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自1991年以來一直戰亂不斷,沿海地區海盜活動猖獗,被國際海事局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之一。2008年,索馬里沿海累計已經發生80多起海盜襲擊事件,12月26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169艦、171艦及微山湖號補給艦,攜帶兩架艦載直升機,從三亞出發,2009年1月6日抵達索馬里海域開始護航中國商船。中國海軍遠征護航之后,我們走近了一位令人尊敬的艦載機飛行員——
1982年10月,我國決定進行潛艇首次水下發射火箭(導彈)飛行試驗。此次試驗,作為我國第一代艦載機飛行員,陳金龍有幸被選為艦載直升機機長隨海軍艦艇編隊遠航,執行末區航測火箭彈著點任務。
提起當年,陳金龍對當時執行的任務記憶猶新。
當時以潛艇為發射平臺,從水下發射火箭是世界上“三位一體”(陸基洲際導彈戰路轟炸機、潛射導彈)的戰略核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水下運動中的潛艇上發射導彈,決不是簡單地把陸用導彈搬到潛艇上,而是要針對潛艇的有限空間和活動特點,解決火箭推進系統,火箭小型化和水下發射技術等一系列新的課題,要進行一系列單項試驗,大型綜合試驗和飛行試驗。
此次試驗任務,直升機航測高度高、海況復雜、云底低、云量多、試驗周期長。面對困難,我和機組人員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和特惰處置預案,并進行了20個飛行日,1081架次的著艦針對性訓練,為確保任務的圓滿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2年10月1日,新華社授權發布禁航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0月7日至10月26日向公海某海域發射運載火箭飛行試驗。要求有關國家政府,通知本國的艦船、飛機,在當地時間9點至17點,不要進入該海域和海域上空。
10月12日,發射火箭試驗任務一切準備就緒。這天下午14時30分,我充滿信心地跨入駕駛艙,系好安全帶,等待起飛的命令。14時48分,艦上飛行指揮員,團長郭文才向機組發出了開車”的命令,空中機械師立即啟動發動機,頓時旋翼飛轉,馬達轟鳴。“飛機、發動機工作正常!”我通過無線電向指揮員報告。14時53分,指揮員發出了“起飛”的命令。
“高度2000米,速度90千米/小時”,我駕機在指揮艦上空盤旋,等待著出航命令。這時,在我機左前方發現一架外國飛機等高度同向飛行,兩機間隔不足50米,這個距離很有可能發生空中撞機!我立刻將情況報告指揮員,并果斷降低飛行高度,迅速地擺脫了外機的干擾。
15時01秒,潛艇準時從水下發射導彈,導彈從發射到出水、點火、飛行、分離、濺落等一切正常。15時10分,我接到命令:“火箭彈頭已落水,立即飛向目標區!”機上領航員關錫華及時在地圖上標下了彈著點位置。15時21分,在飛機右前方5000米處,我首先發現目標,并向指揮員報告:“我已發現目標!”“一定要把目標拍下來!”指揮員的命令堅定了我們完成任務的信心。我迅速建立航拍航線,并發出了:“5分鐘準備”的口令。機組人員緊緊盯住目標,我緊緊盯住航向指示器及時修正航向,并盡最大努力保持飛機平穩飛行。距離目標100米,我按下了機通按鈕,向攝像師發出了“開拍”的命令,飛機準確地從目標上空通過后,我又發出了“停拍”的指令。
在進行第三次航拍過程中,那架不懷好意的外國飛機在我機周圍竄來竄去,干擾我機工作。我覺察出它的企圖,決定煞煞它的威風。等那架外機即將靠過來的時候,我駕機壓著它飛,阻止外機占據空間優勢。上下幾番回合后,外軍飛機怯戰,終于放棄糾纏。
確定已拍到目標后,我通過無線電向指揮員報告:“18工作完畢,請示返航!”“可以返航!”16時15分,直升機準確地降落在甲板的標志圈內。
當日下午17時50分,擔負發射任務的潛艇和保障部隊勝利返回港口。
中國首次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導彈)試驗獲得成功,是繼中國成功地進行原子彈、氫彈,遠程運載火箭試驗和發射人造衛星后,在尖端科學技術領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巨大成就,是我國改革開放成果的最新體現。它表明人民海軍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發展,國防實力有了新的加強。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國防高科技的雄姿又一次為世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