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惡化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明顯影響的背景下,有效的提升央行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水平,對經濟安全運行和金融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首先分析了央行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其次對其存在的問題與原因進行了探討,最后對于如何完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提出有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央行
中圖分類號:F83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6-0049-03
目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金融危機波及范圍不斷擴大,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我國維護金融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顯得越來越重要。隨著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加深,金融風險傳導能力越來越強,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區域金融風險極易演變為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有效的監測、防范和化解區域金融風險,對于維護區域金融穩定、保障國民經濟的安全運行,具有重大意義。央行分支機構一直承擔著區域金融風險監測的職責,但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并存在諸如法律規章制度不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這也一直都阻礙著中國金融風險監測水平的提高。對此,本文分析了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一、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建設現狀分析
金融風險是指金融交易過程中因各種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從層次論來劃分,一般可分為宏觀金融風險和微觀金融風險。區域金融風險是一種介乎于宏觀金融風險和微觀金融風險之間的中觀尺度金融風險,是指某個經濟區域內金融體系面臨的風險狀況。孫清、蔡則祥(2003)認為區域金融風險的爆發主要源自個別或部分機構的微觀金融風險在區域內的傳播和擴散,或者是外部或內部宏觀經濟波動導致的金融風險,也可能是其他區域金融風險波及帶來的關聯性金融風險。[1]而李成(2003)認為區域金融風險是指在特定區域內,由于部分機構或某些金融活動發生突發事件和風波,誘發金融混亂釀成的金融風險。[2]根據央行區域金融穩定分析系統的劃分,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包括宏觀經濟波動監測、轄區金融機構風險監測、金融市場動態監測、金融生態環境及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評估和緊急突發性事件管理等內容。
(一)宏觀經濟波動監測
區域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分為外部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和內部經濟波動風險。對區域經濟體來說,外部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分為國內宏觀經濟金融波動風險和國際經濟金融環境變動風險,內部經濟波動包括區域經濟增長、政策法規、產業發展等內容。根據央行的區域金融穩定分析系統,宏觀經濟波動監測的主要內容可見表1所示。
表1區域宏觀經濟監測指標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金融部門評估手冊》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系統的資料整理得出。
(二)區域金融機構風險監測
對于區域金融體系而言,按照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金融風險按行業性質可劃分為銀行業風險、證券業風險和保險業風險等。按照金融機構設置不同,又可分為轄內金融分支機構風險,法人金融機構存在的風險,金融中介機構經營風險等。按照微觀金融風險類別,個體金融風險還可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表2顯示了央行對金融機構風險進行監測的核心指標體系。隨著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現,交叉性金融風險正逐漸成為基層央行重點關注的風險內容。
表2金融機構風險監測核心指標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金融部門評估手冊》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系統的資料整理得出。
(三)金融市場、金融生態環境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監測分析
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還可分為短期監測、中期監測和長期監測。短期監測主要關注金融市場波動對區域金融穩定的影響,中期監測側重于宏觀經濟波動分析和金融機構風險分析等,而轄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則是長期監測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金融基礎設施是指金融運行的硬件設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體系、法律環境、會計準則、信用環境、反洗錢體系等。金融生態環境主要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發展、金融資源和社會信用水平等。對金融市場、金融生態環境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監測的內容見表3所示。
表3金融市場、金融生態環境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監測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金融部門評估手冊》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系統的資料整理得出。
(四)緊急突發性事件監測
重大緊急突發性事件的發生無疑會對區域金融體系的穩健性造成威脅,其誘因一般分為政治、社會、經濟、軍事和自然等因素。在宏觀經濟出現較大波動的背景下,緊急突發性事件很可能會成為區域金融風險爆發的導火索。而在社會穩定、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的環境下,緊急突發性事件的發生也會影響到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對于重大緊急突發性事件,央行分支機構的金融穩定部門關注的主要內容包括:地方金融機構發生的擠兌風波、重大經濟案件、集體上訪和信息網絡崩潰等事件。
二、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是中國金融風險監測的前沿,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了解全國各地金融穩定狀況的重要信息來源。但是,我國的金融風險監測體系仍未有效的建立起來,央行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制度不健全,交易成本較高。在中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監管的體制下,由于權力競爭、監管職能分工錯綜復雜、分行業風險監測等因素的存在,我國整體性的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并未有效建立,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章保障制度。雖然有部分法律條款或文件賦予央行建立區域金融協調機制的職能,但由于行政級別差異、金融協調機制定義模糊不清和部門協商的交易成本較高等原因,這些法律或文件實際上處于一種有名無實的狀態。在此背景下,央行分支機構要想及時了解和全面掌握轄區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業務風險、經營情況以及變動趨勢,準確評估轄區金融風險狀況,實際上難度很大。
2.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升速度較慢。金融的發展對央行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和知識面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專業背景的差異、工作經歷等的不同,從事區域金融風險監測的央行員工不可能全面了解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財務狀況、業務發展和規章制度等具體情況。加上信息不對稱、信息傳導不暢等原因的存在,央行員工一般難以對轄區金融業的金融風險狀況有一個透徹的認識,其專業水平的提高速度也難以跟上金融發展的步伐。
3.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在實際的工作中,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面臨的困難有:部門協調配合難、體系不全監管難、信息資源共享難、與政府目標趨同難和思想認識到位難等[3]。而存在的主要挑戰則有:一是建立區域金融協調機制;二是完善金融信息采集系統;三是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四是實現金融風險監測方法的國際化;五是有效提升金融風險監測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
(二)造成的主要原因
1.金融法律規章制度不健全,金融風險監測體系不完善。根據國務院出臺的《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文件,央行金融穩定局部門具有綜合分析和評估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出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政策建議的職能。但是,我國仍未出臺《金融穩定法》,對于央行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職能,在2003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里面也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因此,央行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經常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
2.金融發展對區域金融風險監測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現代金融業的高速發展,業務創新速度的加快,金融業涉及產業的增多,金融風險傳導機制變得越來越復雜,對金融風險評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區域金融業整體風險監測的要求。經濟的高速發展決定了金融創新的日新月異,而金融混業經營、金融業務跨行業發展、資金跨行業流動等情況的出現,使得金融風險監測的廣度和深度正不斷的在延伸和拓展。傳統的定性分析、簡單的數據描述已經無法準確的評估風險。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分析與技術應用相結合的評估方法已成為各國央行金融風險監測的選擇。因此,現代金融的發展對從事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從2003年中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監管模式開始,央行分支機構成立金融穩定部門并履行金融風險監測工作職能自今也僅有5年的時間。近年來,雖然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工作進展較快,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此外,一般轄區金融業如果出現較大的金融風險,都會影響到社會穩定,需要牽涉到地方或中央多個政府部門,使得較嚴重的金融風險須得依靠上級部門運用強有力的手段解決,大多數央行分支機構對此并沒有解決的權利。所以,要加強基層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完善金融風險監測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則并不容易。
三、進一步完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推動金融穩定立法工作,為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職能提供法律保障
為有效發揮央行的區域金融風險監測職能,首先要出臺與金融穩定職能相配套的法律規章制度,從立法的角度賦予央行分支機構維護轄區金融穩定的職能,并以法律保障央行區域金融風險監測的權利;其次是要增強央行分支機構必要的金融風險處置權力,使其可以在遵守國家各項法律和人總行制定的各項政策法規的基礎上,根據本地金融運行特點制定具體的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和風險處置方案,并依此有效化解潛在的金融風險。
(二)提高央行金融風險監測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金融的發展對央行干部隊伍的理論素養和綜合知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在理論上拓展央行工作人員經濟金融,公司治理、財務會計、法律和計算機等方面的多學科知識,培養其分析能力、協調能力和綜合處理能力等;其次,工作人員應多與地方政府部門、金融業監管部門、地方金融機構和企業等負責人溝通、交流和學習,進一步熟悉金融實踐,有效提升干部隊伍的政治意識、業務素質和金融服務能力;第三,應有效提(下轉第60頁)(上接第51頁)升工作人員應急管理能力,培養危機管理意識和操作水平,培養其對政治、經濟、金融事件的敏感性。
(三)健全金融風險監測體系,提高監測分析水平
一是應明確和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在工作上的溝通協作,加快實現風險與監管信息共享,及時發現并控制風險蔓延;二是健全重大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落實應急管理措施,增強快速反應和穩妥處置重大金融風險和金融突發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強對全國和轄區的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經濟周期、產業政策的深度研究,跟蹤了解宏觀政策調整對區域金融運行的影響,及時發現并消除潛在的金融風險[4]。■
參考文獻:
[1]孫清,蔡則祥.“長三角”區域金融風險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1).
[2]李成.區域金融風險控制:中央銀行監管系統的軸心[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3,(2).
[3]邱兆林等.基層央行維護金融穩定工作的難點和對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6,(1).
[4]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穩定分析小組.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A Discussion o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s Regional Financial Risk Monitoring Systems
FU Rui-wu
(Haikou Central Sub-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Haikou 570105,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ed deterio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it is necessary to upgrade effectively the level of Pbc's regional financial monitoring,which means great important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 this paper,we firstly analysis the Pbc's regional financial monitoring system,then discuss its problem and the reason,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regional financial risk;monitoring system;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