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美特的轉型經驗
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外銷轉內銷已經是時下眾多臺資企業「不得不走的路」。艾美特卻早在這之前就壯大了自己,當外界欣賞艾美特轉型成功之美時,卻很少有人知曉他們一路走來的規劃與挑戰。
艾美特,在珠三角這個小家電企業多如牛毛的區域里,如「謎」一般快速崛起。值得注意的是,艾美特不僅在外銷市埸做得如火如荼,內銷同樣做得有聲有色(2008年外銷市場占52%,內銷市場占48%)。真正做到內外銷「同步發展,共同成長」。在經歷過眾多考驗后,艾美特逐漸從一個弱小的企業成長為小家電行業龍頭(從10多年前的數百萬人民幣銷售額小廠,發展到2008年的16億元人民幣銷售額,成長十分迅速)。
轉型需要有效的商業模式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所考慮品牌不僅僅是產品的名稱,更多的是企業發展能否成功。」艾美特總經理楊浴復告訴記者。當時臺商過來大陸,只是把臺灣勞動密集型產業移過來,依然是做外銷,但從臺灣的經驗看,只做代工是不可能成長為一個成功企業的。所以,當時的艾美特最先要做的是建構一個商業模式。
怎樣才是一個成功品牌的商業模式?楊浴復說:「不會隨著時間走過,再次面臨同樣的問題,然后再次被淘汰。」大陸是一個世界工廠,這個毫無疑問。在為世界代工的過程中,農村勞力大量走向工廠,當他們走入工廠后,農村整個收入都會增加,這樣,農村也會開始都市化,最后,以13億人口來講,也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想,要創建一個商業模式,在大陸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脫離臺商代工的宿命。」
據楊總介紹,經過思考,艾美特選擇「內外銷同步走」的商業模式——用做外銷的品質做內銷,用做外銷賺的錢發展內銷市場。
當時艾美特在歐洲、美國都占有一定的市埸,但是,艾美特在當時決定從全世界最難做的市場——日本、韓國市場做起,因為困難的事情,別人往往不容易去復制。把日本市埸做成功了,利潤回收就比較高,這樣,就有足夠的利潤支持內銷市埸發展。當時艾美特的一個政策就是:「發展中國品牌,以及全力發展日本市場,做全世界最高檔的市場。」這樣,有了歐美,日韓,大陸三個支點,艾美特一路走來都很暢順。
品牌定位高 最貴最精致
「那個時候,也有一些臺商電器廠家在大陸投資,他們當時都把淘汰的模具拿過來,他們把大陸市埸看成是一個比較低級的市埸,我們一開始就認定這種做法是不會成功的。因為大陸有最大的市場,面對最大的市埸時,人的動作一定是最積極的,當你拿一個過氣的東西來低看大陸市埸時,那一定是做不成的。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認為大陸市埸會關注一些比較精致的東西。從做大陸市場開始,我們就根據亞洲人的一些習性,把在日本開發的一些產品,先挑一部分轉入大陸市埸。」楊浴復說:「我們出來的產品就是要賣最貴的,因為品牌自主性比較高,假如剛剛開始就殺價,做到最后,你的量有可能做大,但是不會賺錢,這個品牌也沒有價值。所以,艾美特一開始就把產品品質定位很高,外銷要做日、韓高收益的市埸。我們認為,這樣的商業模式,即使到最后,工資上漲了,經營環境惡劣了,也一定是最后被淘汰的。」
攜手經銷商 誓做亂世英雄
「要打一個品牌,跟企業有核心關系,能共同成長的經銷商不能少。我們的體驗是:經銷商的資金加上艾美特的資金,共同支持品牌發展。」楊浴復說。所以,艾美特初創大陸內銷市場時是借力使力,先找幾個大區域的經銷商,把商品慢慢推出去,慢慢建立自己的經銷團隊,但是,培養自己的營銷團隊一定要找那些對大陸市埸銷售有概念的人。楊浴復說:「我們愿意支持一些愿意跟我們一起成長的經銷商,從幾十萬,一百萬做起。」當時艾美特的經銷商第一年拿到六、七十萬元人民幣的貨,可是還會有30幾萬的庫存,艾美特就會允許經銷商使用信用額度,到第二年再賣。「當時也面臨賬款收不回來、銷售團隊誠信不足、市埸不規范等問題。但是,我們當時想,亂世才能出英雄嘛,這個時候,你不做,等到都規范了,你想伸一只腳都伸不進來。其實,這些都是一些技術上、支節上的問題,千萬不要忘記你的戰略布局,一定要沿著已定的商業模式走。」
已有美譽度 尚需知名度
艾美特現在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且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很多大賣埸也認可艾美特。一個沒有銷售艾美特產品的百貨公司或者大賣場,一定不上檔次,因為艾美特產品已經成為家用電器品質保證的象征。就這一點來說,艾美的美譽度是很高的,楊浴復說:「但是我們的銷量跟我們的知名度是不成比例的。我們的銷量遠遠超過我們的知名度。」
艾美特一路走來,在當時企業實力不大的時候,從產品質量入手,在占有一定市埸份額后,就開始做品牌推廣。相信有了一定美譽度的艾美特,加上知名度的翅膀,一定會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