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徐州市賈汪區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投入資金約1 000萬元,修建道路17條,水泥路建設公路里程達38.59千米,其中三級路3.4千米,四級路35.19千米。
一組組數字,一條條鄉路,印證記錄著賈汪區在鄉村道路上作出的努力,凝結著全區人民的執著、心血和汗水。
圓群眾之夢
農村公路建設功在當代、利及后人,絕不是“形象工程”。龍門村衛生室劉貴增回憶說:“前幾年,從龍門村到宗莊村的鄉路狀況非常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尤其到了下雨、下雪天,泥濘自不必說,孩子們上學一不小心就摔倒,磕碰在路肩上,搞得頭破血流,有的還摔斷了牙齒,每年都有這樣的病人來衛生院治療,而且為數不少。”養雞大戶李月平,每天都要把1 500只雞產的蛋往外運輸,因道路不暢,雞蛋不能夠及時運出,擱壞了不少。陰雨天更是擔心,幾次因為路的原因,導致拉雞蛋的小車翻車,近千枚雞蛋全部摔碎,看著馬上就可以賺到的鈔票就這樣打了水漂,他幾次痛心地流淚。
“有困難,找政府。”今年年初,被曲折難走的小路困擾的鄉親們找到了鎮、區黨委和政府,區領導高度重視,下決心把農村公路改造作為一件大事,擺上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日程。
盡全區之力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村民反映鄉村道路差的問題,甚至以書信的形式反映給省領導,當時因資金短缺,修路問題一直被擱淺。現任區領導能否破解這個難題,著實讓人捏了一把汗。
“今年,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解決部分村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在區人代會上,區主要負責人話語堅定,擲地有聲。在省財政配套資金只有578萬元的情況下,區領導挖掘一切可用資金,采取“上級部門補助一點,鎮配套一點,眾人捐獻一點,企業贊助一點”的辦法,匯聚各方財力,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完成了全年的農村公路建設任務。
為傾心打造“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優質工程”,該區高度重視工程質量監管,聘請社會監理人員和有責任心的老黨員現場監督。區交通局加大對公路質量的監督力度,主要領導分片負責,經費再緊張,也不能降低工程質量。工程負責人員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計個人得失,堅持吃住在工地,確保了工程按進度施工,質量絲毫不縮水。
顯鄉路魅力
公路通,百業興。一條條高標準的水泥路,串聯起一座座沉寂的大山和一個又一個村莊,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提速提質發展。
采訪當日,筆者來到龍門敬老院,正好碰上2位在水泥路上散步的老人。談起鄉路建設,2位老人笑得合不攏嘴,指著順暢的水泥路,你一言我一語發表了看法:“以前出行不方便,碰上雨天就無法下山。”“年齡大了,就想出去活動活動,那會山路上到處都是石頭尖,腿腳不方便的都不敢出門。”“現在路修好了,想什么時候出去溜達,就什么時候出去……”
返回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對新婚在即的年輕人,他們背著剛剛從照相館拿回的婚紗照,興奮地告訴記者:“以前,到處坑坑洼洼,村里人結婚,婚車不敢進村,生怕把婚車的底盤給撞壞了,現在我們就不用擔心了。”
隨行的工作人員說,在各部門的幫助下,近幾年賈汪區修了不少水泥路,比如石榴園路修好后,每年來摘石榴觀光的人越來越多,宗莊村的水蜜桃也銷售得很好。
多少代農民的希望和向往,如今真的成為了現實!