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氣壓彈道碎石術;輸尿管結石;重癥感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5-0636-02
中圖分類號:R 691.4047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74
重癥感染是腔內泌尿外科手術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進行經輸尿管氣壓彈道碎石術近200例,療效較為滿意,但有4例患者并發感染性休克,發生率約2%?,F將術后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4例,男3例,女1例,年齡25~70歲,平均48歲。雙側輸尿管結石3例,單純右側輸尿管結石1例。結石直徑0.7~2.2 cm。術前尿常規白細胞(0~1600)個/μl,中段尿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陽性3例,其中2例為大腸埃希菌,1例為近平滑念珠菌。術前血常規白細胞(7.95~13.8)×109/L,應用喹諾酮類抗生素抗感染5~7天,平均5.75天。4例患者均行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術后患側留置雙J管,常規行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術后30 min~6 h均出現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5℃~40.2℃,血壓<75/50 mmHg,心率>114次/min,神志淡漠2例,煩躁不安2例,臨床診斷為感染性休克。細菌培養結果:大腸埃希菌2例,白色假絲酵母菌1例,無菌生長1例。
2.治療方法 ①一般緊急處理:采取休克體位,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呼吸道通暢,予面罩吸氧,氧濃度40%~50%,氧流量6~8 L/min。同時迅速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路,一條用微量泵調整藥液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另一條用來補充血容量監測循環功能。對于煩躁的患者,應加床旁護欄以防墜床,必要時,四肢以約束帶固定于床旁,避免患者將輸液管道或引流管等拔出。②綜合治療:使用多巴胺維持正常血壓,除1例要加用間羥胺聯合用藥外,血壓均維持在正常范圍;經充分擴容后仍依賴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的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及時補充血容量,按血氣分析調整好酸堿平衡;寒戰或煩躁患者適當使用鎮靜劑,高熱患者予物理降溫,必要時藥物降溫。
3.結果 經抗休克抗感染等綜合治療和護理后,復查血、尿常規正常,尿細菌培養陰性,住院時間10~23天,平均15天。4例均治愈出院,術后隨訪6個月均無復發。
護理措施
1.感染原因分析 造成感染的原因很多,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1]:①術前尿路感染未控制即進行手術。本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梗阻并伴有感染,在感染未完全控制時即進行手術,而術中未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或器械滅菌不嚴格,器械、損傷者、手術野帶入病原菌造成醫源性感染。②術中損傷輸尿管黏膜甚至穿孔,破壞了生理屏障造成尿外滲、感染。本組1例患者術后出現腹部疼痛,考慮為尿外滲所致。③術中液體灌注壓力過高,導致返流性感染。④術后引流不暢,尿路梗阻。
2.心理護理 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是一項新技術,加上患者術后出現寒戰、高熱現象,患者及家屬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反應,護理人員應以真誠的態度與他們溝通,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手術的醫師,手術的準備情況、預后等,以幫助患者對手術有一定的了解,解除患者的負性情緒。術前、術后予針對性的護理可提高患者對術后并發癥的預見能力,促進患者康復。
3.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術后采用多參數心電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神志的變化,密切觀察體溫、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準確記錄24 h尿量。如患者出現下列癥狀,要警惕感染性休克的發生:①體溫驟升或驟降,突然出現寒戰高熱,體溫達到38.5~40℃,口唇肢端發紺,或大汗淋漓體溫不升者;②神志改變,出現遲鈍、淡漠、煩躁不安、嗜睡、大小便失禁等;③皮膚與甲皺微循環的改變:皮膚蒼白、濕冷發紺或出現花斑,肢端與軀干皮溫差增大,可見甲皺毛細血管襻數減少,往往痙攣、縮短、呈現斷線狀,血流遲緩失去均勻性;④血壓低于80/50 mmHg或原有高血壓者下降20%或下降20 mmHg,脈壓<30 mmHg,心率快,有心律紊亂的征象;⑤尿量減少;⑥血乳酸升高[2]。
4.合理使用藥物 ①抗生素的應用:一般應根據藥敏結果來選擇抗生素,但在細菌培養結果未明確前可經驗性使用廣譜抗生素頭孢三代(如頭孢三嗪),藥敏結果出來后應選擇敏感抗生素。由于休克常并發腎功能衰竭,應避免使用對腎功能損害的抗生素。②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一般在充分擴容的基礎上使用,常用藥物為多巴胺,劑量20~4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液體內。血管活性藥物的擴容升壓效果與給藥速度有關,使用時應注意從低濃度、慢速度開始,并用心電監護儀每5~10分鐘測1次血壓,血壓平穩后每15~30分鐘測1次;根據血壓測定值按醫囑調整藥物濃度和滴速,以防血壓驟升或驟降引起不良后果。本組4例患者均采用輸液泵給藥,根據血壓情況,及時準確調節多巴胺的輸入速度,血壓控制較好。輸液過程應嚴防藥液外滲,若發現注射部位紅腫、疼痛,應立即更換滴注部位,并用0.25%普魯卡因封閉穿刺處,以免發生皮下組織壞死;血壓平穩后,應逐漸降低藥物濃度、減慢速度后撤藥,以防突然停藥引起不良反應。
5.寒戰高熱的護理 ①監測體溫:每4 h測一次體溫,密切觀察其變化。②保暖:本組3例患者手術返回后30 min內出現寒戰、血壓下降現象,立即采用加蓋棉被、毛毯、調節病室內溫度等措施進行保暖,切忌用熱水袋、電熱毯等方法提升患者體表溫度,以避免燙傷及皮膚血管擴張增加局部組織耗氧量,加重組織缺氧及引起重要內臟器官的血氧灌注進一步減少。③降溫:本組4例患者體溫均>39.5℃,首先給予物理降溫,必要時按醫囑使用藥物降溫,注意病室內定時通風以調節室內溫度;及時更換被汗水浸濕的衣、被等,并做好患者的皮膚護理和保持床單清潔、干燥。
6.預防逆行感染 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宜采取半臥位或床頭抬高30°,注意觀察有無膀胱刺激征及腰部脹痛。指導患者每天飲水2 500~3 000 ml(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患者除外),以起到內沖洗的作用。拔尿管后要起床排尿,不憋尿,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以防尿液返流,引起尿路感染。保持尿管通暢,膀胱沖洗時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保持會陰部清潔,每天用0.2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時更換引流袋;患者下床活動時引袋應低于恥骨聯合,以防尿液返流導致逆行感染。
總之,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具有手術時間短、組織損傷小、輸尿管黏膜水腫輕、恢復快等優點,雖術后仍有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但目前仍是治療中下段結石的首選治療方法。圍手術期精心的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并發癥,是手術取得滿意的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盧瑤華,吳志堅.輸尿管鏡碎石術后重癥感染的診治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8,23(2):150-151.
[2]譚孟俠.感染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J].中外健康文摘#8226;新醫學學刊,2006,9:39-40.
(收稿日期:2009-04-15 修回日期:2009-10-04)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