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本人到兩岸各地參加各種活動發現,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參加哪一類型的臺商聚會,大家的共同話題都是企業如何轉型搶占大陸內銷市場。
說實在的,包括本人的企業在內,很多臺資企業,特別是珠三角的臺資企業,很多都是做出口、做OEM代工起家的,對于做內銷,很多人都想過,也有不少企業嘗試過,不是失敗就是傷痕累累。總之一句話,從事外銷和OEM代工的企業想轉型做內銷,沒有那么容易。
對從事外銷和OEM代工的企業來說,要想完成轉型,首先要實現管理轉型。因為單純出口加工的企業管理與內銷企業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其次要進行產品定位。與只負責接單生產不同的是,做內銷需要自己開發設計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再次是通路(管道)建設問題。出口和代工,都只是按照合同約定交貨就可以了,做內銷則需要企業一步一腳印的去找通路、建通路……如此等等,對一個僅熟悉生產過程、品質管控的臺資企業來說,無疑是陌生和充滿恐慌的。
但是,隨著本次經濟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臺資企業也深刻體會到單純出口和來料加工的風險,只要客戶抽單,企業就乖乖就擒,毫無還價能力,就算客戶不抽單,也會把價格壓到雞肋狀態,企業因此關門、裁員的不在少數。大勢已經明確地告訴純出口和來料加工企業:不做內銷是割脈滴血,做內銷是另起爐灶冒風險。割脈滴血總有滴完的一天,另起爐灶冒風險可能導致失敗,但有出頭的機會。
值得我們慶幸的是,兩岸的政府最近都接連出臺了一些輔導、資助性的政策,鼓勵臺資企業轉進內銷市場,獎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支持企業實現戰略轉型。
就臺資企業投資大陸20多年的經驗而言,如今算是最好的盛世,兩岸的政府同步支持企業轉型,還是有史以來頭一遭。面對如此有利的政府條件,面對如此難得的轉型機遇,有能力、有條件的臺資企業有必要出手搏一搏,與其束手就擒,不如借力使力、順應局勢堅定地往前沖一下,只要戰略明確、戰術得當,能創出一片新天地的企業,一定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