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剖宮產;雙腔氣囊尿管;留置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5-0625-01
中圖分類號:R 655.047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66
留置導尿管是剖宮產術前常規準備之一,主要目的是持續排空膀胱,避免損傷膀胱和妨礙手術,同時促進病人術后體力恢復及傷口愈合。由于雙腔氣囊導尿管刺激性小,固定簡便,既可消除膠布對尿道及皮膚的刺激,又便于消毒尿道口,還能減少尿管脫落現象,特別適用于女性病人留置導尿。2007年元月~2008年7月,我科共運用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留置導尿136例,現將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136例均為剖宮產且留置導尿管的產婦,年齡19~38歲,平均26.3歲。使用的雙腔氣囊導尿管型號為16~18號,留置尿管時間2~3天。
2.氣囊導尿管留置的方法 ①了解女性尿道解剖特點:女性尿道很短,全長3~4 cm。而孕婦由于體內激素的作用及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盆底組織疏松,充血水腫,尿道相對延長。如按常規插入尿管長度4~6 cm,往往不能達到膀胱三角區,術中膀胱充盈明顯,不僅影響術者視野及操作,同時也易損傷膀胱。②向孕婦說明導尿的重要性,并告知導尿不會對自身和胎兒造成傷害,以取得孕婦的配合。③協助孕婦取屈膝仰臥位,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將適宜型號的尿管插入8~10 cm[1],見尿后再插入6 cm,向氣囊內注入無菌生理鹽水12~15 ml后,輕輕將尿管向外牽拉,使氣囊靠近尿道內口。操作過程中應給予適當遮擋,保護病人隱私。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避免導尿管在尿道內反復拔插。誤插入陰道時要及時更換導尿管,嚴禁繼續使用,以免引起尿道感染。
護理措施
1.留置尿管期間的幾個護理問題 ①預防尿路感染:術后要嚴密觀察產婦血性惡露并及時更換陰墊,注意保持會陰清潔。留置導尿期間,用0.5%碘伏消毒外陰、尿道外口和尿道管近端(10 cm),每天2次;有小便溢出時要及時清洗、消毒。引流袋內尿液要及時排出,不可儲存太多,引流袋每天更換一次。隨時觀察尿量、尿色,避免尿管及引流管彎曲、受壓,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早拔除尿管是防止泌尿系感染的關鍵。有研究表明,短期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每天以8%~10%的速度遞增。②漏尿:產婦手術后,麻醉藥的使用會使尿道括約肌松弛,加上疼痛使人產生不適,在原有尿管的誘導下,易發生漏尿。因此,在行導尿前應做好耐心解釋工作,選擇型號合適的導尿管,并經常牽拉尿管,使氣囊正好位于尿道內口,防止尿液漏出。如發生漏尿后,要及時給產婦更換衣服、床單,同時告知引起的原因,教會產婦放松方法,勿使產婦緊張。③尿管滑脫:操作前要認真檢查氣囊,可先用無菌注射器將無菌生理鹽水注入氣囊,檢查導尿管是否完好可用,再將氣囊中的液體抽出后再使用。氣囊尿管應選擇注水法,盡量不采用空氣注入法。另外將尿管固定在大腿前方或腹部,防止產婦翻身時牽拉尿管導致脫出。④尿路刺激癥狀: 留置尿管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本身就會損傷尿道黏膜,破壞機體的防御屏障。雙腔氣囊導尿管對于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可刺激尿道與膀胱黏膜,引起尿道反應。留置尿管過深或過淺、反復插管,氣囊注水量過多,均可導致產婦出現不適癥狀。所以留置導尿前應與產婦溝通,詳細介紹導尿過程及可能出現的不適感,讓產婦從心理上熟悉、接受留置尿管帶來的不適。操作時,護士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掌握雙腔氣囊導尿管的結構及正確的置管方法,盡可能縮短操作時間,避免反復插入,以免增加損傷。
2.拔管 采用無痛拔管方法[2],拔管前先夾緊導尿管,囑產婦大量飲水或靜脈輸液,待膀胱充盈后(450~550 cm),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會陰部,再用注射器將氣囊中的液體抽凈,尿管可隨大量尿液排出體外。膀胱充盈時拔管,此時膀胱內壓顯著上升,從而使膀胱逼尿肌強有力地收縮,于是將尿液和尿管一起排出體外,此方法產婦普遍認為無任何不適和疼痛感,有利于產婦自行排尿的功能恢復,減少尿管的復插率,有效預防拔管后排尿困難及尿潴留的發生。本組136例采用無痛拔管法,均能自行排尿。
總之,我科對留置雙腔氣囊導尿管護理操作程序進行規范化后,護士操作失誤減少,產婦痛苦減輕,使我科的護理質量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方秀蓮.氣囊尿管臨床應用新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50.
[2]趙雪金.無痛留置導尿管拔除后對排尿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0):40.
(收稿日期:2009-06-15 修回日期:2009-09-18)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