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而7~12歲則是“正在凝固的水泥”,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業壓力日益繁重,學習習慣正在養成,他們急于嘗試獨立,試圖逐漸掙脫父母的束縛。如果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以下幾種表現,父母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幫助和干預了。
情緒差!
一位10歲孩子的母親,滿臉倦容地談起自己的孩子:“難道我的話那么容易激怒他嗎?真搞不懂他怎么會發那么大的脾氣?”
情商在80%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而情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情緒管理能力。通常情況是,壞脾氣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就是壞脾氣。如果你是個急脾氣的人,孩子很容易從你那兒引發“戰爭”,兩人相互大叫,沒有贏家。如果你忽略他發脾氣或者走開,就清楚地傳遞出這樣的信息:發脾氣是不可以被接受的。這是孩子學習規則的重要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記:如果孩子有一次通過發脾氣達到了不合理的目的,那么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這種手段。
其實,人人都會生氣。不同的是,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會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憤怒。7~12歲的孩子正在嘗試獨立,這時的他很容易與人發生爭執,而且他還不能很好地表達情感,遭遇悲傷或者挫敗,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發脾氣。
這時,父母需要清晰地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生氣可以,但以發脾氣或造成傷害的方式發泄怒氣不可以被接受。
作業難!
寫作業速度慢、東張西望、邊寫邊玩,一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往往要拖到深夜十一二點,孩子精疲力竭、家長耐心全無。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在這段時間里,父母教育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形成勤奮感,讓他體驗到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努力實現的,這對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學習管理自己的作業任務,是小學生培養勤奮感最主要的渠道。
如果孩子在完成作業上有困難,除了智力因素、認知、讀寫障礙外,更普遍的情況是孩子沒有養成好的作業行為習慣。父母可以向孩子展現管理作業任務的各個環節:如何清晰記錄作業任務;怎樣劃分作業種類并安排完成的優先秩序;如何計劃作業時間,并掌握時間管理的技巧;明確作業時間和娛樂休息此長彼消的關系;幫助孩子訂立自己的學業目標,并確保目標明確,切實可行。
不自信!
有的孩子在家聲音洪亮,手舞足蹈,可一旦家里來了生人,馬上就變了一個人,死活不肯跟長輩打招呼。事實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表現在陌生環境中或在陌生人面前。害羞的孩子通常氣質安靜,遵守規則,容易對陌生的環境和事物感到緊張和恐懼,他們的“安全區域”小,適應性差,適應環境花費時間長。他們由于缺乏公眾表現機會,較少得到同伴的關注;由于不愛爭取,常常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自卑感……
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差,跟表現活躍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
不合群!
如果一個孩子只是成績差,他還不至于討厭學校;但如果這個孩子沒有朋友,形單影只,受人排擠,就很可能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安缓先骸笔沁@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
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見的是,這個孩子的行為常常觸怒他人。跟大人一樣,兒童也不喜歡霸道、以自我為中心或者破壞性的行為,他們不喜歡跟不遵守游戲規則的人玩。有注意力問題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因為他們理解游戲規則有困難,容易在游戲中發脾氣。此外,害羞的孩子也會不合群,他們很容易被別人嘲笑。
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得來的,其中一種使用最廣泛和有效的是社會技巧訓練策略。這些技巧包括分享、合作、幫助和其他的社會性技巧。家長要訓練孩子:如何接觸陌生人、如何與人開始對話、面對拒絕怎么辦、如何應對沖突、如何加入集體、怎樣結交朋友等,其中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被放置到一個個的情景中,教給孩子如何使用,以及如何應對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