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潛艇學院是培養國家戰略軍事力量的院校,也是潛艇部隊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的搖籃。這所軍校承擔著中國軍隊潛水、援潛救生、水下脫險、水下爆破等應急性、高危性的專業教學訓練任務;這里有全國最大的60米水下飽和氧艙實驗室,舉世矚目的神舟七號航天員的負壓訓練也曾在這里進行。
然而,在這個略帶神秘色彩的軍校中,卻時常見到一隊隊不同膚色的外國軍人在接受中國教官的訓練。10年前開始的“外訓”工作,是中國軍校的特殊使命。海軍潛艇學院這所現代化軍校,成為了全亞洲唯一一所培訓外籍軍事留學生水下救助、打撈專業的院校。這一“新生事物”,歷經十年,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和提升。1998年以來,潛艇學院圓滿完成了23個批次、38個國家、170多名軍事留學生的培訓任務。這些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信仰和語言的軍人,在潛艇學院外訓系上演著“小聯合國”的故事。
今年3月初,新一批外國學員報到,他們來自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柬埔寨、緬甸、埃及、塞舌爾、貝寧等21個國家。
入鄉不隨俗——五彩旗下的生活
中國人常說“入鄉隨俗”,這既是我們積淀的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對主人遵從的禮儀。然而,五彩旗下的外國軍官,在中國現代化軍校的訓I練生活中卻保持了文化的自尊。潛艇學院對于“入鄉不隨俗的外國軍人,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而對就此產生的棘手問題,也有著圓滿的解決。這證明了,中國軍隊有理由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以更加開闊的胸襟接納世界。
軍校里的穆斯缽齋月
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伊斯蘭教認為該月是頒降真主啟示《古蘭經》的經文之月,所以是最吉祥的月份。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在該月履行五大天命之一的齋戒功課。全體穆斯林,除病人、孕婦、哺乳期的婦女、幼兒以及在日出前踏上旅途的人之外,均應全月齋戒,每天自日出至日落,禁止一切飲食。
潛艇學院外訓系信奉伊斯蘭教的外國軍人,便有在中國趕上齋月的。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在異國他鄉過齋月,對就餐時間,學員們產生了不同的聲音。埃及的穆斯林學員最多,他們主張以埃及當地日出時間為參照點,在此之前完成早餐。而此時換算成北京時間是凌晨3點,其他國家的穆斯林學員當然也希望按照自己國家日出時間為參照點。另一方面,非穆斯林學員擔心,一部分人就餐時間早,會影響到他們休息。外訓系經過三番五次的協調溝通,最終提出了以中國日出時間為參照點的意見。這樣,既尊重了外國信教學員的宗教信仰,也考慮到非穆斯林學員的正常作息安排。
外國穆斯林學員能夠在中國軍校里過齋月,令他們有得到尊重后的激動和感激。齋月里的他們,感受著身在異鄉的溫暖。
“十點半警戒線”
在中國的軍校,晚上十點熄燈號吹響,所有學員都要熄燈就寢。非節假日,學員也是不能隨便外出的。不過,外籍學員卻認為,外出應該是自由的,自己國家的“條令條例”便是如此。
為了保證外國軍官的人身安全和學習精力,化解這一矛盾,不讓矛盾變成“沖突”,外訓系專門召開了交流會,讓外國學員明白人身安全對于國家和家庭的重要性,更與他們交流保護“人權”的真正意義。同時,外訓系從尊重外國學員不同民族習俗的“自由”和“人權”的角度考慮,推遲了熄燈時間,制定了晚上“十點半警戒線”,規定全體學員在晚上十點半前歸隊。
延長半小時,是尊重和理解的體現,自然也換來外籍學員的尊重和理解。熄燈號響起,這里的夜晚靜悄悄。
嚴格不嚴厲——訓練日紀實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
——《論語》
這是論語中對孔子的一個評價,是說孔子對學生溫和中有嚴格,威嚴而不兇猛。潛艇學院對外國學員的訓練恰恰體現了這一儒家教學觀。課堂上的循循善誘,潛水池旁的高標準要求,學術研究中的師生交流,在一天的訓練中陸續展開……
6:00 早操
起床號劃破清晨的寂靜,潛艇學院操場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口號聲。“Ieft right eleft”的口號,在“一二一”的口令聲中顯得別有韻味。外國學員開始一天的第一個訓練科目:早操。跑操的外國學員中,最年長的是貝寧的Tokannou,40歲。最年輕的是80后海軍Maung Maung Win,來自緬甸。不過,在這支隊伍中,你卻很難發現“代溝”。800米的跑步結束后,他們在班長Dazi的帶領下,做起了力量訓練。三月的早晨天氣微冷,早操后的學員們精神充沛,愈發透出軍人特有的活力。
8:00帆纜課
帆纜是船上帆布制品的縫補和繩索的系結插接操作及保養等作業的統稱。掌握帆纜作業是水兵的基本技能。繩結作業是帆纜課教授的重要內容。教員介紹說,帆船時代的繩結式樣繁多,有100余種;現代船上使用的種類較少,比較實用的有30余種。今天的帆纜課程介紹的便是纖維繩打結,連接、系綁的方法。這些看似“藝術品”的纜繩,在實踐中主要用于繩、纜,索具的固定或連接設備或貨物的吊放,高空或舷外作業時的系縛等。繩結作業要求打結迅速、牢固可靠、拆結方便、外型整齊美觀。
教員發給每位學員一條纖維纜繩。教給大家救生艇駛風時能夠捆扎帆下腳,縮小受風面積和降低受風中心的縮帆結。帆纜課向來有著“最活躍的專業課”頭銜。的確如此,雖說是上課,講不同語言的學員們等不及翻譯,就開始彼此協助著完成縮帆結,或是請教員再次示范,或是討論縮帆結的實際應用……語言的障礙,被一根纜繩消除了。
10:00漢語課
為了讓外國學員更好的了解中國,更方便地在中國交流,潛艇學院專門為他們開設了漢語課。課程一開始,教學幻燈上打出了漢語拼音,每個外國學員都會特別認真地學習自己的名字和祖國的發音。來自多哥的Djakra Bahoga,中文名“賈科哈”,他立刻就學會了。但是來自阿爾及利亞的Mahdjobi Mhamed,比較有難度的音節讓他學起來就沒那么順利了他不熟練的發音,把小課堂搞得氣氛活躍而充滿歡笑。
接下來是學寫漢字,教員在黑板上寫下“和平萬歲”四個字,告訴外國學生這個詞的意思是“永久的和平是最珍貴的,是作為軍人的最高理想”。來自科摩羅的lssa愿意第一個在橫平豎直的漢字筆畫中體會“和平萬歲”。
14:00 60米飽和氧倉實驗室
60米飽和潛水艙主要用于完成60米水深以淺空氣飽和潛水、氮氧飽和潛水等實作和模擬訓練。這個實驗室還同時適用于潛水員的水下加壓模擬訓練。下午兩點,外國學員的水下耐壓訓練開始了。“水深25米,我們將在此停留10分鐘。報告身體情況……”教員的問話通過話筒傳遞給加壓艙里的學員,透過監視器,能夠清楚地看到艙內的狀況。待學員們紛紛做出“OK”的手勢,標志著耐壓訓練得以順利進行。
水下加壓訓練用時90分鐘,結束后教員照例留出時間,就外籍學員遇到的每一個細小問題,認真指導和解答。這些潛水技能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學員而言至關重要,他們掌握的技術將作為技之長,在自己國家的國防建設中發揮作用。
16:00 潛艇閘套脫險訓練現場
“檢查裝具,準備入艙!”
這是潛艇閘套脫險訓練課教員的第一句“講義”。外籍學員在進行完嚴格體檢之后,潛艇閘套脫險訓練開始了。
“準備入艙”的外籍學員佩帶著16公斤的潛水裝具,重新進行安全檢查,重溫了動作要領,他自信地開始了作業。教員發出“打開調壓筒!”的指令,此時一股強大的水氣流從塔底沖天而起,沸騰翻卷著,數秒內,快速上浮的潛水員成一個“大”字形漂浮在水面上,艇員從30米水深處成功脫險!
分別不分手——外國軍人的中國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本來是中國古代人與人分別的一種離愁別緒,但對于在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的外國軍人,仿佛也感同身受。他們口中不斷重復的“goodbye”,正是“無語凝噎”的另一種表達。外國軍人心中早已深深地埋下了中國情結。
“生日快樂!”
3月15日,是喀麥隆海軍中校Esse的生日。外訓系組織全體外國學員為“壽星”慶祝。大家用漢語唱起了不熟練的“生日歌”,讓Esse的中國生日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味道。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生日蛋糕不同一般,上面有特別訂做的喀麥隆國旗圖案,這讓Esse倍感親切,有了“主場”的感覺。
吹熄蠟燭前,Esse默默地許下生日心愿。盡管我們無法得知他的愿望,但我們理解,這個隔著萬水千山的心愿,對于外籍軍人來說,都是珍貴和難得的。蠟燭熄滅了,現場一片歡呼,一個生日party,仿佛滿足了所有外籍學員的心愿。
中國年,包餃子
農歷牛年到來的時候,外訓系的食堂格外熱鬧。下午五點,中國教官給外籍學員上了另一堂“課程”——包餃子。而這堂課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來自科摩羅的Mohamed Ali中尉,搶在中國老師前包起了餃子。從前在電視上見過餃子的他,認為自己一定是所有外籍學員中最快完成“作品”的。不過,這看似簡單的“程序”,卻讓他費了好大勁兒。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中國人的餃子能有這么漂亮的形狀?
且不論外國學員包的餃子是否美觀,是否下鍋煮不破,中國餃子留給外國朋友的年味兒,別有一番風味。
京劇、功夫、萬里長城
京劇、功夫、萬里長城被外籍軍官親切地稱為“中國三寶”。
2006年,青島市京劇院與海軍潛艇學院外訓系正式建立了軍民共建關系。這是市京劇院首次走進軍營,多數外籍學員也是第一次現場觀看京劇。市京劇院的演員們表演了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燈記》以及傳統京劇《穆桂英掛帥》、《鎖麟囊》等唱段。外籍學員被深深地吸引,走上舞臺學著師父的樣子擺起了pose。竟然也有那個“范兒”。
功夫對于外籍軍人的吸引力是最大的。來中國前,他們對中國功夫的印象僅僅來源于好萊塢,最直觀的便是耍雙截棍的李小龍和《臥虎藏龍》中的“飛檐走壁”。有機會來到中國學習,更是渴望能一睹中國功夫的神奇。外訓系組織了這些外籍“功夫迷”們到少林寺零距離欣賞中國功夫,嵩山行,讓這些“功夫粉絲”們終生難忘。
“不登長城非好漢”,外國軍官聽到中國的這句俗語,更對登長城充滿期待,人人都想當“好漢”。潛艇學院外訓系每年都會組織學員去長城,最近的一次在今年2月,第22批外國學員登上了長城,圓了“好漢夢”。望著中國的錦繡河山,他們發出了由衷的贊美:“Great China.Great Wall!”
“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是中國發展國際關系的原則,也是中國軍隊在對外交往中的行為圭臬。軍事外交是展示一個國家軍隊形象的窗口,是宣傳軍事政策的窗口,也是增進各國和平共處,合作發展的重要途徑。潛艇學院通過外訓系的“小聯合國”,架設了與世界各國軍隊深化交流的平臺,也為愿意了解中國,信任中國喜愛中國的朋友們敞開了大門。這個“聯合國”還真是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