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民普遍關注的家電下鄉貨源不足、網點難覓、發票難開、補貼難領、價格不明等五大難題,最近出臺的《家電下鄉操作細則》,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針對農村市場貨源不足的難題,《操作細則》明確指出,中標企業要嚴格控制生產流程,保證家電下鄉產品質量,同時要安排好生產進度,保證家電下鄉產品充足供應。并且,目前家電下鄉產品已擴充至九類,享受補貼的每類家電下鄉產品每戶農民限購2臺(件)。《操作細則》還對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進行了調整。
針對下鄉網點難覓的問題,《操作細則》中強調,中標銷售企業所屬銷售網點,應當向所在地縣級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后,方可銷售家電下鄉產品。而作為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則應該根據本地區實際,制訂具體的銷售網點備案標準和程序。對于符合備案標準的銷售網點,縣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備案申請的5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其中,同一網點不得重復備案,嚴禁以網點備案為條件向企業收費。
為了保障農村消費者享受補貼價格的權益,《操作細則》規定,家電下鄉銷售網點必須為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民開具稅務發票,并在發票上注明產品型號、價格、產品標識卡號、購買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等信息。
針對農民反映的補貼難領問題,《操作細則》指出,此次選擇廣東、大連、廣西等16個省、市、自治區進行改革試點,內容包括取消鄉鎮財政所審核,縣財政局兌付環節改為銷售網點代審、鄉鎮財政所兌付等。簡化措施后,在農民提出補貼申請的15個工作日內,補貼資金必須兌付到位。試點成功后全國推廣。
《操作細則》明確指出,銷售網點應當在顯著位置懸掛統一的“家電下鄉指定店”標識,張貼統一的家電下鄉產品公示欄和農民購買須知,在產品公示欄中明確公布該網點銷售家電下鄉產品的具體型號和中標最高限價,同時配備專銷人員,積極向農民宣傳中標產品型號、價格及申領補貼流程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