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歲的王秀山,自學校畢業(yè)后就一直跟隨父親做木材生意,到過東北,去過俄羅斯。在城里,他完全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在2008年村委會換屆選舉中,他被村民“押”回村,推選為村委主任。他父親說:“民心不可違。要干,你就給鄉(xiāng)親們干點實事。”并一再囑咐他不能吃群眾的,喝群眾的,花群眾的。當選之日他就表態(tài):“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不怕?lián)嗡琅#嘧映蓡T一起,千方百計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在臨猗縣靳家卓村委大院里,記者見到了這位年輕的返鄉(xiāng)村官,他正在村委辦公室和村民商議村里的發(fā)展大計。
原村委會大院有一座舞臺,臺下場地沒有硬化。舞臺南面,是原來村里遺留的池塘,由于多年沒人管理,現在已成了偌大的污水池,每逢夏秋,蠅蚊孳生。2006年,靳家卓還是一個乙腦疫情流行村,這與蠅蚊孳生不無關系。于是,他墊支近百萬元,將污水池填起,然后在上面建起一座約5 000平方米的水磨石活動廣場。同時配備了健身器材,讓村民在農閑時有個休閑的好去處。廣場四周建成了商貿中心、洗浴中心以及老年活動中心。
以前村里的街道全是土路,群眾形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為村里環(huán)境的臟亂差而感到頭疼。上任后,他自己墊資,將村里的25條街道進行了水泥硬化。
耽子鎮(zhèn)地處峨眉嶺陽坡,適宜水果種植,盛產蘋果、杏、梨、桃、萄萄等,僅靳家卓就種植有近4 000畝果、梨等,年產果品近千萬斤。村里不但種果樹的人多,而且做生意的人也多,尤其是做果品銷售的,靳家卓早就成了臨猗北部的果品集散地。可是,盛產果品的周邊村莊如上王、南暢、北暢、柳家莊,每次往這里送果子都得繞道多跑二三十里地。原因是這些村與靳家卓村橫隔著一條150米深、500米長的深溝,幾千年來都沒有跨溝通車的記錄。王秀山從提升主導產業(yè)出發(fā),自己花錢租來推土機,填溝修路,在深溝里墊出一條長500米、高100米、底寬近百米、頂寬15米的大路來。目前路基已初具規(guī)模。
在談到新農村構想時,王秀山告訴記者,他將墾荒改造村里的2 000畝荒溝,一部分種糧食,一部分栽種葡萄和石榴;再辦2個工廠,一個是糧食加工廠,一個是大型沼氣廠,然后用面粉廠的麥麩搞養(yǎng)殖,再辦一個田林牧農業(yè)合作社。趁學生放暑假,準備改造學校的校舍,聯(lián)系運城的太陽能生產廠家,爭取今年冬天學校能用上太陽能,結束燒炭取暖的歷史。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王秀山的帶領下,靳家卓村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譜寫出新農村的錦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