對自我的認知,樹立自信;通過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理想、能力、機遇之間的關系,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擇業的競爭壓力。
總之,在構建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不僅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更要強調貫穿實踐教學始終的綜合素質培養。加強高職素質教育就是通過提供豐富、多元化的實習實訓內容,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的廣闊空間突破統一、刻板的培養模式,從而發掘學生的專長,使創造型人才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高[2006]16號)
[2]任秋會等:用高職教育理念構建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9
[3]吳林根.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04.6
[4]王蓉梅: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探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5
[5]丁繼安: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學習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
[6]俞仲文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J].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