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對自然界的小生靈感興趣,這是天生的,基因里帶的。夏末秋初,一堆男孩子圍在幾個罐罐前斗蛐蛐,蹲在草叢里捉螞蚱,舉著桿子粘知了……一直以為這才是男孩子應該有的童年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了,沒有那么多時間再深入到大自然中去體會其中的樂趣,怎么辦呢?干脆把“自然”搬到家里來吧。
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被我從自然中“囚禁”到家里的生命,都會被安置在一個最接近于自然環境的“家”里,從一厘米的小鍬甲到幾十厘米的蜥蜴都是如此。家里大大小小的魚缸和木質飼養箱堆滿陽臺。這些容器里面,是我精細布置的“自然環境”,從溫度到濕度都盡量接近真實,就像綠鬃蜥,有攀爬的樹枝,有松軟的草地和躲避陽光的石洞,緬陸龜的天地則少有石頭和高低錯落的裝飾,因為這些家伙很笨,一旦翻過去就很難自己翻回來;還有鍬甲類昆蟲,與別的昆蟲很少混養,這些家伙很霸道,是絕對的圈地主義者……
“伺候”這些家伙上癮,不單單是他們擁有華麗和威武的外型,更因為當你真正和這些生物24小時“同吃同住”時,不由地你會像照顧家人一樣去呵護它們。
2006年8月,一位上海的朋友用快遞寄來了兩只“獨角仙”,這是一種生活在南方的大型甲蟲,擁有武士般的外型和“盔甲”,雄性頭部有一根長約5厘米的角,是自己的防衛武器,它可以搬動比自身體重重30倍的物體,是世界上按自身體重比例來說,力氣最大的生物。獨角仙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甲蟲,只是因為青島地區不屬于其生活環境而一直無緣見到,收到這一對“夫妻,我興奮地一夜沒合眼,兩眼直勾勾的盯著它們傻樂。10月,他們有了40多顆愛情的結晶,我也因此而狂補相關知識。11月,這些米粒大小的卵變成了一些細細的蟲子,我按書上講授的知識對腐殖土進行發酵,用來給它們當食物。隨著時間推移,幼蟲漸漸長大,2007年5月,第只幼蟲在土里結蛹。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我培育的第~只獨角仙成蟲破繭而出,爬上了枝頭曬太陽!而我,正是從這一刻起永遠放棄了在自然界捕捉昆蟲的念頭,因為在目睹了這些生命如此神奇的進化過程之后,對這些不起眼的小生物,我由衷地產生了敬畏之情。
從那之后,我拿起相機,為它們記錄生活點滴……慢慢發現,這種樂趣比飼養更具誘惑力。穿上迷彩衣,背起背包,深入到沒有路的山林中,那里的世界更精彩!只用相機記錄,用眼睛欣賞,再也不用捕捉網打攪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