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譽為“八十年代活雷鋒”、“當代保爾”,到最近當選為中國第五屆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主席,海迪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然而,在這些奇跡的背后,我們不能忽略一個男人的身影,那就是張海迪的丈夫王佐良。
王佐良和張海迪走進圍城26年來,他們的愛情已遠遠超越婚姻的范疇。張海迪曾深情地說:“如果沒有先生給我營造了一個充滿愛意的家,我不會活到今天,更談不上有今天的成就!”
愛《莫多克》,也愛你!
今年58歲的王佐良是上海人,曾在安徽廬江縣插過隊。現(xiàn)為山東師范大學外語培訓中心的資深教授,他身上有著十足的書卷氣。
1981年12月9日的上午,王佐良翻開當天的《人民日報》,立即被頭版頭條上那篇題為《癱瘓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團火》的文章吸引住了。反復讀了幾遍文章后,他對身殘志堅的玲玲(張海迪的小名)姑娘升起了一股傾慕之情,立即提筆寫了封熱情洋溢的信,寄給了千里之外的張海迪。隨后,兩人書信往來頻繁,友情與日俱增。
幾個月后,王佐良長途跋涉來到山東,向張海迪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張海迪也喜歡上了這個瘦削、俊朗的大哥哥,但顧忌到自己的身體,她還是違心拒絕了王佐良的愛意,并勸他打道回府。王佐良卻執(zhí)著地在她家里住了下來,并主動擔負起伺候張海迪的任務,幫她學習英語、德語。王佐良還找來雜木,精心為海迪做了一輛輪椅,學習累了他就推著她到外面轉轉。漸漸地,海迪被王佐良打動了。就這樣,1982年,兩人最終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為了方便照顧海迪,婚后王佐良一直住在海迪父母家中,1990年以后,他們才搬進了濟南市的花園小區(qū)。這個小區(qū)是濟南市為解決市內(nèi)各界知名人士“房困”問題而建的,人稱“名士樓”。
多年來,王佐良和妻子的生活已達成了默契。每天晚上,和父母一起吃過晚飯、看完新聞聯(lián)播后,夫妻倆便回到書房,一人一張書桌開始了一個晚上的學習和寫作。有時實在太累了,他們其中的一個便說:“嗨,不行了,我們歇會兒吧!”于是,王佐良就推著海迪在房間里走一走。這時,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快樂——走一會兒,海迪便說,現(xiàn)在就當我們是去公園,你說現(xiàn)在走到哪兒了?王佐良便說,走了還不到一半呢。于是,他們又在屋子里轉來轉去??上攵?,那個公園是永遠也到不了的。
1998年上半年,張海迪和丈夫合作,共同翻譯了一本20萬字的美國長篇小說《莫多克——一頭大象的故事》。翻譯這部小說期間,有時為了一兩個單詞的說法,兩人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后來,張海迪在此書的《譯序》中說:“盡管我們曾為這本書爭論不休,但那都是為了我們的讀者朋友。在此,我想對我的合作者——我的先生王佐良說,我愛《莫多克》,也愛你!”
先生既是我的健康顧問,又是形象顧問
“一個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進取的信心和力量?!碑斈陱埡5显趫蟾嬷姓f的這句話曾激勵了許許多多殘疾青年,也同樣激勵著她自己。這么多年來,作為丈夫,王佐良目睹了太多妻子痛苦時的情形,因此,他照顧起妻子來也格外盡心。
1985年,由于晝夜伏案創(chuàng)作《輪椅上的夢》,張海迪的鼻梁被眼鏡壓破一塊,從此不斷潰爛出血??蔀榱藢懽?,她一邊用手絹捂著,一邊仍不停地寫,一直拖到了1990年。經(jīng)檢查,她被確診為鼻梁基底細胞癌。
為防癌變組織擴散,醫(yī)院決定對她實施手術。在手術臺上,因為高位截癱不能麻醉,她就憑自己的意志去抵御疼痛。幾個小時后,當張海迪面色蒼白、渾身無力地從手術臺上下來時,王佐良疾步走上前握住妻子的手,心疼得淚濕了眼眶。
近年來,張海迪不能較長時間地坐在電腦前寫作了,王佐良便為妻子添置了筆記本電腦。后來,張海迪甚至不能倚著床或平躺著寫作了,她必須將電腦放在身體的一側,扭著身子敲擊鍵盤。因為第二天要上課,王佐良晚上睡得早些,張海迪常常過來叫醒他:“快去看看,電腦可能出了故障”“打印機出問題了?!泵康竭@時,王佐良總是一骨碌爬起來調(diào)試電腦和打印機,然后再重新躺下睡覺。
張海迪喜愛畫油畫,寫作之余還創(chuàng)作了多幅畫作。2005年6月,張海迪讀海明威的小說《乞力馬扎羅的雪》,讀著讀著,小說里描繪出的意境讓她有種想用畫筆表達出來的沖動??墒牵D著輪椅來到畫架前時,卻發(fā)現(xiàn)顏料大部分用光了。張海迪很著急,她怕那稍縱即逝的靈感會離她遠去,王佐良二話沒說就出了門。一個多小時后,他汗涔涔地回來了,給她買回了一大堆油畫顏料。
像所有女性一樣,張海迪很愛美,也喜歡打扮自己,有時一條紗巾、一件毛衣的顏色,她都會精心挑選。王佐良出差時,總不忘給妻子捎件紗巾、毛衣之類的禮物,而且買回來的衣服常常讓張海迪眼前一亮。在多種場合,很多人都對張海迪的著裝大方、新潮贊不絕口,海迪總會笑著說:“這要感謝我的先生,他可是我的‘健康顧問’兼‘形象顧問’??!”
你當老板娘,我做侍應生
張海迪雖然只能靠輪椅移動,但這并不妨礙她對生活的熱愛。平時在家里,她盡可能地做些家務,譬如掃地、擦桌子等。張海迪還很喜歡做飯,但家里廚房太小,她的輪椅進不去,她就讓不善烹飪的丈夫代她“操作”,做她發(fā)明的菜品,比如“豐收在望”——辣椒醬拌胡蘿卜、“金谷滿倉”——番茄沙司炒雞蛋等。做菜時,張海迪在廚房門口說步驟:放油、放蔥花、用急火炒……菜做好后,張海迪總會吃得津津有味。用她的話說,雖然菜是丈夫炒的,但每一道工序里都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與思想。
張海迪和王佐良都是喜歡孩子的人,他們當然渴望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張海迪非常喜歡女孩,她曾對丈夫說,如果我們有孩子的話,現(xiàn)在也該上大學了。說這話時,張海迪的語氣里透出掩飾不住的傷感。
雖然不能像常人那樣做一個幸福的母親,但張海迪卻把愛給了更多的孩子。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勵下,她為孩子們寫書、譯書,還在幾年前捐出巨額稿酬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對于殘疾兒童,張海迪更像母親一樣處處關懷,在每年的“兩會”上,海迪為全國的殘疾人朋友提了很多切實的議案。
張海迪和先生不僅愛孩子,對小動物也有一種悲憫情懷。他們曾養(yǎng)了一條白底黑花的“西施犬”,張海迪給它取名“板凳”,這條狗整整陪伴了張海迪夫婦14年??捎幸惶?,張海迪、王佐良發(fā)現(xiàn)“板凳”不見了,到處找也沒有它的影子。張海迪滿眼淚水,擔憂地問丈夫:“‘板凳’還能回來嗎?”王佐良安慰妻子:“能,肯定能,別擔心?!?/p>
可一連三天都不見“板凳”的身影,王佐良夫婦竟難過得吃不下飯。王佐良跑遍了寵物市場,到處張貼尋狗啟事,并印上了“板凳”的相片。經(jīng)過10天的苦苦等待,終于有人打來電話,說“板凳”找到了,第二天早上就會送過來。
第二天天剛亮,張海迪就把先生叫起來了,夫妻倆早早下了樓,在小區(qū)門口等待“板凳”的到來。不大一會兒,隨著幾聲喇叭響,一輛面包車停在了樓前。隔著車窗,張海迪一眼看見了日思夜想的“板凳”,淚水不由得流了出來。當“板凳”嗚咽著撲到她懷里時,張海迪顧不得感謝那位送“板凳”來的好心人,一把將它抱得緊緊的,再也不肯松開。然而,半年后,陪伴了王佐良夫婦14年的“板凳”壽終正寢,兩人噙著淚把小狗和它日常使用的所有東西埋在了一塊芳草萋萋的草地上。
時光荏苒,張海迪夫婦如今都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一天晚上,兩人工作累了,王佐良推著妻子出門散步時,張海迪感慨地說:“歲月不饒人啊!轉眼咱們都成了快退休的人了,退休后,我想開個咖啡館,過過當老板娘的癮!”王佐良憨憨地笑著說:“那我做個‘老侍應生’吧!”一句話說得張海迪朗聲大笑。
不久前,張海迪當選為中國第五屆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主席。作為另一半,王佐良清楚,妻子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最希望的是自己退休后,邊做學問邊照顧勞碌的妻子,然后兩人一起頤養(yǎng)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